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侨务公共外交的战略构建
2015-03-17薛秀军
○薛秀军 赵 栋
(华侨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中国梦与侨务公共外交的战略构建
○薛秀军赵栋
(华侨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侨情侨务形势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充分借助海外华侨华人资源,更好的地开展侨务公共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大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中国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梦的提出,有助于更好地汇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增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以中国梦为价值主线和基本言说方式,推动侨务公共外交的战略构建与现实展开,将能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进一步增强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关联互动,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和平发展。
关键词:中国梦;侨务公共外交;海外华侨华人
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构建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大战略,特别是通过侨务公共外交,助推中国与世界更密切的联系,更有效地向世界传递中国现代化的核心价值与基本理念,使世界更好地理解、认识中国发展对世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重要影响,这对降低中国现代化的风险,减少中国现代化的阻力,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引领和创新人类现代文明新道路,丰富和提升人类现代文明新内涵等,显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实际看,虽然中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较有成效的侨务公共外交活动,但具有战略性的、系统推进的侨务公共外交基本体系、整体思维等都仍在探索之中。在此背景下,以中国梦为价值主线和基本言说方式,加速侨务公共外交的战略规划与设计,并逐步加以推进落实,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长期处于国际格局边缘地带的外交困境,中国对外工作的重心先后经历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融冰、架桥、突围”和“向世界说明中国”三个阶段[1]。以中国自身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作为支撑,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在三十多年间获得了大幅度地提升和改善,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西方社会应对金融海啸的步履维艰和捉襟见肘,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蒸蒸日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产生了一个不容回避和忽略的事实:一方面,中国已经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在国际话语权、影响力以及在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并没有取得与其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也就是说,中国只是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距离中国真正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心,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究其原因,从历史上看,任何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的现代化进程都远非是一蹴而就和一帆风顺的,一方面,近代以来中国国力的衰微与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具有历史进程上的同一性,这使得中国在历史上曾长期被放逐和自我放逐于“主流世界”之外;另一方面,现代性的结果孕育着稳定的同时其过程又滋生着动荡的悖论,这就使得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始终面临着重重困境——这不仅体现在传统强国面对后发国家的处处掣肘与规则制约,也表现为意识形态、文化身份、经济利益始终处于一种互相博弈和角逐的状态。从现实看,中国面临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极为复杂的经济社会转型、地缘政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问题,因此,中国发展巨大的潜力、空间与风险、挑战始终是并存的,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的世界角色的扮演,更关系到中国今后的长治久安与繁荣稳定。
当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中国必须争取营造出良好的国内、国际舆论环境,主动地把自己的历史、现实、文化、政策、价值观等用清晰、明确、易懂、方便传播的形式传递到世界中去,这不仅是在世界舞台上争夺外交高地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明晰自身发展道路、厘清发展思路、反思发展历程和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更好地融合的需要。中国人向来遵循“良工不示人以璞”的古训,但今天一味的埋头苦干无异于锦衣夜行,因此,对当代中国而言就不仅是要继续“做好”,更要“说好”,要善于说明自己、表达自己,要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要在世界范围内争取和谋求适应中国发展应有的话语权与道义制高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外交形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侨情侨务形势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海外华侨华人越来越从内向支撑祖(籍)国发展的重要力量,转变为外向展示祖(籍)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加强祖(籍)国与居住地国家、地区民间交往、文化和经济交流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充分借助海外华侨华人资源,更好地开展侨务公共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大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中国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
