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镜头,创意学观察
2015-10-09易雨花
易雨花
小学生写作,观察力是基础,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生写作教学的一部分。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作者也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培养小学生以个人灵感为导向,开展创意观察,对他们写作能力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开展变换观察角度实现创意观察的教学研究。
一、“镜头变换”型
“镜头变换”指小学生观察的视角变化。视角的选择需要结合观察对象、习作学习目标与教师的特定要求,才能获得最理想的观察结果。
(一)空间变换
空间变换是指小学生观察事物或事件时的距离、高度、方向的变换。在观察的过程中,空间位置的变化会直接导致观察结果的不同,既包括清晰度、真实性与侧重面等细节的不同,也包括事物全貌、事情的全程等宏观性的区别。
如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七”的观察习作练习,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描写人物的手法,去学习与摸索自己观察人物或事物最佳视角。为了突出观察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把本单元课文中的小兵张嘎、王熙凤、严监生与刷子李等人物描写语段抽取出来,分析文章作者观察的视角与空间顺序等,以此培养小学生动态变换“镜头”的能力和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小学生之间展开观察训练,如相互观察、室外校园雕塑观察、讲台上的盆景观察,以及教师播放某影视作品人物剪辑视频观察等。让他们即时地展开口头性的观察习作训练,并针对学生之间的习作做出对比点评,既有习作本身的点评,也有观察角度选择的好坏点评,以强化小学生观察学习的效果。
(二)时间变换
这属于对比观察。在空间变换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时间点、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年份的相同季节或时间点的事物变化等,去发现、总结规律。
如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七”的观察习作练习,根据第七单元的动物情感世界课文的学习,观察动物的形体变化、生活习性,以及一些常规行为和特殊情况下的异常行为。如让小学生观察早上和晚上家庭宠物狗的不同,或者观察下雨前与晴天时蚂蚁的不同等,去获得生活的常识和自然的规律,并借此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在他们有限的社会活动中,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观察和对比,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如开展室外观察活动,运用多媒体针对事物或人物不同时段的视频,图片进行对比观察活动等,尽可能地为他们时间变换观察创设条件,让他们在更多样化的实战性或模拟性的观察中,积累与总结观察与信息搜集和整理的经验,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创设更多的切身体验。
二、创意观察法
创意就是以创作、创造和创新为基本要素和形式的思维与实践活动。小学生的创意观察能力培养,就是充分运用他们对各类事物的新鲜感和敏锐性,捕捉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习作需要的各种信息的过程。
(一)灵感导向观察法
小学生习作灵感作为一种写作动机,对他们的创意观察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在小学生写作的实践中,会高效地促成他们开展有计划、有任务与有方法的观察活动,在相关信息的支持下,把灵感转化为优秀的作文。
如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五·缩写”的观察习作练习,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爱的动物、植物与其他的事物等,按照引发自己强烈积极喜爱情感的某个灵感点去开展观察活动。同时,也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网络资料等,以获得更精准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课文人物或其他精彩片段的缩写练习。
教师在实际的观察点评和习作指导中,只要小学生是在自己习作灵感的指导下,写出了自己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或灵感关注的侧重面的特征即可。以此来训练小学生灵感导向观察的精确性,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观察而浪费时间和其他的学习资源。
(二)直觉验证观察法
采取这种创意观察法,是因为小学生自身的分析能力低下和他们不成熟的心理特点,直接根据自己的内在冲动与需要去猜想和想象观察客体,再在某种激励因素的引导下去开展观察活动,以期获得积极的肯定的内容,进而完成从猜想—观察—写作的学习过程。
如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的观察习作练习,小学生可以结合第一单元的《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与《索溪峪的“野”》中任何一篇课文,去想象山中景、山雨与草虫的群居生活等观察活动,把自己心中的好奇、疑惑都在观察中逐渐得到解答与验证,进而去写作自己的关于大自然认识的习作来,既有知识的内涵,也有童趣的盎然。
在观察的实际活动中,由于小学生的活动时间、生活范围以及观察手段限制,他们往往很难得到自己理想的结果,甚至难以完成基本的观察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配合他们的观察活动,如运用多媒体播放他们需要观察的客体,再如引导小学生在家运用网络等搜索相关影像资料等。
总之,培养小学生灵性的创意观察能力,需要加强观察方法的训练,也需要加强创意思维的启发,让小学生的观察充满创意,让他们的习作灵感迸发。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贡江镇古田小学)
□责任编辑:刘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