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调研报告
2015-09-30韩永平
韩永平
摘 要:该文简述了高邮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加快推进全市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对策。主要包括:加大政策宣传,提高农民思想认识;借助项目资源,建立多元补贴机制;扩大示范基地范围,引领农机化整体发展等。
关键词: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对策;高邮市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7-125-02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讲话中也指出,如果没有农业、农民、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江苏省委、省政府2011年明确提出202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并下发了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共6大类23项指标。其中第四类“农业物质装备”指标中“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达到85%。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即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为了探索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从2012年起,江苏省便在全省建立了30个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涵盖了江苏省50%以上的重点农业生产县(市区),将资金、项目、人才培训等要素资源向这些地区倾斜。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指标确定了“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五个环节,比国家制定的指标还多了植保和烘干2个环节。据统计,截至2014年末,经过50多名专家、学者的共同审核与论证,我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70%,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低于20%。意味着我省农业机械化开始进入高级发展阶段。
自2012年以来,高邮市以创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县(市、区)工作为契机,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4年底全市水稻机插秧率81%,三麦机条播率50.1%,稻麦机械化植保率85%,分别较2011年底增加16%、30%、25%。稻麦机收割率99%以上。新增粮食烘干机189台套,新增数占扬州各县市区总量50%,规模种植粮食烘干率51%。
1 高邮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
1.1 农机补贴全面落实 截至2014年,全市共实施上级惠农政策及农机项目资金1.029 2亿元,市、乡财政落实配套扶持资金2 778.09万元,对推广乘坐式插秧机、大中拖、秸秆还田机、谷物播种机、粮食烘干机等机具给予作业补贴,带动全市农民及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投资农机1.5亿元,补贴农机具19 000多台套,受益农户近20万户。各乡镇也根据发展需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1.2 机械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高邮市以“补重点、补关键、补短板”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烘干设备、精量播种机、秸秆还田机械,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增强机械化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2012-2014年共推广水稻插秧机1 186台、大中型拖拉机876台、三麦条播机848台、高性能植保机械2716台。
1.3 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初具规模 截至2014年底,全市有机插秧、机植保、机收割等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123家,承担了全市75%以上的农业作业量。组建跨区作业队83个,培养跨区作业经济人34名,2014年实现跨区作业收入2亿元。2012-2014年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4 560人,其中2 124人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目前全市农机职业技能持证人数为6 667人。
1.4 注重技术创新 市、乡两级建立农机农艺融合长效机制和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选择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瓶颈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重点突破,加快推动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试验示范,促进良种、良法、良机的组装配套。2014年,市农机局与市农委联合出台了《麦秸秆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路线》和《稻秸秆还田集成小麦机条播技术路线》,进一步统一规范了技术要领。2012年以来每年稻麦秸秆还田面积保持在8万hm2,秸秆还田率为78%。注重纠正长期浅旋、单一旋耕作业方式,积极开展铧式犁、耕耙犁复式作业方式的试验示范工作,2014年推广犁耕集成三麦机条播复式作业200多hm2以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模式和作业规范,建立土地深翻作业制度。
2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面临的问题
2.1 政策性资金投入不足 宣传投入少,导致群众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重要性认识不足,购机积极性不高;培训投入少,导致机手熟悉农机安全常识不够,掌握农机操作规程不熟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导致农机作业便道和提灌站建设滞后,农机正常使用受限。
2.2 农机推广难度比较大 多数农民渴望在农业生产中能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装备。但由于农业收益低、新机具的价格偏高,再加上农村地块分散、农机作业季节性强等原因,导致农机作业成本高、新机具成本回收慢,经济效益不好,从而使得农民对新机具只能叫好不叫座,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2.3 现行的土地政策约束机械化进程 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全线推进,大大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控程度,而土地规模化经营,又让这一进程大大加快。同属扬州市的江都区,60%~70%的粮食种植都实现了规模生产,其中统一流转的有40%,为推动机械化创造了条件和基础,特别是烘干和机插这样的机械化难点,只有依托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才能得到快速的推进。
2.4 农机人才普遍缺乏 如今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是60~70岁的老年人,从事机械操作的人员年龄绝大部分在40岁以上,且文化程度不高。在农机推广和培训中,对新知识接受能力普遍偏低。农机人才的缺乏是阻碍机械推广的重要因素。
3 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的对策
3.1 加大政策宣传,提高农民思想认识 农机装备让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如我省昆山市,全部人口中只有5%是从事农业的纯农户,而江阴市,100%的稻麦田实现了机械收割和种植。所以,我们要让农民知道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够把广大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农业机械化也是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水稻的机械化插秧技术,成为了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一个机手操作一台插秧机每天能栽插4hm2。
3.2 借助项目资源,建立多元补贴机制 借助农机购置补贴、秸秆机械化还田、粮食高产创建、农机“三新”工程等项目资源,建立和完善以农机购置补贴、农机项目资金为主导,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农机化投入机制。一是加大购置补贴。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力度,将补贴比例由现行的30%提高到50%,并继续争取县级财政对购置补贴的累加补贴。二是加大培训投入。把农村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着力培养大批农机技术人才,提高农机手农机服务水平。三是提高生产补贴。目前,每667m2平均补贴在116.5元。但是现在粮食生产成本却在不停地涨,今年农资比去年涨了12%,农资涨价抵消了2/3的667m2均收益。所以应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价格补贴、生产补贴。四是提高基础设施投入。主要是加大农机作业便道建设的投入。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农机作业便道,没有完好农机作业便道再好的农业机械也难以下田作业。
3.3 扩大示范基地范围,引领农机化整体发展 目前全市有农机试验示范基地66.67hm2,主要分布在郭集和车逻。今后应扩大示范基地的范围,在全是分范围内形成以农机化示范乡镇、示范园区建设为平台,以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农机化发展的核心示范区,引领全市农机化整体发展。
3.4 发挥已有优势,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鼓励和支持农机大户、农机服务人员、村组干部等发挥各自优势,牵头领办、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构建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作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的创新点和支撑点,在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扶持。鼓励农机合作社建设区域性水稻育秧、粮食烘干、农机维修等服务中心,推行跨区作业、合同作业、订单作业、四代一管、全程托管等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性服务和农机维修、销售、培训等市场服务,发展“全产业链”服务。
4 结语
随着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将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方式,“人减机增”的趋势不可逆转。今后,高邮市要进一步大力推进农机化提升、农机科技创新、耕地质量提升、农机服务提升、农机安全保障“五大”行动,加快转变农业机械发展方式,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推进农机化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力争到2017年,全市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5%,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