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氮肥总量控制试验
2015-09-30陈爱晶秦光蔚
陈爱晶 秦光蔚
摘 要:通过在盐城市农业开发区轻盐黄泥土上开展玉米“2+X”优化配方施肥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磷、钾肥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以每667m2施用纯N20kg、P2O54kg、K2O3.6kg最优,苏玉20产量、增产率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603.4kg/667m2、57.79%和457.7元/667m2。
关键词:玉米;氮肥;总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7-62-03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粮食、饲料、经济兼用作物[1]。随着玉米消费的刚性增长,江苏沿海玉米种植面积逐年递增,仅2014年盐城市玉米年种植面积就达97 820hm2,占江苏省播种总面积的22.43%以上。苏玉20(原代号苏试5013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苏951-2为母本和外引系651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组合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被选为2013年农业部玉米主推品种,适宜在江苏沿江沿海和苏皖淮河流域地区种植[2]。玉米是需氮较多的作物,施用适量氮肥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加产量,但随着氮素化肥用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多年来的土壤培肥改良,玉米生产中的氮肥效应报酬递减现象已日益突出,同时大量施用的氮肥对土壤乃至地下水都构成了潜在的污染源[3-5]。科学合理的施用氮肥是玉米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6]。为了进一步推广苏玉20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本试验研究在一定磷、钾条件下设置不同水平的氮肥处理进行对玉米产量、增产率、氮肥农学效率及配方施肥氮产投比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氮肥最佳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为制定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试验地选择在江苏省盐城市农业开发区步凤镇伍新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3.316111°,东经120.370833°。土壤类型为轻盐黄泥土,质地轻壤,前茬大麦,肥力中上等。试验前用不锈钢土钻按“S”法采集耕层(0~20cm)的混合土样2kg,进行土壤常规分析,分析方法参见《土壤农化分析》[7],土壤理化状况为:有机质14.81g/kg、全氮1.61g/kg、碱解氮88mg/kg、有效磷17.9mg/kg、速效钾154mg/kg、pH值7.32,在当地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供试肥料 46%尿素(南京产),12%过磷酸钙(盐城双仓产),60%氯化钾(盐城红四方产)。
1.3 供试作物 玉米,品种为苏玉20。
1.4 实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站提供的“2+X”氮肥总量控制试验方案[8],试验点的各肥料处理试验设计见表1。测土配方施肥推荐N2P2K2中每667m2纯N20kg(折合尿素43.5kg)、P2O54kg(折合过磷酸钙33.3kg)、K2O3.6kg(折合氯化钾6kg),即20-4-3.6。常规施肥中每667m2纯N23kg(折合尿素50kg)、P2O56kg(折合过磷酸钙50kg),即23-6-0。其中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氮肥基肥占40%、穗肥占60%施用。小区面积为50m2,小区间单独设立排灌水沟,防串水串肥,四周设立保护行,保护行不能施肥,每个小区确定定期观测苗情与生育动态的植株。玉米株距25cm,行距70cm,播种深度3~5cm。试验设重复3次,小区随机排列。
表1 玉米“2+X”优化配方施肥氮肥总量控制试验设计(kg/667m2)
[处理编号\&试验内容\&处理\&N\&P\&K\&尿素\&过磷
酸钙\&氯化
钾\&基肥\&穗肥\&1\&无氮区\&N0P2K2\&0\&2\&2\&0\&0\&2.498\&0.45\&2\&50%的优化氮区\&N1P2K2\&1\&2\&2\&0.716\&1.075\&2.498\&0.45\&3\&75%的优化氮区\&N1.5P2K2\&1.5\&2\&2\&1.075\&1.613\&2.498\&0.45\&4\&优化氮区\&N2P2K2\&2\&2\&2\&1.434\&2.15\&2.498\&0.45\&5\&125%的
优化氮区\&N2.5P2K2\&2.5\&2\&2\&1.791\&2.688\&2.498\&0.45\&6\&150%的
优化氮区\&N3P2K2\&3\&2\&2\&2.15\&3.225\&2.498\&0.45\&7\&不施肥\&N0P0K0\&0\&0\&0\&0\&0\&0\&0\&8\&常规施肥\&\&23\&6\&\&\&\&\&\&]
1.5 试验过程 本试验于2014年6月20日播种,播种量3kg/667m2,播种均匀,三叶期间苗,密度3 800株/667m2。磷肥、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7月20日(玉米大喇叭口期)追穗肥,追肥用尿素施用,同时结合病虫害防治。10月10日测产、收获,采用分小区单收单打。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从表2、表3可以看出,施用肥料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各处理增产次序为: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8>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7。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间F值
表2 氮肥总量控制试验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结果的影响
[处理编号\&小区产量(kg/50m2)\&折合单产
(kg/667m2)\&差异显著性\&重复Ⅰ\&重复Ⅱ\&重复III\&平均\&LSD0.05\&LSD0.01\&4\&45.73\&45.28\&44.68\&45.23\&603.4\&a\&A\&5\&43.55\&42.95\&42.57\&43.02\&573.9\& b\& B\&6\&41.60\&42.51\&40.77\&41.63\&555.3\& c\& C\&8\&42.05\&41.39\&41.23\&41.56\&554.4\& c\& C\&3\&40.55\&41.45\&40.33\&40.78\&544.0\& c\& C\&2\&37.48\&37.33\&38.16\&37.66\&502.3\& d\& D\&1\&35.01\&34.48\&34.86\&34.78\&464.0\& e\& E\&7\&29.16\&27.89\&28.94\&28.66\&382.4\& f\& F\&]
注:多重比较(LSD法)中Se2=0.307;Sx1-x2=0.452;t0.05=2.145;t0.01=2.977;LSD0.05=0.970;LSD0.01=1.346。
