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三种著名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启示
2015-10-08谭启鸿童小丽
谭启鸿+童小丽
【摘 要】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目前也出现诸多问题。国际旅游教育发展早于我国,产生了欧洲模式、美国模式、香港模式等成功的范式。本文主要分析了三种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洛桑模式、康奈尔模式和香港理工模式的特点,从中总结出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以资国内院校借鉴。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国际旅游教育;特点;启示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其综合性和国际性的特点使其成为一个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产业。我国旅游业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稳步发展,已经成为众多省、自治区定位的支柱产业,2009年国务院又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不断增进在旅游休闲方面的国民福利,为我国旅游业新一轮腾飞确定了方向。2013年我国相继出台《国民休闲旅游纲要》和《旅游法》,为推动并规范旅游业发展又注入了强心剂。与之同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也经历了初创探索时期、规模扩张时期和规范发展时期,已经建立了一个规模和结构基本合理的高等旅游教育体系。
1 我国旅游教育及国际旅游教育的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设旅游相关院系或旅游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2236所,其中高等院校1097所,中等职业学校1139所。全国旅游院校旅游相关专业在校生共计107.34万人,大专以上学生约占58万人。但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大都强调知识性、系统性,一般都忽视了旅游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普遍存在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实验设施简陋,教材落后,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师与学生行业实践能力差,学生就业层次低,学生就业流失率高等问题。
国际旅游教育发展早于我国,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体系一开始就是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前国际旅游教育产生了欧洲模式、美国模式、香港模式等成功的范式,在这些成功范式中最具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瑞士洛桑模式、美国康奈尔模式、香港理工模式。
2 三种国际著名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2.1 瑞士洛桑模式
瑞士是欧洲国家第一批在商学院开办旅游专业的国家,其旅游教育分为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但更侧重于职业教育。其旅游教育主要为饭店教育,由饭店协会创立,是瑞士旅游教育中发展的最完善的一个体系,提供从专科一直到研究生的全学历教育。瑞士水平最高的14所旅游与酒店学院还组成了瑞士酒店学校协会,他们与许多知名酒店结成了战略性的合作伙伴,确保理论教育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些学校一般都采用上半年授课,下半年实习的形式进行,有的学校还采用一年授课,一年实习的形式。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成立于1893年,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职业学校,1998年被瑞士联邦政府列入高等院校序列,被世界认为是瑞士酒店管理教育的代表。
2.2 美国康奈尔模式
美国的旅游教育始于20世纪初期,1922年,著名的康奈尔大学提供的饭店管理教育标志着美国旅游教育发展的正式起步。美国的旅游教育体系按照培养对象可分为两类:一是,培养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二是,培养管理人员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以酒店管理为主。美国旅游教育既重视理论研究,又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和市场的需求,专业划分也比较细。各学校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满600—1300小时的实践课程,开设创业课程,鼓励毕业后创业,师资优秀,设备先进,自有实习基地。
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开创了全球旅游接待业本科教育的先河,作为美国常春藤联盟中唯一的旅游学院,在全球享有很高声誉,有酒店管理行业的“西点军校”之称。
2.3 香港理工模式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全球最大的酒店及旅游业学院之一,旨在为旅游、酒店、餐饮行业培养管理人才,是亚洲唯一被世界旅游组织选定的16所教育培训中心之一,也是亚洲第一所入选全球15大旅游学院的院校。
3 国际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3.1 店校合一,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国际高等旅游教育非常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普遍采用店校合一、教学一体的做法,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实践场所,在培养方案中会留出大量时间进行实操和社会实践,同时还会布置大量需要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作业,实现了理论——实践——研究的过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国际旅游高等教育均重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他们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研究旅游教育,企业也承担对学生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使用实习生,而是形成了一个多形式、交叉式的培训结构。
3.3 学科设置多样化
国际旅游高等教育学科设置较为多样,彼此间并无一种固定模式和统一安排,大体相同的只有几科,涉及到旅游业相关的诸多方面,呈现多而全的局面。
3.4 注重国际合作
国际旅游高等教育都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意识的人才,开设双语课程,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学生培养上都有着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如交换师生、国外游学深造、国外实习等。
3.5 办学特色鲜明
国际旅游高等教育在国际化的同时还特别注重结合本土文化,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办学方式,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模式。
3.6 行业协会的作用突出
几种模式中行业协会的作用都很突出,尤其是美国饭店业协会和瑞士饭店协会,他们下设院校,编写教材,致力于培训与资格认证,对于其国旅游教育的推动功不可没。
总之,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的很多院校在学习和考察了以上院校后,也总结出了其成功的经验,并在自己的院校中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实践,也构建出一些成熟的模式,我们期待未来国际旅游教育中也出现中国模式,中国模式中也出现有绝对优势和特色的代表院校。
【参考文献】
[1]谷慧敏.世界旅游饭店教育名校之美国篇[J].饭店现代化,2005(03).
[2]刘伏英.洛桑模式对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08).
[3]刘赵平.康乃尔酒店管理学院核心资源及持续竞争优势分析——兼议对中国旅游接待业教育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6(s1).
[4]梁文慧,马勇.澳门旅游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中国旅游教育年度报告(2014)[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