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培一体模式下“研”“培”有机整合的对策

2015-10-09刘姝

成人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研培一体教研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07-0066-02

doi: 10.3969/j.issn.1001-8794.2015.07.018

【收稿日期】2015-05-0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十二五”重点课题“研培一体效能提高的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刘姝(1978—),女,哈尔滨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新课改的实施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需要建立常态化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经过理论的不断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探索,研培一体的培训模式以其明显的优势彰显出独特的魅力,成为我国各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深入实施的有效模式。

一、研培一体的深刻内涵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更侧重于教学研究,主要研究学科课程与教学方法,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教师提供帮助。教研既包括各级专业教研部门和高等院校所从事的相关研究,也包括广大基层学校和教师开展的校本研究。 [1]而培训则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指根据教育的需要和要求而开展的提高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教育行为。培训一方面可以指各级专业培训部门和高等院校所从事的相关培训,另一方面指广大基层学校和教师开展的校本培训和研修。研培一体就是指将教研与培训有机融合,发挥教研与培训的整体优势,谋求教研与培训目标、效益最大化的一种培训模式。

二、研培相互作用的机制

无论是教研活动还是培训活动的服务对象都是广大教师,其目的和本质都是促进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研培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实现同一目的的不同手段。教研与培训存在着互为支撑、互为需求的辩证关系。教研为培训提供了基础、条件和资源,培训为教研提供了需求、方向和动力;教研的成果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检验,培训实现了教研成果的转化。教研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培训效果的提升又会促进教研水平的提高,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相辅相成。没有教研的培训是空中楼阁,没有培训的教研是纸上谈兵。

(一)教研对培训的作用

1.教研增加了培训的专业性

培训效果取决于培训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教研人员通过教研活动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了教学指导能力,同时教研活动也能够使教研人员深入到各个学校,深入到教师中间,了解教师的优秀实践、典型经验,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教研活动的这种性质促进了教研人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教研人员具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2.教研优化了培训的内容

教研促进培训内容的更新和深化。教研人员能够把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系统研究,得出研究结论。这些问题充实培训内容中,不仅能够使培训内容不断更新,也能够使培训内容更具有实用性。另外,教研人员可以把教研成果转化为培训内容,使培训既有理论深度,又能解决现实问题,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教研丰富了培训的形式

传统的培训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形式比较单一,而教研则深化了培训的手段和方法。教研员可以把教研的有效方式转化为培训的方式,更加重视实践,更加强调被培训教师的参与,搭建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被培训教师在参与和体验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更实现了自身行为的改变。 [2]

(二)培训对教研的作用

1.培训为教研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

培训为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通过培训,教研员更加了解教学实践,更加了解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研活动提供了研究的内容,教研员不再为了教研而教研,教研活动更加贴近教学实践,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教研活动也因此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2.培训使教研的成果得到推广普及

传统上教研成果的推广形式有限,无非是论文、专著,而且推广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论文和专著的阅读层面往往是研究人员和学者,而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则是没有渠道或者是没有时间接触这些教研成果。而培训却为教研成果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绝佳的渠道。培训不仅传递了教研的动态,也能使最新的教研成果被更大范围的一线教师所学习和接受, [3]使教研成果有了实践的舞台,同时也为教研成果的检验、修正提供机会。

3.培训使教研活动进一步深化

通过对学员的培训,能够使教研人员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对学员的培训,能够了解不同学校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启发研究思路,提供思维方式和技术路线,有助于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和可供推广的经验。通过对学员的培训,能够便利地应用科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方法如问卷调查、案例研究、访谈等,提高研究的质量。

三、研培有机整合的对策

(一)清晰的目标导向

研培一体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已经实施或将要实施的改革方向,其有效性的发挥必须依赖于清晰的目标,因为研培一体模式实际上是对原有培训模式的改变,没有明确的认识和清晰的目标,这种改变很难实现。组织的领导层必须对研培一体有充分的认识,在实施战略变革前必须对研培一体模式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和必要性分析,一旦做出决定就要高度重视,有勇气推进研培一体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与广大教师沟通,有效传递组织的意图,使广大教师充分了解、接受研培一体模式。在组织上下对研培一体模式有了清晰的认识,达成了共同的目标后,研培一体模式才能顺利实施和开展。

(二)有效的组织架构

传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研培分离的,在组织结构上表现为负责教研的部门与负责培训的部门相互分离,这种组织结构上的分离无法实现真正的研培结合。要想实现研培一体必须要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中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将教研职能与培训职能整合到一个部门。由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涉及众多学科,因此可以按照不同学科成立不同的研培部门,在此基础上可以成立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研培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三)专业的师资队伍

研培一体实际上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教学研究能力,还需要具备培训能力,可以说研培一体模式的运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在教研方面,教师要掌握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中小学教学实践,了解中小学教学改革,具备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培训方面,教师要在态度、知识、技能三个关键要素上有所提升。态度主要指高度的责任心、积极乐观的心态,知识主要指扎实的知识功底、合理的知识结构,技能包括良好的教学设计、流畅的表达、较强的把控能力。

(四)充足的资源投入

研培一体模式的有效运行和优势发挥离不开资源的投入。无论是研培一体模式的确立,组织结构的重组,还是制度的设计都离不开调研、论证、沟通、协调、实施、反馈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尤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更应该投入足够的资源。投入资源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包括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到国内外优秀高校进行访学,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为教师发表研究成果、申报科研项目提供资助,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学校图书馆建设等。

猜你喜欢

研培一体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主题混合式研培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再议研培价值观
研培人员研培价值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