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2015-09-30卞寿祥李夕明刘卫东欧清宏
卞寿祥+李夕明+刘卫东+欧清宏
摘 要:以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连粳7号、淮稻9号,以及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武运粳27、南粳9108为示范品种,开展了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通过配套技术运用和生产数据记载结果,对其进行了调查总结,为水稻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示范推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7-43-03
盱眙县马坝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承担实施2013年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项目示范推广,围绕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以超级稻品种为基础,配套运用培育机插壮秧技术、秸秆全量还田与精整大田技术、精准机插技术、水分实时实地管理技术、精确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使超级稻高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通过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达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促进水稻量质同步提升,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示范推广,对选用品种的苗情动态、生育进程、抗性表现、产量结构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地调查记载,对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进行总结。笔者现将“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示范推广品种
选用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连粳7号、淮稻9号,以及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武运粳27、南粳9108。
2 示范推广数据记载结果
2.1 茎蘖动态 示范品种运用久保田高速6行插秧机插秧,行距为30cm,5个示范品种每667m2在1.77万~1.81万穴,每667m2基本苗在7.1万~7.3万;高峰苗在7月23日左右,每667m2高峰苗茎蘖数在33.8万~36.4万(表1)。
表1 示范品种茎蘖动态(万/667m2)
[品种名称\&穴数\&基本苗\&茎蘖数\&7/2\&7/9\&7/16\&7/23\&7/30\&9/5\&南粳9108\&1.78\&7.2\&8.4\&10.0 \&18.8\&34.1\&29.8\&26.6\&武运粳27\&1.77\&7.1\&8.8\&10.5 \&20.1\&35.4\&30.6\&27.6\&武运粳24\&1.81\&7.3\&8.5\&10.3 \&20.8\&35.4\&31.2\&28.8\&连粳7号\&1.81\&7.2\&8.3\&10.1 \&19.2\&33.8\&28.7\&25.9\&淮稻9号\&1.81\&7.2\&8.3\&10.4 \&19.7\&36.4\&32.3\&29.2\&]
2.2 生育进程 示范方的5个品种,播种期在5月27~28日,移栽期在6月16~18日,秧龄为18~20d,始穗期在8月24~30日,抽穗期在8月27日至9月2日,齐穗期在9月2~8日,成熟期在10月24~30日,全生育期在150~156d(表2)。
表2 示范品种生育进程
[品种名称\&播种期(月/日)\&移栽期(月/日)\&始穗期(月/日)\&抽穗期(月/日)\&齐穗期(月/日)\&成熟期(月/日)\&全生育期(d)\&南粳9108\&5/27\&6/16\&8/30\&9/2\&9/8\&10/30\&156\&武运粳27\&5/28\&6/16\&8/26\&8/29\&9/4\&10/26\&151\&武运粳24\&5/28\&6/17\&8/28\&8/31\&9/6\&10/28\&153\&连粳7号\&5/27\&6/16\&8/24\&8/27\&9/2\&10/24\&150\&淮稻9号\&5/28\&6/18\&8/29\&9/1\&9/6\&10/30\&155\&]
2.3 植株高度 5个示范品种株高相差10.7cm,株高在100cm以上有南粳9108、武运粳24,分别为103.3cm和102.3cm,株高在100cm以下的有武运粳27、连粳7号、淮稻9号,分别为92.6cm、98.7cm、97.5cm。株高最高是南粳9108,最矮的是武运粳27。
2.4 抗性表现
2.4.1 抗倒性 2014年水稻生长后期无特殊大风暴雨天气,品种间表现无差异(表3)。
2.4.2 抗病性 示范片5个品种防治及时,药剂到位,无病害发生。但在本地其他种植区域,由于受后期阴雨低温影响武运粳24、武运粳27、南粳9108穗颈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2.5 产量结构
2.5.1 穗粒结构 (1)有效穗:5个品种每667m2有效穗在24.6万~28.1万穗,其中,淮稻9号有效穗最高为28.1万,连粳7号有效穗最低为24.6万,最高最低相差3.5万穗;(2)穗粒数:5个品种穗粒数在111.3~131.9粒,其中,淮稻9号穗粒数最低为111.3粒,连粳7号穗粒数最高为131.9粒,最高最低相差20.6粒;(3)千粒重:5个品种千粒重在25.4~27g,其中,淮稻9号最高为27g,武运粳24最低为25.4g,最高最低相差1.6g;(4)结实率:5个品种结实率在91.9%~93.7%,其中,南粳9108最低为91.9%,武运粳27最高为93.7%,最高最低相差1.8%(表3)。