表3 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方差\&F值\&F0.05\&F0.01\&处理间\&593.42\&7\&84.77\&276.25**\&2.76\&4.28\&重复间\&0.81\&2\&0.40\&1.31\&3.74\&6.51\&误差\&4.30\&14\&0.31\&\&\&\&总和\&598.52\&23\&\&\&\&\&]
注:**表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2 不同处理对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2、表4可以看出,与不施肥(处理7)相比,无氮区(处理1)、50%优化氮区(处理2)、75%优化氮区(处理3)、优化氮区(处理4)、125%优化氮区(处理5)、150%优化氮区(处理6)和常规施肥区(处理8)的增产率分别为21.34%、31.35%、42.26%、57.79%、50.08%、45.21%和44.98%;每667m2增收分别为173.2元、233.8元、322.7元、457.7元、361.5元、293.6元和324.5元。表明试验所在地块采用优化氮区施肥方案增产率(57.79%)和增收(457.7元/667m2)均最高,经济效益最佳。
表4 玉米投入产出分析
[处理
编号\&折合单产
(kg/667m2)\&肥料成本(元)\&增产率
(%)\&氮肥偏
生产力\&氮肥农
学效率\&增收
(元/667m2)\&产投
比\&1\&464.0\&38.92\&21.34\&\&\&173.2\&\&2\&502.3\&77.92\&31.35\&50.2\&11.99\&233.8\&6.99\&3\&544.0\&97.42\&42.26\&36.3\&10.77\&322.7\&6.18\&4\&603.4\&116.92\&57.79\&30.2\&11.05\&457.7\&6.37\&5\&573.9\&136.42\&50.08\&23.0\&7.66\&361.5\&4.11\&6\&555.3\&155.92\&45.21\&18.5\&5.76\&293.6\&2.84\&7\&382.4\&\&\&\&\&\&\&8\&554.4\&122.70\&44.98\&24.1\&7.48\&324.5\&3.99\&]
注:N:3.9元/kg;P2O5:3.9元/kg;K2O:3.9元/kg;玉米:3.9元/kg。
2.3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投比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与不施肥(处理7)相比,50%优化氮区(处理2)、75%优化氮区(处理3)、优化氮区(处理4)、125%优化氮区(处理5)、150%优化氮区(处理6)和常规施肥区(处理8)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50.2、36.3、30.2、23.0、18.5和24.1;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1.99、10.77、11.05、7.66、5.76和7.48;产投比分别为6.99∶1、6.18∶1、6.37∶1、4.11∶1、2.84∶1和3.99∶1。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以及产投比大致呈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50%优化氮区(处理2)氮肥农学效率和产投比最高,优化氮区(处理4)次之,可能与玉米及其肥料价格有关。
3 结论与讨论
由本次试验可知,施用肥料能极显著增加玉米产量,这与刘敏等[9]的研究结论夏玉米产量、增产率、效益、氮肥农学效率、产投比均达到最高值略有不同。试验所在区域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推荐N2P2K2方案,即每667m2施用纯N20kg、P2O54kg、K2O3.6kg,苏玉20产量、增产率和经济效益一样最高,分别为603.4kg/667m2、57.79%和457.7元,与农民习惯施相比分别提高了8.84%、28.49%和41.04%;而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产投比虽与农民习惯施相比分别提高了25.31、47.76%和59.75%,但与50%的优化氮区相比分别降低了39.84%、7.84%和8.96%,这与刘敏[9]、梁青[10]等的研究一致。本试验项目区,在磷、钾肥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机理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营养器官的氮素运转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过量的氮素运转则导致叶片早衰及光合能力下降,最终可能影响到正在发育的子粒的碳、氮的输送,从而不利于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11-12]。只有适宜的施氮量才能既保持较高的碳、氮运转率,又避免生育后期叶片早衰,从而维持玉米生长中后期叶片的高光合能力,为产量与氮肥利用率达到协同提高奠定基础[13]。 (下转65页)
(上接63页)参考文献
[1]李柏贞.玉米干旱过程及其动态模拟[D].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4.
[2]袁建华,陈艳萍,张跃中,等.玉米新品种苏玉20选育技术报告[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21(1):58-60.
[3]汪建飞,刑素芝.农田土壤施用化肥的负效应及其防治对策[J].农业环境保护,1998,17(1):40-43.
[4]王琳,王伟伟,李录久.玉米高产高效氮肥施用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2:11-12.
[5]王进军,黄瑞冬.氮肥施用方式对玉米产量和肥效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222-225.
[6]吴波,吕磊.氮肥施用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2009,21:2.
[7]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8]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站.2013年江苏省测土配方施肥管理与技术培训资料[C].南京:2013:91-98.
[9]刘敏,胡建,马新平.灌云县夏玉米“2+X”肥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1):37-38.
[10]梁青,聂大杭,高建民.应用“3414”试验拟探讨不同肥料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5):54-55.
[11]Osakim,Shinano T,Tadano T.Redistribution of carbon and nitrogen compounds from the shoot to the harvesting organs duringmaturation in field crops[J].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1991,37:117-128.
[12]何萍,金继运,林葆.施氮量对春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8,31(3):66-71.
[13]吕丽华,陶洪斌,王璞,等.施氮量对夏玉米碳、氮代谢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4):630-637.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