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物银行来了

2015-10-08盛伟芳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受助者李冰绿洲

盛伟芳

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一家食物银行内,志愿者们正在整理捐赠食物

Feeding America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有4600万人依赖食物银行解决自己和家人的吃饭问题

1个黄金瓜、6个芒果、1瓶榛子酱、3盒包装有些许瑕疵的谷物棒零食……志愿者把这些食物妥善地装进环保袋交给前来领取食物的葛华(化名)。

“我的孩子出了车祸,现在家里只有我和老伴两个人工作,一个人1800块钱的工资,根本负担不起生活。”葛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这是他第四次来食物银行领取食物了。

食物银行起源于美国,后传入欧洲及其他国家和地区。2015年5月,上海绿洲食物银行浦东运营中心正式开业。这意味着,食物银行在中国开始落地生根。

全球每年浪费三分之一的食品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3年9月11日曾发布一份报告称,在全球每天约8.7亿人挨饿,但同时,每年食物总产量中的三分之一,即约13亿吨被浪费。作为饥饿问题严重的国家,印度浪费食物现象尤为突出。

在上海,这个情况也不容忽视。由上海绿洲公益组织前期进行的《上海食物浪费情况调研报告》显示,78.5%的普通居民家庭有不同程度浪费仍可食用的食物;13.5%的餐馆对采购的原材料有不同程度的浪费;38.5%的餐馆表示客人在餐桌上的浪费情况非常严重;便利店、中小型超市的鲜食类、零食类、饮品类等食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因临近保质期而提前下架的情况均超过50%;77.8%的面包房存在面包糕点不同程度提前下架的情况。

从2013年开始,上海绿洲公益开始关注食物浪费问题,并在当年年底进行了一场关于食物浪费的小调查。2014年,绿洲食物银行开始试着收集和分发一些食物。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上海食物浪费状况,获取更多捐赠的食物,也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人群,上海绿洲食物银行委托一家咨询公司正进行《上海市流通领域浪费状况》调研。

该咨询公司负责人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希望从食物的上游、中游、下游等几个环节了解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食物浪费情况,了解其中有多少资源可以避免浪费。同时,定期回访受助者的状况,了解他们需要哪些食物,并作出有关分析。

受助者是谁

Feeding America(为美国充饥)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有4600万人依赖食物银行解决自己和家人的吃饭问题。

美国加州大学学生西埃拉·韩德森曾经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在下课休息期间去校园内设置的“食物银行”领取免费罐头蔬菜、面食和谷类食品。

自2007年经济衰退开始后,美国校园里陆续出现了让有需要的学生免费领取杂货和基本补给品的“食物银行”。目前全美已有逾200所大学设置“食物银行”,其中大部分是公立大学。21岁的韩德森主修食品科学,“如果校园内未设置‘食物银行,我就要考虑找工作赚钱了。”

在美国的食物银行领取食物以前,受助者会先填写一份“家庭状况表”,上面列有姓名、家庭地址、家庭人数、工作状态、月收入等项目。只要来食物银行填写表格,受助者就可以当场得到领取食品的红色卡片,无需各种证明。

目前上海食物银行的受助者,主要是因突发变故,且有未成年人需要抚养的困难家庭;政府保障体系覆盖的低保、纳保、残障人群和其他一些有需要的弱势群体。一般是通过居委会相关街道的推荐,志愿者再上门拜访,核实情况之后最终确定受助对象。

绿洲食物银行已在浦西长寿社区设立了一个服务点,每周五下午都会有几名拿着环保袋前来领取食物的受助者。

受助者万林(化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食物捐赠的救助方式,但当居委会告知他时,他还是很愿意接受这样的帮助。“我一开始就很乐意接受这样的帮助,对我们来说,这样救助的方式挺好。”

该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周雨对《瞭望东方周刊》介绍,“长寿社区这边目前受助的总共是7户家庭,每周五下午的四五点钟,等志愿者将捐赠的食物分类检查完之后,我会一个一个地打电话通知他们上门来领取食物。”

周雨告诉本刊记者,食物银行的食物补助标准一年是2700元,平均下来,每周能领到的食物也就值50、60元,东西虽然不是很多,但对受助者来说,还是有所帮助。

“对于大批的食物捐赠,我们会跟厂商签署协议,等食物被运送到我们这里后,我们会根据保质期作出筛选,确保食物都是在保质期之前,然后我们再分拣分类。”绿洲食物银行的负责人李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剔除过了保质期等问题食物后,志愿者们将食物分为原材料和包装食品等不同类别进行运输和储藏,并按照食物的保质期制定分发的时间先后顺序,然后发放到有需要的人群手中。

“一般来说,收集到的蔬菜水果等生鲜食品,我们尽可能当天分发完,”李冰说,“也碰到过一家电子商务捐赠临近保质期的蛋糕,因为量大而且保质期短,我们立即联系了附近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赠送蛋糕,当然前提是确保孩子们能在保质期内吃掉蛋糕。”

李冰透露,目前食物银行的合作方,也就是食物捐赠方,主要是一些做网上超市的电子商务、都市菜园等,这些企业会定期地给食物银行捐赠各式各样的食物。

2015年6月3日,上海绿洲食物银行浦东运营中心的橱窗外人来人往

“比如,网上超市会遇到顾客退货的情况,根据《食品安全法》,这些被退回来的食物就不能再次出售,而超市方面在确保这些食物完全没有问题之后,就会捐赠给我们。”

一些外企也会不定期地捐赠食物,“前不久一家日本进出口公司联系我们,捐了一批奶粉,我们现在打算把这些奶粉给新疆那边的福利院。”李冰提到,“一些公司也捐赠了大量的巧克力和电池,可以进行义卖,义卖的钱主要补贴运输食物所需要的物流费用。”

观念还需更多人知道

据本刊记者了解,绿洲食物银行上海浦西服务点救助的7户家庭中,有6户受益者愿意接受食物银行分发的食物,“我不会介意这些食物临近保质期,哪怕超过保质期一两天也关系不大,只要不是超过很长时间就可以。”万林说。

而剩下的另一位受助者对于临近保质期的食物比较敏感。周雨说,“那位女士比较介意我们分发的食物已临近保质期,说怎么能拿这些东西给她,她不愿意过来领取食物。”

同样,对捐赠方来说,部分企业担心捐赠临近保质期的食物有损企业形象,抑或存在对安全问题的顾虑。“但从我们的角度,希望企业可以改变这种观念,把食物捐给我们,我们就可以给真正有需要的人。”李冰说。

虽然绿洲食物银行在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正式营业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运营模式的不成熟。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问题是,由于没有常规的固定的捐赠方,所以他们对受助者分发的食物和时间都无法固定。而成熟的食物银行运营模式是捐赠的食物定期化,同时实现受助者主动上门领取食物,并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食物。

“下半年的计划就是让整个社区的人都知道食物银行,让社区里的一些店把剩余的食物都能给我们,然后整个街道的受助者会定期来领取食物,这样也能减少我们的成本。”李冰希望,等到运营模式成熟后开设更多的食物银行,将成熟的运营模式复制到其他街道,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猜你喜欢

受助者李冰绿洲
“受助者”助人,好样的!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深海绿洲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绿洲,它的名字叫“故乡”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如何看待之“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精彩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