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生活适应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5-10-09郝健强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校史馆校友校区

郝健强

(天津师范大学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

校园文化是高校软实力最重要的一面,不仅影响着高校的未来发展,更影响着大学生的一生。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然成为当前摆在各高校新校区建设任务中的“重中之重”,[1]如何提升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文化育人使学生具有高校特色的个性,通过校园文化来引领当代青年,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的三个切入点

从文化认同角度切入。只有文化认同程度高,才能更好地接受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才能更容易受到所处环境的潜移默化,才能将校园文化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进而反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切入。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迅猛,新的互联网应用技术层出不穷,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不能够再被小觑。经过多年的校园网络建设和新媒体平台的构建,每一个高校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它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形式和行为状态;它以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广之深等特点,[2]深刻地作用于校园实体文化,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瞬息万变。

从校园文化建设认识切入。每位身处校园环境的个体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分子,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认识正确与否、深刻与否,都深深关系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发展效率,[3]因此,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统一性是调研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二、高校校园文件建设现状的数据分析

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背景资料、校园文化认同及满意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认识,其中校园文化认同及满意部分采用李克特五点选项进行计分。本次调研收回有效问卷357份。

对问卷中的校园文化认同及满意部分采用alpha系数法进行信度分析,本部分问卷的81个问题的内部一致性好,问卷整体呈现出较高的可信度。问卷信度分析见表1。

表1 问卷信度分析

对问卷中的校园文化认同及满意部分按四个维度进行均值求解(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本次调研的高校学生对校园文化四个维度的认同和满意度上均呈现比较认同和满意的态度(均值<3);相比较而言,认同和满意程度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表2 四个维度均值统计

三、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1.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氛围基础良好,特色性建设初见成效

当前高校都深刻地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的重要,都在不断探索着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方法。通过本次调研得出的数据,可看出在校师生对当前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可度和满意度都较高。通过走访感受和实地访谈,可以看到新校区校园文化整体氛围良好,文化基础坚实。

在特色性文化建设方面,各高校都能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地域特点等有策略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并初见成果。以文史类见长的院校,其校园文化特色呈现出更多的儒雅风韵;以理工科见长的院校,其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多地追求实用,其校园文化特色更多地呈现出务实。

2.高校新校区对老校区校园文化继承有序进行,文化创新层出不穷

本次调研主要以高校师生居多的新校区为主,通过调研可以看到每个学校都很注重对老校区校园文化的继承工作,特别是体现在物质文化方面。将老校区原有的代表性树木移植到了新校区,体现了“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的文化建设理念;将老校区的代表性雕塑移至新校区,使雕塑所代表的精神能够在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中传承。

在物质文化创新方面,由于部分高校的老校区已不存在,在新校区开辟了一块土地,修建了微缩景观的老校区纪念园,在制作新校区的沙盘的同时,制作老校区的沙盘,以供师生和校友在此追忆其美好的似水年华;设立的校园纪念品商店里不仅有着印有校徽、校名、校训的各类纪念品,更有学子亲自手绘的新校区校园地图。此外,校园纪念品商店和邮政系统合作,成立了“我的大学”邮局,使大学精神走出校门,影响到更多的人。校训石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笔,其不仅增强了整体校园文化氛围,也促进了行为准则的内化,时刻提醒着师生在日常中践行校训精神。通过这些创新设计和建设,高校不断夯实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基础,并进一步促进精神文化的同时深化。

3.校史馆功能和校友资源利用不够,还需进一步开发

就整个调研来看,目前校史馆的管理机制并不能保证其长期开放和接待学校所有师生,使得校史馆的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通过调研数据可以看出,91.2%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有责任去了解所在学校的历史并以自身的言行去弘扬其文化,86.7%的学生喜欢听所在学校的历史和往事,并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去校史馆参观,但只有7.1%的学生非常了解所在学校的历史,27.9%的学生比较了解,42.5%的学生一般了解。就此来看,校史馆应该强化其机制建设,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期间,组织新生到校史馆参观,帮助新生了解自己的大学,培养母校情怀;在讲解员方面,能够多招聘和培训讲解志愿者,每个学院分配些名额,负责其学院的校史馆讲解工作,既能在学生中讲述校史,又能提高校史馆的利用率和功能的发挥。

当前,各高校在校园文化传承中大力借助优秀校友的力量来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友返校活动、校友论坛等,可以考虑成立学生校友协会,使在校生与校友直接对接,进一步广泛联络校友资源,凝聚校友力量,加强在校生校友意识教育,服务在校生的成长成才,促使在校生能够更近距离接触校友,感受校友身上所传承的精神,增强校兴我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以杰出校友为榜样,将学校所特有的精神传承下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母校的发展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4.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需要进一步探索并充分利用可用资源

通过问卷的第二部分具体问题的分析和第三、四部分的数据调研,可以看到目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受到质疑,学生组织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各高校应紧抓自身特色,高度重视文化特色显著的群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受众范围。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其艺术类院系师生的乐曲和舞蹈特长,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等资源打包编排成双周音乐会,将美术设计院系师生的毕业展、服装秀、采风展、摄影展、书法展等高水平艺术作品资源打包成每月书画展,这两项重量级的校园文化特色活动与传统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各大讲坛、讲堂和论坛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来宣传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以期培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精品,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影响力,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在参与活动机制方面,一方面通过提高文化活动水平和层次来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以吸引学生,另一方面通过网站自助订票模式来改变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习惯,既能保证真正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又能通过学生的口口相传来进一步提升活动的吸引力。

5.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影响力大,潜力有待开发

高校学生既是网络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网络的主体。在网络上获得的大量信息资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庞大的信息量与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下使得传统模式教育已经变得十分被动。它使得校园文化不得不吐故纳新,形成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各高校正加紧占领和把握网络文化阵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校园文化网站等资源,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其用学生易于接受和喜欢的形式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学校的新闻事件、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等全部融入网站中,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部分高校的官方微信平台的影响力极大,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真正起到了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切切实实地走到了在校每一位学子的日常生活中。

6.校园文化需要深入地系统规划和全面协作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学校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学校全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高校应在党委的统一部署、领导下,由各部门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校为主要推动力,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弘扬学校文化传统和办学特色、体现师生广泛参与和较强影响力为主要标志,精心打造校园文化精品。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没有终点的事业。高校要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就必须从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出发,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坚持专业育人与文化育人相结合,着力建设文化软环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张慧欣,纪凯博,金岩.我国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评述[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1-84.

[2]谭晓光.新媒体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2:12-14.

[3]张丽丹.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校园文化主体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5):77-79.

[4]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7):350-353.

猜你喜欢

校史馆校友校区
山城老年大学校史馆建设持续推进中
坚持革命教育 强化党性锻炼
——主体班学员参观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校史馆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