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5-10-08秦小艳
秦小艳
【摘 要】中职生处于心理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通过对中职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中职生存在的心理特点,研究出适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对策
中职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5-18岁,属于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中职生大部分是成绩差没能升入普通高中的,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来自经济困难家庭,随着他们心理、生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以及过早地面临就业、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得他们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这使得中职生出现心理不健康的比例高于普通高中,所以,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1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1.1 思维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
中职生在学校没有升学的压力,学校也更重视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思想意识活跃,兴趣广泛。由于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没有动力,导致中职学生在校厌学的较多,体现在上课睡觉、玩手机、打闹甚至中途放弃学业。
1.2 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
中职生自我意识较强,把自己当成“成年人”,渴望与成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力,反对父母和老师权威式的干涉,希望能以独立人格出现。由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在面临许多矛盾和困惑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情绪失控,所以中职生经常为一点小事情发生打架、斗殴以及破坏公物等现象。
1.3 有严重自卑感,但反抗意识强烈
中职生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由于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来自学校、老师、家长、批评较多,来自同学的歧视较多,一个人长久得不到认可,形成了自卑情绪,有严重的自卑感,对学校和社会充满着冷漠和仇恨。同时,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导致中职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渺茫,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也容易产生自卑感。在这种自卑的心理作用下,他们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无所适从、怪异和反抗,有时甚至用过激的行为去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通过顶撞老师、逃课等违纪违规现象显示自己的勇敢。如果引导不好,个别学生渐渐就会形成反社会人格倾向。
1.4 渴望得到认可,但人际关系障碍
中职学生特别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他们不擅于与人交往,为人处世能力较差,存在一定的社会障碍。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差,知识水平低,害怕别人嘲笑而不愿意和人交往,久而久之就形成极为内向的性格,不与人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障碍。
1.5 受挫能力较强,但发展目标模糊
中职学生从小就在学习上受过多种挫折,受关注的程度也不高,生活上也较早独立,大部分遇到挫折时能独立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普遍受挫能力较强。但是由于中职生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对自己的缺点、兴趣、爱好、特长不能准确地评估,得过且过,发展目标模糊不清。
2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青少年青春期心理的特有反映
中职学生在年龄上大多正处于人生生理和心理快速发育时期,这是人生的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特殊阶段,心理学上称“心理断乳期”或“第二断乳期”。在这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情绪不甚稳定,对事物的判断拿不定主意,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易产生心理矛盾、心理冲突。
2.2 家庭原因
中职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很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忙于务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部分中职生来自单亲家庭,这些孩子普遍缺乏关爱,心理敏感、叛逆,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和行为。
2.3 社会原因
中职教育一直以来受社会上的歧视,在这种社会认识下,加剧了中职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认识,认为自己没出息,由此引发自卑,缺少学习动力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同时,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也给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当一线工人,这也让他们感到学习没有动力,自卑感严重。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设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理念教育,增强其心理健康意识,帮助中职生掌握心理卫生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躯体无病,体格健全,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做法是:对学生传授理论课程的同时,用专业的心理测评软件对学生进行各个量表的测评,如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测验(SCL-90)、霍兰德职业倾向问卷测评,自信心测试,社会适应度测试等9大方面、43个量表的测评。通过科学地测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方面有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职业选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2 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
在一些关键的时期如新生入学初、学生就业前夕、新学期开学伊始等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帮助中职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如举办:“新生入学教育”、“珍爱生命、关注女性健康讲座”、“就业前心理准备”等,通过这些讲座的举办,让学生在心理波动较大的时期,稳定其心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所面临的新环境,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
3.3 增设心理咨询室并对学生进行咨询
心理咨询室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地调节自我,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中职学校应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即具备 “心理咨询师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的教师;配备规范的心理咨询室,并且功能齐全,包括接待室、心理测量室、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咨询室、宣泄室、沙盘游戏室、放松室等功能单元。在科学的规划下,心理咨询师对来访学生进行个体咨询或团体咨询,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并挖掘潜能、完善人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培养学生品德、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此,学校应不断地美化环境,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比赛、表演等活动,这样不仅能使新生自进校门那天起,就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促进他们及时地转化角色以适应新的环境,而且也能帮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调整心态,增进交往,增进自信,进而明确自己生活的目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总之,在新形势下做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培养中职生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刘声扬.中职生的心理健康[J].贵州教育,2009,7.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