2.5.2 产量表现 示范方水稻成熟后,采取单收实称,除去水分杂质,5个示范每667m2产量除武运粳24最低为679.9kg/667m2,其余4个品种均超过700kg/667m2,最高的是连粳7号,为725.3kg/667m2,最高最低相差45.4kg/667m2(表3)。
表3 示范品种产量结构
[品种名称\&成穗率
(%)\&有效穗
(万/667m2)\&穗粒数
(粒)\&结实率
(%)\&千粒重
(g)\&理论产量
(kg/667m2)\&保收系数
(%)\&估 产
(kg/667m2)\&实收产量
(kg/667m2)\&南粳9108\&73.4\&25.1 \&128.9\&91.9\&26.6\&790.59 \&0.9\&711.5 \&705.4\&武运粳27\&75.5\&26.7 \&117.9\&93.7\&26.4\&778.70 \&0.9\&700.8 \&701.7\&武运粳24\&76.3\&27.0 \&117.4\&93.5\&25.4\&752.80 \&0.9\&677.5 \&679.9\&连粳7号\&72.7\&24.6 \&131.9\&93.5\&26.6\&807.00 \&0.9\&726.3 \&725.3\&淮稻9号\&77.1\&28.1 \&111.3\&92.7\&27\&782.79 \&0.9\&704.5 \&706.1\&]
3 配套栽培技术
3.1 培育适龄壮秧 选用淮安市柴米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质,配用江苏省里下河农业科学研究所机插秧专用育秧伴侣,每667m2大田备足机插专用塑盘28~30张(规格:长58cm×宽28cm×高2.5cm);5月25~26日浸种,浸种前晒种1~2d,经风选、筛选、清水漂浮后,用氰烯菌酯浸种48h,在室内浸种,早晚各搅拌一次,浸种后用清水淋去药液,在室内适温下催芽至破胸时滩晾待播;播种采用育秧流水线作业,5月27~28日播种,每盘100~110g(以干种子为标准),播种后灌平沟水,待盘土吸湿后立即排水,将无纺布四周封严,及时清除沟中积水;基质水分含水量≥70%时适时揭膜,移栽前2d施一次送嫁药剂(三环唑、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抢早栽插,苗高11cm,叶龄在3叶1心前,确定插秧期6月18日前移栽完成。
3.2 麦秸秆全量还田与精整大田 收割机留茬应≤15cm,秸秆切碎≤10cm,全幅均匀抛撒。采用73.55kW拖拉机配套反转灭茬机进行秸秆机械化还田机,作业深度≥12cm,然后灌水浸泡,第3天浅水耙地,以确保田面平整无杂草,高低落差≤3cm。插秧机作业在土壤平整后1~2d水浆分清后进行,达到泥浆深度3~6cm,水层深处有水,水层浅处见墩。
3.3 精准机插 运用毯苗插秧机插秧,插秧前调节确定适宜的穴距与取秧量,以保证每667m2大田适宜的基本苗,每穴3~4株苗,行距30cm,株距12cm,每667m2穴数一般1.8万穴左右,每667m2基本苗在6万~7万株;插秧作业时,栽插深度控制在1.5cm以内,做到苗直、苗足、浅栽、秧苗不漂不倒。
3.4 精确施肥 按照700kg/667m2产量指标的总施肥量,合理施用肥料,结合不同生长期植株的生长状况和气候状况进行施肥调节,肥料的施用与灌溉相结合,以改善根系生长量和活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基肥每667m2施45%复合肥(15-15-15)30kg、尿素10kg;插秧后5~7d施一次分蘖肥,用量为尿素10kg;插秧后12~15d追分蘖肥,用量为尿素7.5kg/667m2;促花肥于抽穗前30d,每667m2施45%复混肥15kg、尿素5~10kg,对叶色浅、群体生长最小的可多施,反之则少施;出穗前18~20d施尿素5~7kg/667m2作为施保花肥。
3.5 水分管理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薄水插秧(水层深度1~2cm);插秧后5~7d内以露田排毒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活棵后实行浅水勤灌,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以水调肥、以气促根、促分蘖早生快发;无效分蘖期多次轻搁田,直至土壤沉实不陷脚,叶色落黄褪淡,抑制无效分蘖控制基部节间伸长;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深水层,以保颖花分化和抽穗扬花;其余时间间隙湿润灌溉利于养根保叶,防止青枯早衰,直到收获前7d断水稻。
3.6 病虫害草综合防治 根据病虫测报及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及时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选用高效药剂,采取科学的防治策略,提高病虫草害防治效果。采用“一封一杀”方式除草,移栽前3d用丙草胺、苄嘧磺隆(下转52页)(上接44页)等封闭,移栽后根据杂草发生动态选用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等进行化学防治。移栽前用氯虫苯甲酰胺+烯啶·吡蚜酮+三环唑打一次送嫁药;6月28日选用阿维·三唑磷+烯啶·吡蚜酮防治稻蓟马、灰飞虱和螟虫;7月15日选用四氯虫酰胺+噻呋酰胺+噻嗪酮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8月3日选用氟苯虫酰胺+噻嗪酮+噻呋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破口前5~7d用氯虫苯甲酰胺+苯甲·丙环唑+三环唑防治螟虫、稻曲病、穗颈瘟。破口时氟环唑+稻瘟灵防治一次稻曲病、穗颈瘟,齐穗期用稻瘟酰胺+吡蚜酮防治一次穗颈瘟、稻飞虱。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