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一字品真情

2015-10-09端家莉

江西教育C 2015年7期
关键词:茅屋字眼清平乐

端家莉

《清平乐·村居》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之手,被收录在小学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词人辛弃疾用精练的文字,描绘出一幅江南独有的村居美景:低矮的房屋,清清的溪水,白发翁媪,活泼孩童,并借由这质朴而清新的文字,营造出战乱之下一家五口暖意融融的和乐之境,传达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如何让学生体会这首千古名词所蕴含的深刻意蕴,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笔者紧扣词中的精妙词“眼”,带领学生从一字一眼入手,不但品读真情,而且赏鉴词韵,由内而外感受宋词之美。

一、转轴拨弦,感知音韵诗情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宋词,清平乐是词牌名,为了让学生体会词这一富有特色的文学形式,我紧扣词中鲜明的字眼进行引导,带领学生诵读宋词音韵,感知词中的音韵诗情。

首先,解读课题中的“乐”字:清平乐(这里的乐应该读yuè),表示一种音乐的曲调。古代人常常用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配上曲牌名就可以唱了。那么到底哪个才是这首词的题目呢?学生由此知道,村居才是文章的主题。

接着,解读课题中的“居”字。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典故。我先抓住“居”字的字形变化,用多媒体演示整个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你看到居这个字,想到了什么?村居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认为居就是家。又由此而想象到村居的一派美景:夕阳西下,湖面波光粼粼,捕鱼的人回家了,周围的渔村炊烟袅袅;蜿蜒的小路,层层的梯田,雨中静静的茅屋。

美妙的想象画面,让学生对宋词有了无限向往,此时我带领学生充分体验“清平乐”作为歌曲的形式,手舞足蹈地吟咏,富有节奏地诵读。学生一边击掌一边吟咏上阕,在诵读下阕的时候则踏歌而和,将大儿、锄豆等几个字眼作为踏歌的重音,读起来既抑扬顿挫,又兴致盎然。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学生由“居”字感知这首词的主要内容,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又由“乐”字了解到宋词的形式,击掌踏歌感受词中的平仄韵律,体会宋词声韵中透露出来的丰富诗情。通过两个字眼,让学生对整首词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走进诗情画意做好了铺垫。

二、轻拢慢捻,解读意象深情

著名学者皮尔森曾说,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只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地积累、濡染,才能让他们逐步内化、提升,最终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获得丰富的学养。

《清平乐·村居》中,辛弃疾透过鲜活的诗歌意象,向世人展现出一幅和谐静谧的安居图。为此,我带领学生紧扣字眼,解读文本的意象深情:读过此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想象词中哪个景物将这些画面串联了起来?学生很快找到了“溪”这一景物,并展开想象,尽情感受意象之美:溪水是这幅村居图的主要线索,将茅屋、禾田、豆田都串了起来。溪水潺潺流淌,阳光明媚,溪边的茅屋里住着一户人家,老夫妻正在说着好听的情话,大儿子正在锄豆,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小儿子正在溪边趴着剥莲蓬。面对此情此景,你心中有什么感觉?用哪个字眼来表达?学生找到词中的“醉”字,并以“醉”字进行解读,体会词中的情感:满头白发的老夫妻,看着三个儿子,再看看眼前的溪水、豆田,享受着温煦的阳光,这样安详的生活多么让人陶醉!因此,两个人情不自禁地说着好听的情话,表达着内心的幸福和满足。

三、信手拈来,体验意境豪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眼前的茅屋、豆田、小溪、阳光其实并没有什么新奇,也不过是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为何词人要用一个“醉”字来表达?在教学中,笔者紧扣“醉”字,让学生体验“醉”字背后蕴藏的丰富意蕴:一家人住在茅屋里,环境艰苦,有什么幸福可言呢?学生认为,没有战乱,没有颠沛流离,日子安稳平静,这就是最大的幸福。我将辛弃疾的另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展现出来,让学生静静感受这首诗中的“醉”字与《清平乐·村居》中的“醉”字,体验两个“醉”字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

学生结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的“醉”字,感受到其中传达的豪迈之情——戎马倥偬算得了什么?奔波劳顿又何惧?由此学生体验到在忧国忧民的词人心中,征战沙场只是为了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再结合现在的生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清平乐·村居》中“醉”字所表现出来的,其实正是词人内心对这静谧生活的深深渴望,也是词人在那个战乱时代里始终不灭的一腔豪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一个“醉”字,学生从中解读出丰富的情感含量:它代表的并不仅仅只是词中“翁媪”的内心沉醉,更是隐身幕后的词人对这一幸福村居生活的沉醉;更重要的,正是这个“醉”字,唤醒了整首诗的意境,带给人们千古的遐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此为契机,我带领学生借这个“醉”字,将感受的触觉伸向自己的生活,从中寻觅令人沉醉的亮点。

千江有水千江月,一字一句总关情。宋词能够带给人类的情感滋润是无限的,也是永恒的。教师只有从每一个字眼入手,找准品析的支点,才有可能带给学生一个与众不同的情感世界,让他们流连忘返,终生难忘。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茅屋字眼清平乐
清平乐
茅屋
茅屋
萧娴《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
“抠”字眼,暴露干部作风成问题
剔除口头禅
一个有魔力的字眼
一个有魔力的字眼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