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在动脉粥样硬化60例中的应用

2015-10-09谢泽青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谢泽青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经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后行早期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冠心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BP、SBP、FPG、TC值分别为(7729±563)mmHg、(13105±659)mmHg、(4.49±082)mmol/L、(391±046)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IMT为(054±014)mm,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观察组冠心病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血压水平,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早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3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124-02

近年来,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有文献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临床常取抗炎、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但效果不佳。国内外研究结果证实,加强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饮食干预、运动指导,能够有效预防冠心病,改善预后。笔者观察了早期护理干预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血压及冠心病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门诊、住院和健康体检筛查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颈动脉彩色超声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为41~69岁,平均(52.26±117)岁,平均ITM(1.32±035)mm,平均腰围(8526±932)cm。基础疾病:8例糖尿病,12高血压,7例高血脂。受教育程度:9例小学,23例初中至高中,28例大专及以上。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为39~70岁,平均(5306±1.28)岁,平均ITM(1.41±027)mm,平均腰围(8667±893)cm。基础疾病:8例糖尿病,10高血压,9例高血脂。受教育程度:10例小学,21例初中至高中,29例大专及以上。患者均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全身感染、精神异常、器质性病变者。两组年龄、IMT、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遵医嘱取阿托伐他汀治疗,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定期体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方式如下。

1.2.1饮食干预告知患者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遵循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少吃多餐的原则,嘱咐其多食用高蛋白质、高纤维质、低糖、低盐、低脂肪的食物,适当进食海带、海参等海产品,餐后多吃香蕉、苹果等水果;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了解其是否存在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并督促其改正。

1.2.2运动指导适量运动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有效方式。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制定个性化活动方案,鼓励患者多参加慢跑、打太极、骑车等运动,严格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幅度,避免出现跌倒、骨折等损伤,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min,4~5次/周。

1.2.3睡眠干预嘱咐患者每天按时入睡、起床,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若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嘱咐其术前勿参加剧烈运动、喝浓茶;取温水泡脚,按摩肩部等方式放松神经;合并失眠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安眠药治疗,提高睡眠质量。

1.2.4提高依从性出院时互留医患双方电话、QQ等,每周采用电话、QQ交流的形式随访,询问是否存在不适症状,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情况,采用“做得好”等语言激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告知保持良好习惯对疾病控制的影响;患者定期入院复查前1d,采用短信的形式温馨提示,并告知其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治疗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的变化情况;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MT变化情况,IMT≥10mm提示颈动脉内膜增厚,IMT≥1.4mm提示颈动脉狭窄;③随访24个月,记录两组冠心病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TX-*3]±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糖、血脂、血压水平比较观察组干预后DBP、SBP、FPG、TC分别为(7729±563)mmHg、(13105±659)mmHg、(4.49±082)mmol/L、(391±046)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IMT两组干预前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IMT为(054±014)mm,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冠心病发生率随访24个月,观察组60例患者中,1例出现冠心病,占167%;对照组60例患者中,7例出现冠心病,占1167%,两组冠心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是由冠状血管粥样硬化导致血管不完全或完全阻塞诱发心肌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脏病。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现阶段,临床常取抗血小板、抗凝血等药物治疗,但患者出现冠心病的几率仍相对较高。同时,长期服药治疗,可能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有研究表明,高血脂、高血压、肥胖、高血糖、不良生活习惯等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饮食、运动干预,控制疾病发展,可有效预防冠心病。本次研究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饮食、睡眠、运动指导,控制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指标等,促使血液循环,提高血脂、血压、血糖等控制达标率,可降低冠心病发生率。李小鹰等指出,加强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能够将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控制正常水平,控制疾病发展,提高预后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相符。目前,临床常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IMT厚度,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行积极干预治疗。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IMT为(054±014)mm,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淑燕等指出,加强行为干预,能够减少IMT厚度,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加强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干预,能够控制血压、血脂水平,延缓疾病病程,降低冠心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常琦,金萍,张晓玲,等.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与预防冠心病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7(9):2367-2369.

[2]任金娥,蔡怡.生活方式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2):35-37.

[3]刘梅林,陈夏欢. 2013版ACC/AHA胆固醇治疗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指南的解读[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7)12:65-67.

[4]王锋,张斌.动脉粥样硬化干预新靶点:管理动脉粥样硬化取代控制危险因素[J].循证医学,2011,11(6):334-337,341.

[5]袁英,常富业,黄曼维,等.多重危险因素干预与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0):1051-1054.

[6]毛琼方.综合干预干预在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不良反应预防中的应用[J].齐鲁干预杂志,2013,13(23):21-22.

[7]李小鹰,王林,于普林,等.老年人冠心病治疗与二级预防现状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0):909-914.

[8]焦淑燕,罗敏婵,梁连英,等.行为干预对预防冠心病的干预研究[J].国际干预学杂志,2010,29(6):819-821.

(收稿日期:20150618)

猜你喜欢

早期护理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顺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小儿肺炎早期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