侨务公共外交的概念是在2011年全国侨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自提出始,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虽然不同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表述各有侧重,但都对侨务公共外交在推动中国外交事业发展、增强自身影响力,以及在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等方面给予了较高的定位与评价。侨务公共外交,顾名思义,是通过借助侨的资源,发挥侨的优势开展公共外交。而公共外交,根据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曲星教授的观点:“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为争取他国民心而采取的各类公关行动。”[2]由此,侨务公共外交大致可以界定为一国政府为了本国利益,通过本国的海外侨民或非本国的海外族人以间接争取其所在国民心而采取的各类公关活动。在这里,侨务公共外交的发起方是一国政府或相关组织,实施的对象是本国的海外侨民或非本国的海外族人,目的是通过他们跨文化交流的优势去间接地影响其所在国(地区)的民众,以增强海外侨民、族人和其所在国(地区)民众对本国的了解、理解乃至基本的认同,从而达到官方外交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今天,侨务公共外交已成为官方外交的重要补充,是构建现代多维外交大格局的重要一环,更是中国充分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加速融入世界,密切中国与世界各国民间交往不可或缺的重要管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外华侨华人超过4500万[3],分别活跃在其所在国(地区)的各个领域,如果能合理有效地发挥其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作用,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和良性互动,这对中国而言将是一笔无穷的财富。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目前中国尚缺乏如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媒体,中国外交人才的相对短缺与外交事业的紧迫性、必要性之间的矛盾也一直存在,而海外华侨华人大多数则已经较好地融入所在国(地区)的生活之中,更为了解其所在国(地区)的民情、文化、习俗以及受众的个人偏好、情感倾向和思想倾向等,因此,借助海外华侨华人的这些优势,有效开展侨务公共外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当代中国价值理念和国家形象等的海外传播力、竞争力的不足。其次,从效益层面来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决定中国的现代化不能再韬光养晦、“低调”发展,而是亟需让世界了解到当代中国发展的开放、包容、和谐、文明等现代理念和价值,减少世界对中国的误解、误判和疑惧,从而降低中国发展的风险和阻力。对此,仅靠官方外交和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外交显然是不够的,而侨务公共外交的补充则能最大程度地增加外交手段的多元化和立体化。侨务公共外交不仅能抵达官方外交和公共外交所不能抵达到的广度,也能触碰它们二者所不能触碰到的深度,因此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从情感层面来看,事实上,每一个心系祖国的华侨华人都是其所在国(地区)的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开展侨务公共外交就是要依托他们的日常生活层面,以更柔软细腻、和风絮语的方式去传播中国声音、传扬中国文化、彰显中国魅力、凸显中国价值等,从而以润物无声的效果去消弭海外民众对当代中国认识上的偏颇、破除其思维上的定式、修正和扭转其意识形态上的偏见。这些,将能更好地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将在海外民众中更好地、更为有效地塑造和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切实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这无论对促进中国自身的和谐、快速发展,还是对促进世界整体的和平、包容发展,显然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
实际上,早在侨务公共外交的概念正式提出之前,中国就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由于这些活动大多是分散开展的,缺乏整体的规划与统筹,缺乏始终秉承并内在支撑、逐步传递、渐次呈现的核心价值理念,也缺乏统一的言说方式和灵活多样并行之有效地开展形式等,因此,整体效果并不突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国加速现代化、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机遇面前,加快凸显和明确侨务公共外交的核心价值、根本理念,构建和形成侨务公共外交的基本言说方式,深入探讨侨务公共外交展现形式、推进方式的内在规律等,并以此加速侨务公共外交的战略构建和整体推进,就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而对海外华侨华人具有极大感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也更容易与世界多元价值进行有效对话的中国梦的适时提出,则为推进侨务公共外交的战略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支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中国大陆民众的梦想,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追求。同时,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梦还是包容世界现代化发展多元价值,倡导和谐、和平发展,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昭示和引领人类现代文明新走向的伟大梦想。