制约发展绿色建筑的障碍因素研究
2015-10-11刘艳刚
○秦 旋 王 敏 刘艳刚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一引言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绿色建筑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浅绿”、“深绿”到“泛绿”的不断发展过程。“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从启蒙期逐步迈向全面发展期,建筑业因此也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1]。尽管目前绿色建筑的发展已取得不少成就,但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一时还难以根本扭转,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支撑作用还没得到充分体现[2]。同时,由于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较为复杂,绿色建筑自身的特征和要求使得绿色建筑比传统建筑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3]。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绿色建筑在我国的顺利推广。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针对绿色建筑在我国的推广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张巍等[4]26-30总结了24个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因子,并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了我国推广绿色建筑的影响因素。徐佳等[5]对制约绿色建筑在国内推广与应用的诸多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阐明了发展缓慢的原因。秦旋等[6]123-135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现阶段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所面临的关键风险因素,为有效管理绿色建筑项目的风险,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顺利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13年福建省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将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纳入省节能奖励资金补助范围,强化对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情况的审查,实施百项重点示范项目,加强规划、设计、施工、评价、运行等从业人员的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将福建省绿色建筑引入正轨[7]。泉州地区作为福建省的经济中心之一,绿色建筑的发展程度远落后于其经济发展速度,公众对绿色建筑认可度不高。泉州现有绿标项目5个,4个一星级和1个二星级,主要集中在万达集团所开发的几个项目中,认证的级别较低且均为设计认证。对泉州而言朝着可持续、全方位推广绿色建筑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解决泉州地区推广绿色建筑所面临的障碍因素成为泉州地区绿色建筑相关研究者和实施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目前已有的研究是针对全国发展绿色建筑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和共性问题而展开的,而我国各省市地区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观念、技术地域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第一届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绿色建筑技术论坛”上指出:“建筑,尤其是亚热带的建筑,都必须具有当地气候的适应性,当地的人文历史的适应性,当地建筑材料的适应性。做到了这三个适应性,建筑就是一个绿色的建筑”[8]。因此,目前的研究缺乏考虑这些差异性和特殊性,因而研究成果缺少一定的针对性。本研究基于泉州地区发展绿色建筑的现状,以泉州地区某房地产开发商为样本展开调查,从技术、成本、制度、社会四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制约泉州地区发展绿色建筑的障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泉州地区、福建省乃至全国推广绿色建筑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二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泉州某集团公司为样本 (为保密此处略去企业的名称),该集团公司涉足房地产投资开发,在厦门与泉州均设有总部,是福建本土最具影响力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同时也是国内著名的综合性房地产开发商,因此选择该企业具有一定代表性。调研期间走访了该企业集团总部三个核心部门,即设计管理中心、成本管理中心和工程管理中心,以及集团总部下面三个在建项目,与企业关键部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针对泉州地区开发绿色建筑所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系列访谈,初步完成制约泉州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障碍因素的识别工作。
(一)制约泉州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障碍因素识别
根据走访企业的访谈结果,结合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技术、成本、制度、社会四个方面确定了制约泉州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共计17个。其中,技术障碍 (A类)影响因素共4项;成本障碍 (B类)影响因素共3项;制度障碍 (C类)影响因素共5项;社会障碍 (D类)影响因素共5项,详见表1。
表1 制约泉州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障碍因素识别
B1绿色建筑的投资成本高绿色建筑涉及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以及环保的施工方法等,这些都会导致绿色建筑项目的成本高于一般建筑项目。张巍等[4]26-30林敏[9]63-66刘俊颖等[12]82-85成本障碍B2 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短期不明显Yang [11]刘俊颖等[12]82-85 B3 绿色要求增加了项目延期风险投资绿色建筑的部分效益是长期的、隐性的,大多数投资者只注重当下的经济利益。林敏[9]63-66绿色建筑采用的新设备新技术可能会使得施工增加难度,从而导致项目延期的风险。 秦旋等[6]123-125刘俊颖等[12]82-85 C1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需进一步系统化和规范化还未建立绿色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 牛犇等[13]91-92 C2 缺乏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模式,制约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张巍等[4]26-30制度障碍C3 缺乏绿色建筑发展与推广交流的平台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等开发绿色建筑经验和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牛犇等[13]91-92刘俊颖等[12]82-85 C4 缺乏有效激励和监管政策 完善,现有的激励政策力度不够。 