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发展对策

2015-10-10郝丹炀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8期
关键词:区位商主导产业基准

摘 要: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通常也是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利用区域内的特殊优势条件来实现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一直受到地区或城市的重视。本文从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准入手,分析了主导产业的选择条件,并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主导产业;地区主导专业化产业;基准;主导产业选择;区域经济

一、地区主导专业化产业

地区主导专业化产业即地区主导产业的全称,专业化的生产是生产在地区空间上的高度集中,反映了一个产业在某一特定区域内能够代表经济发展方向,对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起带动、支柱作用。

地区生产专业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工业化的逐步深化使生产规模扩大、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同时降低了区域经济联系的成本,使各地区之间商品、原材料沟通更加紧密便利。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背景下,各地区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均无法离开市场这一必须条件,为了在市场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各地区必须充分利用其地域资源优势(包括地区资源、社会资源、地理位置等多方面优势),实行合理的地区产业专业化,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提高经济效益。

而在区域经济学中,判断一个产业是否为地区专业化部门通常通过区位商,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当区域商大于1时,认为该产业是这个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同时,区域商越大,该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越高;而当区域商小于等于1的时候则认为该产业是这个地区的自给性部门。所以当一个地区的某个产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高于其在全国的比重时,即该产业所产生的效益在满足了本地区的需求后有剩余,所以成为了专业化产业。

二、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1.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产业经济学中关于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有两条经典基准,分别是“筱原两基准”和“赫希曼基准”。

“筱原两基准”是由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提出,分别是“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其主要观点是需求收入弹性和产业生产率是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需求收入弹性反映了在价格一定的前提下该产业的需求增加率和人均收入增加率之比,产业生产率基准反映了在针对多个产业的生产率的上升率进行比较后,综合生产率上升率最高的产业即为主导产业。从而在价格架构不变的情况下,选择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产业生产率上升率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赫希曼基准”又称关联效应基准,赫希曼提出某些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比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更为强烈,某一特定产业的经济活动能够通过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影响其他产业的经济活动,其中,关联效应强的产业能够通过集聚效应对其他产业和部门产生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筱原两基准”和“赫希曼基准”作为基本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在经济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主导产业应该为该地区中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产业生产上升率高、产业关联效应强的产业。

2.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条件

“筱原两基准”和“赫希曼基准”两种理论基准由于地区限制和条件限制,均存在不同的利弊,一个专业化产业要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应至少包含以下各项条件。

(1)具有较高的区位商

根据地区生产专业化理论,当一个地区的某个产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高于其在全国的比重时,即区域商大于1时,可以作为主导产业,且区域商越高,产业专业化水平越高。

(2)在该地区的生产中占据较大比重

在区位商要求的前提下,要求作为主导产业的部门能够占据较大的地区产值比重。由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受所在地区范围影响,范围越大,对其区位商和产值比重的要求越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区中的主导产业对其区位商和产值比重的要求高于经济区内的某一城市。

(3)与地区内其他产业的产业关联度高

尽管地区内所有的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只有主导产业作为区域经济主宰者,需要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要求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产业关联度越高,越能够通过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中产业关联度通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表示。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其他产业的影响并且影响其他产业的活动,在这里一种产业的活动能够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做影响力,受别的产业活动的影响的程度被称为感应度。当把这两种程度系数化就得到了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是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中其他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当影响力系数大于1时,表示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生产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平均影响力水平。感应度系数是指当国民经济中的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某一部门收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当感应度系数大于1时,表示该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其他部门的感应程度。即影响力系数越大的产业越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感应度系数越大的产业越容易收其他部门的发展的带动。

(4)具有较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

作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面对地区中出现的就业问题,应该具有很强的就业容量或者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吸纳劳动力,创造劳动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使地区内劳动力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

(5)主导产业的产品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作为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决定了其产品能否在市场中站稳脚步同时超越其他产品,只有用先进的技术不断强化武装主导产业,才能使主导产业具有蓬勃的生机和前景,以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6)符合区域发展特点

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均存在差异,所以不同区域的优势产业各不相同。

作为某一区域的主导产业,要求该产业必须符合区域的所处经济发展阶段,视工业化发展进程进行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或者服务型产业。同时主导产业要能够发挥地区优势,包括地理、经济、社会多方面优势,结合所在区域的技术发展水平发展具有地区特色能够达标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从而使主导产业在本地区和相邻区域内的产业中具有生产规模优势、效益优势、生产率优势,实现地区优势的充分发挥。

三、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1.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由产业结构的升级来实现,而主导产业正是产业结构的核心,所以主导产业的升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通常主导产业的升级具有以下两种途径。

(1)以全新的、技术水平更高的先进产业取代原有的主导产业

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影响着主导产业的升级,基于原有的产业构架,将不断有更高技术水平的产业取代原有的产业,比如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从第二产业为主升级为第三产业为主。新的先进的主导产业的形成必然带动与其相关联的同样具有更先进技术的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

(2)在同一主导产业内部,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由于地区主导产业是基于所在地区地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选择的,产业的选择可能面临难以更新或者不便更新,但是可以对其的技术水平、生产方式进行改进,在原有主导产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经济效益,使原有的主导产业产生多方面的升级,继续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围绕主导产业规划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正确规划主导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成为所在区域必须重视的问题,应发展与主导产业有直接或间接生产关系的产业,构成主导产业群,提高主导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是地区所有经济社会活动能够进行的基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求除了发展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产业,还应该同时发展其他与主导产业无生产性联系的基础设施产业和传统服务产业,以起到扩大就业、提高地区生活质量、刺激消费活跃经济等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继忠.地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与方法[J].经济管理,2000(6):40-42.

[2]冯杰、荣朝和.关于地区或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与方法的探讨[J].经济地理,1999(6):23-26.

[3]李乃英.地区主导产业选择案例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2):22-24.

[4]仵雁鹏.中部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09(3):77-80.

[5]相子国、肖凤华.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J].榆林学院学报,2004(2):65-68.

作者简介:郝丹炀(1994- ),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金融学专业

猜你喜欢

区位商主导产业基准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明基准讲方法保看齐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贵州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滑落还是攀爬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