因此,中国梦具有面向世界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在外交工作中凝聚和形成更广泛的共识与认同。特别是对侨务公共外交而言,首先,中国梦在价值层面上更加凝练统一,可以有效避免海内外文化传播和理念宣传上的“精神分裂”,从而在根本上确立侨务公共外交的整体价值指向与根本目标任务。出于种种原因,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发展的价值展现、理念传播等曾出现过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介话语分裂的倾向,这一点集中表现为中国对内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根本意识形态的宣传,对外则大力弘扬、宣介中华传统文化,这样就不自觉地制造出中国现代化发展在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上莫衷一是的形象,也不自觉地给别人留下某种“欲盖弥彰”的负面印象。并且客观地看,即使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一些国家民众对中国的理解也并没有中国对他们理解的那样全面和客观,甚至中国对一些外国人来说仍然是一块神秘地带,是一个“信息真空”;他们不知道、不理解中国人在想什么、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这势必会加深别人本就存在的对中国的猜忌与恐惧。此外,再加上某些国家和组织有意识地制造是非、混淆视听,从而使中国本就模糊的形象更加扑朔迷离。这些情况已经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不必要的阻力和困扰。因此,在外交与内政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的今天,侨务公共外交作为“外交公众化”与“侨务外交化”相结合的产物,其作用的发挥必须要保证三个方面的一致:其一,必须保持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介的一致,避免由于话语的分裂而导致国家形象的碎片化;其二,必须保持传播内容与传播手段的一致,避免由于传播手段的不当而使内容失真;其三,必须保持信息传播和理念传播、文化传播与价值传播的一致,而事实上,能否做到这样的一致也是衡量一种文化是否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否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内在要求。在此,中国梦之于侨务公共外交的意义就在于,中国梦既具有高度凝练、清晰易懂和兼容开放的优点,也符合对外工作灵活主动、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特点。因此,将中国梦作为侨务公共外交整体战略构建的价值支撑和传播基准,一方面可以在价值层面上囊括和应对不同的价值诉求与价值冲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汇聚各种力量,明确和凸显侨务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更好地提升侨务公共外交的效果。
其次,中国梦的言说方式在推进和传播上更为“亲民”和“接地气”,更能达到理想的外交效果。受过去“灌输”式的传播方式影响,人们对于官样文章和严肃话语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而借助“梦”这一大众话语的表达形式,则不仅意味着其在推进和传播上更为亲民和友善,也意味着意识形态因素在个人生活领域的褪减以及对个体思考、活动和表达空间的尊重与拓宽。因为,一方面,逐梦对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们来说更具有普适性,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梦”作为一个具有高度主体性与开放性、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相结合的观念集合,以落脚在现实上的“梦”作为串联个体与共同体、“自我”与“他者”之间的通道,则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梦”去充实中国梦的内涵,因此使中国梦不仅仅局限于“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单向传播,更易于成为中国与世界双向交流、互动、融合的起点和支点。从现实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以中国梦为主轴的价值呈现与言说、传递方式能更好地凝聚和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现代化、对中华现代文明的认同,并进而可以更为生动有效地去影响和带动海外华侨华人向其所在国(地区)的辐射、传播。这是在注意保护海外华侨华人特殊身份和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他们的优势去更好地传递和展现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争取用一种文化认同、心理认同、价值认同来消解由政治认同、疆域认同、经济认同所带来的某种偏见和敌视的最好途径与办法。当然,在这里,尤其需要梳理好“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的关系,不能因为外交政策和对外宣传的不当而危及海外华侨华人在所在国(地区)的合法利益,同时,也要特别注重在海外宣传推广上,无论是面对海外华侨华人,还是面对海外华侨华人所在国家(地区)的民众,都要特别注重对中国梦中“个人梦”或者说对中国梦“日常生活版”的宣传阐释,以此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与影响效果。
最后,中国梦的表述方式有利于中国更好地与世界对话,有助于拓展中国现代化的世界性视野,并促进形成中国现代化发展中“大侨务”、“大外交”的整体战略格局。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与未来发展的根本价值诉求,中国梦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由社会主义中国所开创的既不同于中华传统文明、又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人类现代文明新道路和新模式的一种深刻反思与总结,它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机结合。中国的发展一不靠战争崛起,二不行霸权主义,三不搞冷战思维,四不靠“民主援助”,而是凭借全体中华儿女的艰苦奋斗,中国十几亿人的命运才得以改变;这不仅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真正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新型文明道路,也为人类现代文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为丰富和开拓多维现代性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这一意义上讲,中国梦本来就是以中国为底色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梦想。