林敏[9]63-66熊平[14]104-106绿色建筑是新兴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未C5 政府官僚作风和繁杂审批程序复杂的审批过程使得绿色建筑项目错过最佳的入市时机。 秦旋等[6]123-135 D1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专业机构发展滞后政府需要培育独立于建设单位和政府部门的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然而现阶段缺乏这样的专业机构。熊平[14]林敏等[15]D2 建筑行业自律意识不强影响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建筑从业者在利益的驱动下,自律意识不强,难以自动供给市场健康的绿色建筑产品。张巍等[4]26-30林敏[9]63-66社会障碍D3良莠不齐的建材市场、发育不全的建筑市场致使社会对绿色建筑 (质量和品质)缺乏信心绿色建材市场中一些产品名不符实,致使消费者在使用产品中,享受不到绿色建筑的优越性,影响了绿色建材的声誉,阻碍了绿色建筑推广。 张巍等[4]26-30 D4 建筑从业人员以及消费者环境意识薄弱建筑从业者和消费者对于建筑产生的碳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以及可用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等环境问题缺乏关注。张巍等[4]26-30林敏[9]63-66 D5 绿色建筑公众接受度差 缺乏对公众宣传和教育及公众环保意识差等多方原因,导致公众对绿色建筑的接受程度差。 秦旋等[6]123-135林敏[9]63-66
据此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背景、从业资历和参与绿色建筑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制约泉州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障碍因素,采用Likert 5级量表形式,即5分制打分的方法,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评价,5分制的含义是:1分-极其不严重,即被调查者认为该因素对泉州地区发展绿色建筑的影响程度很轻微,以此类推,2分-不严重、3分-一般、4分-严重、5分-极其严重;第三部分为开放式问题,供被调查者提出本次问卷中可能没有包含的影响因素或改进意见。
在2013年3月-5月,在近6周的时间里共发放50份问卷,其中以纸质版问卷为主,电子版问卷为辅。最终有效回收36份,占总发放问卷数的72%。
(二)专家背景资料
问卷调查范围涵盖管理、设计和成本等不同职能部门和不同的职业岗位。被调查者中从业超过5年的占86%,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均占89%,说明受教育水平和行业从业经验丰富。同时技术人员占2/3,管理人员占1/3,有绿色建筑从业经验的占64%,被调查者多数对绿色建筑有所了解,详见表2。说明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被调查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深厚的相关从业背景,从而可以保证本次调查的可靠性。
表2 被调查者背景资料统计
(2)工作年限 5年及以下 6-10年 11-15年 15年以上14% 42% 36% 8%(3)受教育程度 大专 本科 硕士 博士11% 58% 25% 6%(4)职称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11% 81% 8%(5)职位 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67% 33%(6)从事绿色建筑年限 1年以下 2年 3年 4年 5年及以上36% 14% 20% 8% 22%
(二)样本数据信度检验
为了检验调查结果的可信度,运用SPSS软件对36份样本数据进行信度检验。Cronbach’s Alpha系数 (α系数)是目前科学研究中最常使用的信度检验方法[16]。α系数的取值范围通常为0-1,取值越高表明内部一致性越强,结果越可信。本次调查的信度分析计算结果Cronbach α系数为0.743(大于0.7),信度检验的结果为很可信,即能够满足统计分析的需要,调查样本的数据可以用于下一步的分析。
三 制约发展绿色建筑的关键因素识别
本研究中所识别的制约泉州地区发展绿色建筑的因素较多,因此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将原影响因素进行压缩,提取制约泉州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力保数据信息损失最少的原则下,从多个因素中提取少数几个主成分,从而消除原始因素的相关性,使提取出的主成分不相关,进而对主成分作进一步分析。
(一)影响因素的主成分提取
将上述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运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表和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详见表3和表4。从表3可以看出,前8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82.429%,也就是说这8个主成分包含了原始数据中绝大多数的信息,因此选取前8个主成分进行分析。
表3 方差分析主成分分解
C3 0.563 3.313 89.654 C4 0.483 2.843 92.498 C5 0.362 2.127 94.625 D1 0.287 1.689 96.314 D2 0.212 1.247 97.561 D3 0.179 1.055 98.616 D4 0.155 0.913 99.530 D5 0.080 0.470 100.000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表4 初始因子荷载矩阵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是保证第一个公因子携带足够信息,然后保证第二个公因子携带剩余信息,但是缺点是每个公因子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因此如果要想使因子可以得到解释,就需要对公共因子旋转,改变原始信息量在不同因子下的分布。本研究采用正交旋转法,经过旋转后的荷载相对集中,能清晰的表达出各个公共因子的含义,如表4。
表4中,主成分6只有B1对它有贡献,主成分7只有B2对它有贡献,而主成分分析的目的是利用降维思想来提取主成分。如果用一个因子荷载反映一个主成分,对主成分的解释意义不大,故删除B1和B2。删除B1和B2后,对数据重新进行分析,得到新的方差分析主成分分解表,依旧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主成份,提取了6个主成分,分别为F1、F2、F3、F4、F5、F6,修订后的因子荷载矩阵详见表5。
表5 修订后的因子荷载矩阵
(二)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通过考察主成分系数矩阵表 (详见表5)中各主成分相对应原始数据的系数绝对值较大的变量 (见表中的阴影部分),从剔选出的变量中概括出如下6个主成分:
(1)第一主成分F1中,障碍因素B3“绿色要求增加了项目延期风险”、D5“绿色建筑公众接受度差”、C2“缺乏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和管理模式”具有较大荷载。即主成份F1较好的提取了这3个因素的基本信息,故命名主成份F1为: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
