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前的农村教育问题
2015-10-08冯章峰
冯章峰
【摘要】 笔者在本文中就当前的农村教育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农村 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5-004-02
0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国力的强弱愈来愈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在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便是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素质的高低是劳动者素质能否提高的制约因素,农民素质的培养是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面对新的形势,由于受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我们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等却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教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且代代相传,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是发人深思的,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与调查活动中,我深切意识到农村教育的弊端太多,表现在:
一、教师结构老龄化,层次不等,知识老化,缺乏大胆创新意识,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广大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严重缺额,大多数教师集中在30-40岁这一年龄段,有的学校还有60余岁的老教师,年轻教师仅占到20%左右。这些教师层次不等,民办教师、代理教师比重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这些情况在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某完全小学,七个教学班,仅有八名教师,其中代理教师三名,民办教师一名。代教中二位已经六十余岁(退休多年),连语文、数学课本都分不清,上课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他们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常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样的教师,怎样传道,如何授业,又怎样解惑呢?这样的教师结构,这样的知识层次,质量何以提高,教育何以发展,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又何以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龄大多超过20年,知识处于停滞状态。教师现在所传授给学生的还是二十多年前所学的知识,对现在所推行的新教材难以适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是“照本宣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与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严重脱节!
二、教师队伍中不良倾向严重,师生关系恶化,师生交流困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是师生关系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环。通过调查表明,教师队伍中不良倾向严重,师生关系恶化的原因除社会大环境以外,还表现在: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家长、学生对教师尊敬、尊重的风尚甚至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弱;第二,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敬业精神下降,追求新思想、获取新知识的兴趣锐减,固步自封;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身心发育“早熟”,各年龄阶段对教师的评价和与教师交流的需求差异明显,均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第四,教师自身素质的下降,“与世无争,于功无争,于利无争”的传统美德日渐消褪,“为人师表”的观念日渐淡化。他们中有的向学生索要财物,有的强迫学生为其进行家务劳动,有的把个人恩怨横加在学生身上,随意处罚或体罚学生。最近还不是上演了一幕“人粪灌学生”的悲剧吗!这些不良倾向极大地败坏了师德形象,大大恶化了师生关系。
三、单纯的以学校为主要场地的单向教育模式,使学生缺少接触、了解、认识、适应社会的机会
学校、家庭、社会是广大青少年的生活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而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原因很简单,“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通过社会教育这一途径,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能够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潜力,丰富课余生活。然而农村教育却忽视了社会教育这一有机组成部分,只看到的是学校教育。学生的教育主要依靠学校的培养,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低,文盲偏多)根本不重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把学校视为“托儿所”,情愿多交钱把未到入学年龄的子女送到学校,为了给自己减轻所谓的“负担”。总之农村教育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不能很好地结合,家庭、社会不能给学校以大力支持,彼此间不能很好地沟通。
四、统考制度下不合理的奖罚制度,使得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不能很好的加以贯彻、执行
农村教育中,应试教育仍居主导地位,素质教育难以推广,涵盖面过于狭窄。农村教育部门的领导在素质与能力之间很轻松地划上等号,认为能力就是素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只喊口号,而无具体的实施方案,就把体、音、美作为素质教育的检验方案,如果某个学生能跳、能跑、能画、能唱,那么这个学生就是高素质!这样来衡量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一所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行状况则以统考中语数综合成绩作为标准,这样的素质教育还能继续推行吗?由于统考制度这一指挥捧,使得统考成绩成为检验一所学校质量高低的惟一标准,形成了上级主管部门向学校要质量,学校向教师要质量,教师向学生要质量的怪圈。统考制度中的弊端亦不少。有的教师竟然能“克隆”出统考试题,且试题答案与标准答案一字不差,于是产生了声称有“猜题一绝”的某些教师。最后实行重罚轻奖的“激励机制”,严重损害了广大教师的利益,他们有苦难以言表。然而,农村教育中不乏部分目光远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切实探索如何在农村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但力量薄弱,阻力太大,最终只能“中道而崩殂”。
五、社会不良风气对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毒害,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深入,信息时代中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传播,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毒害,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他们不能抵制诱惑,不能明辩是非,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鉴于以上弊端,我们在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同时,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克服弊端,构建一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育体系,具体表现为:第一,调整现存的农村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第二,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农村现状,减轻升学压力;第三,调整和改革课程的体系、教材的编排,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系;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第五,在农村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计划的实施力度,解决农村中小学失学率逐年加大的恶性循环;第六,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相结合,全面推进农村教育改革,使农村教育转变到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这一轨道上来。广大农民富裕了,我们的国家就富裕了,农民的素质提高了,难道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还不能提高吗?因此,我们应切实有效地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努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