以中国梦为根本价值主线和基本言说方式,带动侨务公共外交的战略建构、整体推进与具体落实,既是中国梦内在逻辑展开和实现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整体支撑和推进作用的必然选择,更是在新的历史形势和现实发展要求面前,对侨务工作目标、方向、任务等的重新反思与定位。而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梦面向世界的广泛包容性、多元整合引领能力以及对“现实中的个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彰显的现代文明特质才能得以充分展现,中国现代化、中华现代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与广泛认同才能得到提升,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和价值才能得以凸显,中国发展的风险和阻力才能降低,中国对世界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事实上,以中国梦为根本价值旨归和基本言说方式,以中国梦为引领和规范基准,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战略构建和整体推进才会获得最根本的精神支撑与最强大的驱动、整合力量。这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无论对境内还是对海外华侨华人而言,显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以中国梦为价值旨归与基本言说方式,推进侨务公共外交的战略构建和落实,既需要强化中国梦与侨务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厘清和勘定二者的内在关联,也需要以传播和宣介中国梦为核心,形成侨务公共外交的现实整合推进机制,并不断创新中国梦海外传播的具体管径、手段、方法等。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中国梦的内涵、价值及传播研究,加强与侨务公共外交整合推进的关联性思考,夯实侨务公共外交战略构建和落实推进的理论基础。面向世界的中国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本身就蕴含着促进世界现代化的多元与多样,推动世界各国包容发展、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侨务公共外交事业的推进为中国梦世界范围的践行和扩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场域和具体的应用空间,而中国梦的传播和宣介特别是中国梦的海外传播和宣介本身也是侨务公共外交的应有之义。因此,在侨务公共外交的整体战略构建和推进中,以中国梦的海外传播、阐释及其与多元文化的交融为主线,以中华文化、中华现代文明影响力、凝聚力、引导力的提升为根本追求,才能使已经自发开展的、分散的侨务公共外交工作能更加有的放矢,形成整体合力,产生整体效果,并能更好地融入支撑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战略中去。
现实地看,今天中国梦的阐释、传播、认知、认同与侨务公共外交已经互构为一种相互支撑、相互贯通的关系,没有后者,前者就失去了一定的研究的现实契机以及理论内在逻辑展开的现实场域;没有前者,后者就失去了发展的价值指向,失去了有效整合的基本标准与现实战略构建的目标和动力。因此,加强中国梦的研究,特别是加强中国梦与侨务公共外交等渉侨、外交工作的内在关系研究,对深化推进中国梦的阐释传播,对推动侨务工作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这一研究的讨论思考中,也特别需要海外华侨华人的视野,这一方面需要组织和邀请更多的海外华侨华人学者参与到相关的研究和对话当中去,另一方面也需要围绕相关主题加大对海外华侨华人的调研访谈,如此,才能真正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为更好地推进中国梦的海外传播、为更好地推动侨务公共外交的发展服务。
其次,应尽快形成意识形态、文化宣传、涉侨和外交工作统筹协调的主动意识与协同推进的现实机制。侨务公共外交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主体的广泛性、客体的多样性、路径的复杂性、内容的丰富性、作用的间接性等特点都决定了涉侨工作主体的多元化,如仅中央层面就有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致公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侨眷联合会等多个部门和团体,此外,还有外交部、统战部、文化部、教育部、商务部、新闻出版总署、公安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国家机关等也都会涉及相关侨务工作。[4]因此,在推进侨务公共外交的过程中有必要形成一定的协调整合机制和标准。中国梦作为执政党最新的也是极具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政治话语,它的提出、贯彻、学习和传播为此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今天,我们非常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以中国梦的深入阐释、宣传、推广为主轴和根本任务,在不同的职能部门、机关团体中建立形成统筹协调机制,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避免职能交叉、责权不清,同时提升服务水平、发掘现有潜力、研究最新形势并及时调整创新工作方式,增强侨务工作对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效支撑和推进作用。而从更为深远的意义上看,以中国梦为主线,加强渉侨、涉外、教育和文化等相关部门的协同,还有助于避免片面夸大侨务公共外交、忽视官方外交的误区,也有助于避免在开展侨务公共外交时,为追求表面上的“和谐”和“有效”而丧失原则,甚至被敌对势力借机“反渗透”等。