(2)第二主成分F2中,障碍因素C3“缺乏绿色建筑发展与推广交流的平台”、D1“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专业机构发展滞后”、C1“绿色建筑标准体系需进一步系统化和规范化”具有较大荷载。即主成份F2较好的提取了这3个因素的基本信息,故命名主成份F2为: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和配套机制。
(3)第三主成分F3中,障碍因素A1“绿色设计能力欠缺,难以保证绿色建筑的推广”、A2“缺乏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具有较大荷载。即主成份F3较好的提取了这2个因素的基本信息,故命名主成份F3为: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
(4)第四主成分F4中,障碍因素A4“缺乏对绿色建筑专业人员培训”、D2“建筑行业自律意识不强影响绿色建筑的发展”、D4“建筑从业人员以及消费者环境意识薄弱”具有较大荷载。即主成份F4较好的提取了这3个因素的基本信息,故命名主成份F4为: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的认知。
(5)第五主成分F5中,障碍因素C4“缺乏有效激励和监管政策”、C5“政府官僚作风和繁杂审批程序”具有较大荷载。即主成份F5较好的提取了这2个因素的基本信息,故命名主成份F5为: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与监管机制。
(6)第六主成分F6中,障碍因素A3“相关技术评估标准不完善导致推行效果不佳”、D3“良莠不齐的建材市场、发育不全的建筑市场致使社会对绿色建筑 (质量和品质)缺乏信心”具有较大荷载。即主成份F6较好的提取了这2个因素的基本信息,故命名主成份F6为:绿色建筑的市场环境。
四 制约泉州地区发展绿色建筑的关键因素分析
对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6类关键因素指标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
研究发现,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是影响泉州地区发展绿色建筑的第一关键因素。由于绿色建筑涉及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以及环保的施工方法等,会增大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难度,从而导致成本较高、项目延期、质量难以保证及公众接受度差等问题,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开发和管理模式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和管理机制可以实现房地产开发商资源的有效整合,确保达到最佳效果,有效解决项目延期、质量难以保证、公众接受度较差等问题。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应当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开发和管理运行机制,进行有效的开发与管理,打造绿色建筑精品,实现提升企业在绿色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绿色建筑所需的标准体系和配套机制
绿色建筑所需的标准体系和配套机制是影响其发展绿色建筑的第二关键因素。福建省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目前着手修订制定《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T13-118-2010)和颁发了《建设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规程》(DBJ/T13-180-2013),并将《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福建省绿色建筑检测及运营技术规程》等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列入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福建省在绿色建筑评价及建筑节能方面的相关标准已经初步具备,但是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建筑检测及运营还相对滞后,阻碍福建省绿色建筑的发展[17]。所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福建省绿色建筑相关技术标准,是当前发展绿色建筑应重视的问题。
2012年8月,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文件指出要积极培育绿色建筑第三方认证、评估机构。因此尽快建立完善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将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积极推进厦门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厦门市于2009年成立了“厦门市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而泉州市相关机构还处于空白。因此泉州地方政府应积极培育绿色建筑相关的专业机构和培训绿色建筑评估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开发绿色建筑经验和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通过这些配套机制的建立,推动绿色建筑在泉州地区的发展。
(三)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
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是影响其发展绿色建筑的第三关键因素。绿色建筑强调集成性和整合性的设计过程,但目前多数缺少集成设计的经验,容易造成设计整体性差,影响绿色建筑设计的质量。在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上,缺乏全面、科学的规划,很多方案开始没有考虑成熟,后期再深入调整,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传统的技术路线割裂而封闭,而绿色建筑技术要求组织模式模块化、系统化、整体化,只有技术优化才能使各项技术发挥最大作用,达到最佳效果[18]。缺乏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是制约泉州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技术因素,而技术体系必须通过大量相关工程实践经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的技术支撑体系,才能为绿色建筑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四)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的认知
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的认知是影响其发展绿色建筑的第四关键因素。目前泉州地区存在缺乏对绿色建筑专业人员的培训,从业人员的绿色意识不高,建筑行业自律意识不强等行业问题,负面影响了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因此,需要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升整个从业队伍的绿色建筑的意识和专业知识,从而实现提升当地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的认知。
(五)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与监管机制
