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多想看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2015-10-08郭永翔
郭永翔
【摘要】 《我多想看看》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的一首曲目。现将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分析如下。要分析一个作品,教授好一首歌曲,让学生声情并茂的进行演唱,前期的工作必不可少,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节课设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教学分析 技术准备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5-078-02
0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根据六年级学生已有了六年的学习经验和小班化教学学生已有的能力,抓住《我多想看看》的主要音乐特点(1. 蒙古族特有的起伏不大,带有宣叙性的特点;2. 蒙古族少年儿童对北京发自内心的向往之情。)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精神,本课的重要指导思想是: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人文学科,音乐教育肩负着引领学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高欣赏民族音乐的能力、民族音乐表现能力的使命。
(二)理论依据:本课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应该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对作品音乐风格的分析
歌曲《我多想看看》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具体体现:
五声调式展现的中国音乐风格
乐曲采用中国传统五声音阶中的C羽调式创作的旋律,富有中国民族特色。
特殊节奏表现民族特色风格
歌曲中大量使用附点、切分、弱起表现向往北京,体现了浓浓的草原风格。
2. 对作品曲式结构的分析:
《我多想看看》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曲调,表现了草原牧民孩子对祖国首都北京的热爱、向往和思念。歌曲旋律悠扬婉转,结构规整,乐句整齐,段落短小,具有蒙古族民歌短调的写作风格。
歌曲分为五个乐句
第一乐句,歌曲以la音作为主音作为一个动机出现,强烈的体现了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中C羽调式中的主音,表现了富有蒙古族气息的曲调,起伏不大,就像是在宣叙着故事。
第二乐句,后十六,切分节奏的进入,音区的上升,使得歌曲给人感觉神秘的诉说,而且表现出草原人豪放而细腻的感情。
第三乐句,歌曲的主人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两个切分节奏表现出向往的感情,让人思绪起伏,激动不已。
第四乐句,后十六的使用增加了歌曲的律动与动感,小主人公迫切希望见到北京,见到祖国心脏,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幻想,感情酝酿的到了高潮。
第五乐句,此小节为弱起小节,此乐句为弱起乐句,情感和思想到达了顶峰,感情一下子就宣泄了出来,弱起的运用起到了强调与呐喊的声音,把主人公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3.对作品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的分析
①创作背景
《我多想看看》这首儿童歌曲通过和妈妈、爸爸的对话,讲一位草原中的小朋友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伟大祖国的首都,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歌词中的我是一个草原的孩子。一望无垠的草原隔阻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草原外世界的向往,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歌曲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心、流动着作者的情。
②作曲家
呼格吉夫,(汪景仁),蒙古族,喀喇沁旗王爷府人。
1939年12月生,1958年参加工作,先后为乌兰牧骑演员;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赤峰市民族歌舞团专业作曲、副团长;赤峰市艺校校长;赤峰市文联副主席、调研员。国家一级作曲职称,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文化部曾授予“全国儿童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社会团体职务:曾任内蒙音协副主席;赤峰市音协主席。现为中国音协会员、内蒙音协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香港华人青少年合唱协进会名誉顾问、赤峰市文联呼格吉夫儿童合唱团团长、指挥。呼格吉夫多年致力于创作蒙族风格音乐作品,在蒙古族民族器乐作品创作、契丹音乐作品创作,蒙古戏音乐创作方面,都有佳作问世。出版有个人作品儿童歌曲专辑CD《草原孩子的歌》。作曲的《我是草原小骑手》、《我多想看看》、《草原女孩》等儿童歌曲广为传唱。
4.音乐与相关文化
①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一种适应草原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千百年来不同民族的人们,包括草原民族本身,都赋予这个文化无尽的浪漫色彩,对其充满向往欣赏之情,甚至为之陶醉。北朝斛律金的一首《敕勒歌》,曾引起古今人们多少无尽的遐想;当代一首牧歌,打开多少回望草原的心扉。以至“草原”一词不管在草原民族语言中还是在其他民族词汇中,都蕴涵“田园牧歌”式的文化内涵。如汉语中的“草原”一词,除了指北方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外,更主要的内涵是指在辽阔天空下白云、羊群与悠远牧歌结合中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美好景象与意境。而在蒙古语中,“草原”一词一般都是与家乡一词连用的,称为“塔拉努图克”,一方面表示蒙古人的现实生活家园,而更多指的却是草原人的精神家园。正如一首草原歌曲唱的那样:“草原在哪里?草原在我的心里,草原在我的梦里。”
②首都文化: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除了有皇家建筑,四合院和胡同,庙宇,中轴线,城池,京剧,还有的就是蒙古族少年向往观看的首都北京人文景观——天安门升旗仪式。
5.对本课知识点教学的分析:
①五声调式
民族五声调式的作品在本套教材中较多,歌曲和乐曲都有,但是像在本课中出现,尤为突出,本课中,选取了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还有北京的歌曲,少数民族歌曲中侧重于表现本民族的音乐特点,运用了民族调式。
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内容,在本年级的学习中,教师适当的加入这些元素,以前也接触过,但是没有单独训练。本首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渗透,感受并且表现在感受,由感性通过手段,过渡到理性的学习与思考。
②复习与创作
本套教材中,本套已经是11册了,学生在六年的学习当中积累了相当多的音乐语言与知识技巧,所以,本课也是对前面的学习一种检验。检验学生的视唱能力,进行二度创作表现作品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六年级的学生。我校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外地务工子女,流动性很大,学生整体比较活跃,个别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望,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谈话互动、启发想象、引导参与、过程体验、表现创作。
教学手段:采用谈话导入形式引出教学,通过观察演唱感受C羽调式,感受音乐风格和特点,通过聆听、视唱、探究、二度创作表现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进行聆听音乐,提高音乐听觉思维能力,记忆歌词的能力。通过教师有效地示范、启发,指导学生聆听、思考,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四)技术准备
PPT演示文稿、TT作曲家(1.2s标准版)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演唱活动,感受体验蒙古族音乐婉转悠扬的风格,以及蒙古族人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向往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结合旋律特点,运用真挚的情感,悠长的气息,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草原歌曲嘹亮悠远的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民族羽调式和蒙族音乐的一般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了解蒙族音乐的一般特点,能以真挚的情感、悠长的气息、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风格意境。
(二)教学难点:运用一定的演唱技巧表现草原歌曲悠扬婉转的音乐特性,以及草原人民对北京的思念向往之情。
以上是我对《我多想看看》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以及课前准备,望能够抛砖引玉,大家能够更加投入的做好我们的音乐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