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欲速则不达”
2015-09-30杨涛
杨涛
品学兼优的她,这是怎么了?
开学已经两个月了,雯雯好像还没进入状态,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拖拉拉,晚上不到10点就瞌睡了,早晨睡到7点也叫不起来。爸妈很着急,忍不住数落她,但一说她,她就发火,“烦死了”“累死了”成了她的口头禅。在班里也判若两人,雯雯常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吵架。老师也反映,她开学后做作业很粗心,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也会弄错。
这孩子到底怎么了?以前她可是很乖的啊!
雯雯的爸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发现孩子异常后,马上带她来心理咨询中心咨询。他们向心理医生详细讲述了雯雯的情况。
原来,雯雯一直品学兼优,爸妈对她的期望很大,不放弃任何让她多学习的机会。每到暑假,便给雯雯报很多学习班:钢琴、舞蹈、书法、英语……凡是别的孩子有的,雯雯也有。爸妈总认为,就算她以后成不了钢琴家、舞蹈家,现在多学点也没什么坏处。刚刚结束的暑假也一样,为让雯雯参加这些学习班,爸妈节衣缩食,也要让雯雯去上这些收费不菲的学习班。本以为,这些智力投资能给孩子增加自信心和竞争力,没想到却得到这样的回报,他们能不着急吗?
都是“过度教育”惹的祸
听了雯雯父母的叙述,医生又跟雯雯做了一番交谈。之后,医生告诉雯雯父母,雯雯有轻度的厌学倾向,原因就在于爸妈对雯雯的教育过了头,陷入了过度教育的误区。雯雯父母一听愣住了:“对孩子的教育也会过头?”
对家长来说,“过度教育”的说法或许比较陌生。以前,总听说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教育不够,什么时候教育也变得“过度”起来?事实上,随着中国独生子女多起来,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越来越迫切,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教育,已经相当普遍。
一、过度教育有哪些?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过度教育指的就是给孩子过多地“开小灶”,导致孩子消化不良。事实上,过度教育涵盖的内容很广,它包括以下几方面:
1.过分强调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这恐怕是现代家庭教育最常见的误区。胎教、幼儿英语、周末学钢琴、假期参加补习班,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父母总想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要知道,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固然重要,也要因人而异。如果不考虑孩子的年龄、个性和气质差异,一味给孩子“恶补”,很可能造成孩子“消化不良”,严重的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习,甚至使孩子的性格发生扭曲,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过度干涉:这类父母对孩子总是喋喋不休,事无巨细,样样过问,对孩子缺少平等和尊重,忽视孩子的天性,总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什么事都不肯放手让孩子去做。或者无论孩子做什么,都要站在孩子身后指指点点,“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这样不行,那样才可以”。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天性被束缚,健康的成长被限制。
3.过分保护:这类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像保姆一样照顾孩子,对孩子的一切要求都尽可能地给予满足,一切事情都尽可能地代替他做,不愿意看到孩子受任何委屈和挫折,孩子有任何不满或不顺,他们便认为,是自己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中唯有自我,不会考虑别人,缺乏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自理能力差,难以适应社会。
4.过分处罚:与过分保护相反,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客观现实,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仅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有时盲目将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攀比,别的孩子能做到的,便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做到;过分看重父母的威严,如果孩子违抗父母的命令或犯错,便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冒犯,挖苦、辱骂孩子,甚至对孩子进行体罚。
二、过度教育的危害多
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事情过了头,必然会产生反作用,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有的家长觉得,给孩子“加码”过多,消化不了,无非是白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过度教育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有时还会导致孩子产生性格缺陷,这比单纯的学习障碍更令人担忧。
1.过度教育,导致学习障碍。过分强调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使孩子的休息和玩耍时间被大量占用,父母的强迫、过多的智力刺激,剥夺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快乐,使孩子丧失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学习兴趣是推动孩子从事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丧失了兴趣的学习,会变成一种痛苦的体验,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和抗拒心理。这也是当今许多孩子厌学、恐学和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2.过分干涉,导致逆反心理。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样样过问,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即便你说得对,他也不肯照办,甚至对着干;或因为害怕父母的批评训斥,有些事情干脆对父母隐瞒,结果直接导致了撒谎、离家出走、迷恋网络等行为问题。而且干涉多,赏识、鼓励少,不利于孩子自尊自信的建立。
3.过度保护,导致孩子的交往障碍。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宠爱和保护,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苛求别人关怀,缺乏责任感和爱的能力。他们往往缺乏自觉性、应对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一旦离开父母,容易引发无助、无能、自卑等心理冲突,在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方面,容易发生困难。
4.过度处罚,导致孩子性格缺陷。对孩子过于严格、苛刻,使孩子感受不到亲情和爱。在恐惧、压抑的环境中长大,会使孩子变得压抑、自卑、唯唯诺诺、优柔寡断;或者相反,变得冲动、冷酷、脾气暴戾。这样的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对人怀有敌意,攻击性强,在人际关系方面经常存在困难,遇到挫折、失败时,容易做出偏激行为和反应。
三、如何对孩子适度教育
过度教育是个庞杂的问题,它的形成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解决的。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在特定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讲究教育方法和技巧,一定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健康、更快乐。
1.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要从孩子的个性、气质类型、潜能特点出发,注意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快乐感,只有出自兴趣的学习才是主动、快乐、不容易厌倦的;相反,若学习缺少了兴趣和快乐,则是被动、枯燥和痛苦的,很容易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
2.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不要过多干涉。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可以引导,但不能干涉和代替,要允许孩子自己探索,允许孩子犯错和失败。因为犯错和失败是成长中难免的,不能因为害怕孩子犯错或失败,就对孩子横加干涉。
3.不要对孩子大包大揽。培养孩子的积极性、自主性,学会用自己的脚走路,用自己的手做事,发展自我责任感,帮助孩子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取各种能力。
4.尊重孩子,不以家长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意志,对孩子的设计和规划,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期望值。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而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入到孩子的成长中,鼓励孩子不断超越、战胜自己,从而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快乐。
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美好愿望,但是家长们也必须明白,对孩子适度教育,孩子才会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而过度教育则适得其反,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