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与监管机制是影响其发展绿色建筑的第五关键因素。政府在绿色建筑的实施过程中承担了“引导者”的角色。如果政府在财政支持、税费优惠和政府采购上对绿色建筑倾斜,将必然提高房地产开发商对绿色建筑投资的积极性。如政府应该支持金融机构对绿色建筑开发企业优先贷款和实行优惠利率,对部分绿色建筑项目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大力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为房地产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为了确保政策落在实处,在激励的同时一定要有严格的监管机制。对比其他省市,福建省的绿色建筑政策制定和执行上相对薄弱,建议泉州地区应进一步制订地方的绿色建筑相关激励政策及监管措施。同时政府应该纠正官僚作风,简化绿色建筑审批手续,为房地产企业提供良好的建设环境。
(六)绿色建筑的市场环境
绿色建筑的市场环境是影响其发展绿色建筑的第六关键因素。社会对绿色建筑缺乏信心很大程度是因为绿色建筑市场的不规范,伪绿色建筑普遍存在,运用大量节能环保技术的建筑不仅不节能,能耗反而高出平均水平,从而导致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质量和品质缺乏信任,抑制绿色建筑的推广。因此有必要从绿色建材、绿色施工、绿色装修、绿色物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和运营做出具体的规定,解决相关技术评估标准不完善导致推行效果不佳问题。促进泉州地区绿色建筑的市场规范发展,提升公众对绿色建筑的信心。
虽然在上述主成分分析过程中,依据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则删除了B1(绿色建筑的投资成本高)和B2(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短期不明显)这两个因素,但在本次研究的调查过程中,提及绿色建筑,一些受访者或多或少会谈到有关绿色建筑投资成本和短期收益的问题。这些受访者认为,绿色建筑投资成本偏高,且短期效益不明显,投资收益率低,资金回流周期长。因此不可否认当前阶段绿色建筑的成本与效益会对泉州地区推广绿色建筑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对绿色建筑的深入研究,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已经成为大部分学者的共识,绿色建筑在建设期的投资仅比传统建筑增加不超过4%,而在销售期因租住率及租金增长、运营期因节能节水、回收期因建筑垃圾减少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则远大于建设投资的增加[12]。因此绿色建筑的投资增加并不像所想象的那么昂贵,其建成后可以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而关注绿色建筑所带来的长远效益,树立对绿色建筑的科学认知,有利于绿色建筑的全面推广。
五 结束语
在泉州地区展开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得到以下有意义的结论:
1.用主成份分析法提取了6项制约泉州地区发展绿色建筑的关键因素: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绿色建筑所需的标准体系和配套机制;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与监管机制;绿色建筑的市场环境。
2.通过分析制约泉州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看到要真正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需要完善绿色建筑所需的标准体系和配套机制,规范绿色建筑的市场环境,制定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与监管机制;其次,房地产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开发和管理机制,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最后,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要共同引导消费者,提高人们对住宅生态环保的关注程度。政府与企业协同努力有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
[1] 仇保兴.进一步加快绿色建筑发展步伐——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纲要 (草案)解读 [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7):1-6.
[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5-7.
[3] 万 欣,秦 旋.基于实证研究的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 [J].建筑科学,2013(2):54-67.
[4] 张 巍,吕 鹏,王 英.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因素:来自建筑业的实证研究[J].建筑经济,2008(2).
[5] 徐 佳,沈其明.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原因及策略分析 [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增 1):1005-1008.
[6] 秦 旋,荆 磊.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评估与分析:基于问卷调查的探索[J].土木工程学报,2013,46(8).
[7]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Z].2013.
[8] 热带亚热带绿色建筑委员会联盟在深成立 [EB/OL].(2010-12-06)[2013-08-20].http:∥news.sznews.com/connt/2010 -12/06/content_5147333.htm.
[9] 林 敏.绿色建筑开发中多方利益主体行为分析 [J].建筑经济,2012(12).
[10] 浙江环保新闻网.四大瓶颈阻碍绿色建筑推行 [EB/OL].(2011-09-23)[2013-11-18].http:∥www.zjol.com.cn/epmap/system/2011/09/22/017864648.shtml.
[11] Yang Z Y.A framework of promoting stakeholder mutual benefits for sustainable housing implementation[D].School of Urban Development Faculty of Built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2.
[12] 刘俊颖,何 溪.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影响因素 [J].国际经济合作.2011(3).
[13] 牛 犇,杨 杰.绿色建筑开发管理分析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0(9).
[14] 熊 平.推行绿色建筑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J].低碳经济,2012(4).
[15] 林 敏,张福生,陈敏佳.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J].建筑经济,2012(8):16-18.
[16] 陈 通,杜泽超,姚德利.基于PPP视角的公共项目风险因素重要性调查分析 [J].山东社会科学,2011(11):127-130.
[17] 卢煜中.福建省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思考 [J].福建建设科技,2013(3):72-74.
[18] 马维娜,梅洪元,俞天琦.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建筑技术,2010,41(7):64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