最后,应借助新的科技和媒介手段向海外更有效地宣传中国、宣传中国梦。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生活理念的革新,现代传媒在手段、形式和途径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文化产业与价值传播相融合,产品营销与形象植入相结合,很多国家都在探索凭借各种新技术、新方式以便能迅速有效地走向世界、影响世界,操纵和增强世界按照其意图而对其加强了解、认知乃至认同,如今天日本的动漫、韩国的连续剧、印度的电影等,其既是本国文化产业的支柱,更是国家形象的有力推手,是向世界传递其所希望展示的价值、展现其希望被认可的社会生活方式等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人文、历史、文化、风俗等资源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如何有效地发掘、整合、塑造这些资源,如何赋予它们以现代意义,如何以中国梦为贯通主线,而将文化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与侨务公共外交工作实现更好的结合,则既是文化工作者、也是侨务工作者、外交工作者乃至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此,近期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对我们思考上述问题就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该片以饮食文化为视窗,生动地呈现出当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百态,将处于现代化飞速变迁中的中国形象、中国味道与中国人古老的天人观、价值论、伦理观、历史观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短暂的视觉冲击升华为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另辟蹊径且润物无声,借助非常容易被不同文化价值背景下的人接受的新的言说形式,从而很好地达到了价值传播与形象魅力展现提升的效果。并且,对作为承接中华文化和异域文化在全球化、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直接对话、近距离融合的海外华侨华人而言,他们在相关领域与大陆相关部门、组织、企业开展合作将更有优势,也更能形成敏锐的判断与独特的思考,更易于创新和开发出能直接冲击和触动海外华侨华人、并以此辐射其所在国(地区)其他居民思想和心灵的文化产品,这对进一步增强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经济和文化上的合作互动,对丰富海外华侨华人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其生活质量,并从根本上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密切联系和积极、良性互动,更好地达成和实现侨务公共外交的战略目的,显然都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侨务公共外交是中国外交大战略的重要补充,是促进中国与世界密切交往,深化世界对中国更深入地了解,推动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管径。以中国梦为价值主线和基本言说方式,推动侨务公共外交的战略构建和整体实施,能更好地规范和促进侨务公共外交的现实展开,能更好地推进侨务公共外交不同力量的彼此协同与相互支撑,能更为及时有效地避免和校正侨务公共外交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从根本上彰显和提升侨务公共外交的整体效果。今天,以中国梦为主线和基准,推进侨务公共外交的战略构建与整体展现,中国正在探索之中。
参考文献:
[1]何国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宣思想的演进[J].当代传播,2008(6):94-96.
[2]曲星.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与中国特色[J].国际问题研究,2010(6):5.
[3]庄国土.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历史变化[J].世界历史, 2011(5):14.
[4]潮龙起.侨务公共外交:内涵界定与特点辨析[J].东南亚研究,2013(3):66.
【责任编辑龚桂明】
China Dream and the Strategic Construction of Public Diplomacy about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XUE Xiu-jun, ZHAO Dong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uaqiao Univ., Xiamen 361021,China)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elations with the world has undergone a profound changes, the overseas situation also presents a new feature. In this context, to better to use the resources of overseas Chinese and carry out the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public diplomacy,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y, and also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to promote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China Dream is better to unite the Chinese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nhance the cohesion and influence of China in the world-wide. Taking the China Dream as the main reference and basic ways of expression, we can promote the overseas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strategy construction and real expansion, and can be better to present our country to the world, and to enhanc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world’s intera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Key words:China dream; overseas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overseas Chinese
作者简介:薛秀军(1974-),男,河北承德人,哲学博士,教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文化战略和文化政策研究。赵栋(1990-),男,重庆人,研究生,主要从事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4-12-02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研究”(2014A002);中国侨联课题“海外华侨华人与百年‘中国梦’的缘起、推进和实现研究”(13BZQK120)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5)01-0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