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的物理课堂打造成生本课堂
2015-10-08陈永华
陈永华
【摘要】 如果说人的创造意识需要一定的教育启发、唤醒,人的创造思维要在某些特殊的实践活动中训练、提高,那么物理教学无疑是实现两者完美结合的最好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培养创造型学生是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实验 探究 应用 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5-025-01
0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越来越受世人瞩目。衡量个人素质的高低,也不再是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大小,而是把知识应用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对前人知识的理解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独立思考、开拓思维的能力越来越重要。
新编初中物理教材确定了“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体现物理教学改革成果,适应二十一世纪对基础教育的要求”这一理念,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以学生接受能力为线索,教材注重知识、技能、智力的和谐发展,积极创作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教材上,我认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品德的过程。以往教材只是用叙述的方式把现成的物理知识讲清楚,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地位。这是一种颠倒的教学过程。教要以学为依据,教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动承担者,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这样,教学过程就不再是传授和接受的过程,不再是塑造与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地位,教材的编写方式摒弃了传统的叙述式;内容的组织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内容的选取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
2. 以实验为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上有了以下方面的完善:第一,有了形式多样、数量足够的实验;第二,把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第三,在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加强了实验;第四,改革了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3. 注重能力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学校教育和教学提出的新课题。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所以,能力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去培养、提高和发展,可以概括为:“能力=知识+方法+实践。”在教材中确实做到了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有所侧重地逐步提出能力的培养目标和提高对能力培养的要求;始终把知识、方法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地渗透和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4. 注重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是真正学习好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兴趣,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技能。新教材把知识的应用与知识的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新教材同时反映出,知识的应用不仅要联系生产实际,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联系大自然的实际等;既把知识的应用贯穿在每节教材的各个层面,也做到了有所侧重。
5.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新教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大胆改革了原有的教材体系,对初中物理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和安排。做到了不再“板着面孔说教”,而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新的教材,新的课程,新的课堂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及对教材有真知灼见,能于平凡中见到新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而,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从每一堂课入手,更新课堂管理、课堂结构,增加教师与学生合作,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认真引导好新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内容。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亲近生活,亲近社会的时空。施建农等人研究表明: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与兴趣,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兴趣和动机得分较高的被试的创造性思维得分显著高于兴趣和动机得分较低的被试。这说明:兴趣和动机是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如果说人的创造意识需要一定的教育启发、唤醒,人的创造思维要在某些特殊的实践活动中训练、提高,那么物理教学无疑是实现两者完美结合的最好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培养创造型学生是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要感悟新教材、探索新课堂、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构建好生本课堂。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首先,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在课堂中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用实验或理论推导验证的探究过程;其次,将验证性试验变为探索试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教师不能直接教给学生真理,要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学习的过程要融合互动,不要直接呈现所有的结论,而要以空白的形式留个学生完成,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学生学会物理的并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做会的。
[ 参 考 文 献 ]
[1]许国梁,束炳如.初中物理教学大纲[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7月第2版.
[2]刘炳升,李容.初中物理教科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6月第2版.
[3]张武升,肖庆顺.论文化与创造力培养[J].教育研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