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一般本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研究
——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2015-09-30全冬陈刚
全冬,陈刚
西部一般本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研究
——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全冬,陈刚
采用高一虹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中设计的问卷,对重庆科技学院2014级大学英语本科35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显示,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更多体现出“融合型”特点,“工具型”的影响在逐步降低,其中学习兴趣、学习情境、个人形象、个人发展和个人责任是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西部一般本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融合型”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心理状态,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语言学习者的动机状况对其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以及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都存在显著的影响。因此,学习动机研究是外语教学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进入21世纪后,对动机的描述性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主流形式,尤其以北京大学高一虹团队所承担的国家社科项目为代表。2013年,高一虹团队以北京地区5所院校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达4年的跟踪研究,概括出大学生的7种英语学习动机:内在兴趣、成绩、学习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信息媒介。
本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通过系统的调查分析,归纳出我国西部地区一般大学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主要目的是找出共有的动机类型,并考查个人因素对动机类型的影响。具体研究以下问题:(1)西部一般本科生英语学习的动机有哪些类型?(2)性别、专业、始学年龄等不同的学习者在动机类型上是否存在差异?(3)西部一般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因素同北京地区的学生是否存在差异?
一、学习动机研究概述
一般认为,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始于Gardner和Lambert提出的“工具型”和“融合型”学习动机。“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置身在第二语言社团之外,把第二语言作为具有现实使用意义的工具来学习和使用;“融合型”动机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愿意把自己界定为另外一个语言社团的一员并且能在自己行动的微妙之处反映出来,因此这一理论也被称为融入动机理论。另一较为经典的动机维度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是指学习者为了从语言学习活动本身获得愉快与满足,而后者则将学习作为为了实现其他特定目标的途径。从其定义可以看出,“工具型”等同于外在动机,“融合型”等同于内在动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动机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其中,Dörnyei提出的“第二语言动机自我理论”最具代表性,该理论提出了“自我”和“身份”概念,认为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源自三个方面:一是学习者对于自己有效使用目的语的期待和想象;二是学习者在所处环境中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三是学习者积极成功的学习经验。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
随机抽样选取在重庆科技学院外语实验教学中心自主学习的2014级大学英语本科学生,样本学生类别的比例大致等同于西部地区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类别的比例(见表1)。通过“问卷网”在线填写问卷353份,回收有效问卷336份,有效率为95%。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高一虹于2013年设计的“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问卷,从“很不同意”到“很同意”共分5级。本文涉及的是动机类型部分。
表1 抽样选取的样本学生的基本情况
(三)数据分析
通过SPSS可靠性检验表明:本次问卷的信度较高 (α>0.9)。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目的是分析动机的类型以及个人背景因素对动机类型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动机类型的因子分析
对问卷的动机类型分析显示,数据适宜进行因子分析(KMO=0.917;Bartlett’s球型检定结果显著)。采用正交旋转(Varimax)自然归类得出6个因子,累计解释总变差的62.235%(见表2)。其中,第6个因子是问卷的第28题(我学习英语是为了最终移民国外)。从学生选择数据来看(均值2.26、众数2、标准差0.97),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对此问题基本持否定态度,该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基本没有影响。第4个因子所包括的第1题(我对英语一见钟情,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可以并入第1个因子。
表2 样本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因子特征值及方差 %
我们认为,5个因子相对于6个因子的概括力更强,且总变差解释比例达到57.169%,损失的信息不多。因此,最终抽取5个因子,各题在因子上的负载量及因子命名见表3。
从表3可见,因子1涵盖的项目最多,包括对语言的爱好、对文化的喜爱、对异国生活的新奇等,但总的来说,它基本符合Gardner和Lambert的动机经典模式中的“融合型动机”。本研究将此类归为“学习兴趣”。
因子2有7个项目,主要是外语教学活动中的有关因素,与Dörnyei提出的“学习情境层面”相吻合。本研究将此类归为“学习情境”。
因子3的4个项目看似没有关联,但其反映了学习者对自身形象的一种关心,无论是 “象征”“交流”“成就”还是“敲门砖”,都希望自己能在外部评价中树立正面、积极、成功的形象。本研究将此类归为“个人形象”。
表3 样本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因子结构及因素负荷
因子4所含的项目比较直接,类似于中国学生特有的“证书型动机”,体现学生为追求更好的个人发展。本研究将此类归为“个人发展”。
因子5只有2个项目,反映的是学习者对自己和父母的一种责任。本研究将此类归为“个人责任”。
通过上述5个因子的分析看出,影响重庆科技学院2014级新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大体可分为“外部影响型”和“自我维护型”两种类型。“外部影响型”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的外语学习过程带来的直接刺激,即学习过程能否给学习者带来积极、正面的回应;“自我维护型”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处社会的一种形象维护,渴望成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渴望对自我付出的一种回报。“外部影响型”基本等同于经典动机理论的“融合型”和“内在动机”;“自我维护型”基本涵盖了Dörnyei提出的“第二语言动机自我理论”所提出的学习第二语言的三个方面动机源的前两个,即:一是学习者对于自己有效使用目的语的期待和想象:二是学习者在所处环境中感受到的社会压力。
(二)各种动机类型上的组间差异
本研究以性别、专业、生源地类型和英语始学年龄为自变量,以英语学习动机类型(正交旋转因子分析得出的因子值)为因变量,对不同组别的学习动机类型进行多元方差分析,考查个人变量对动机类型的影响。
分析结果显示:性别(F[43.428]=2.830,p=0.000)、生源地(F[57.893]=1.860,p=0.003)对动机类型有着显著的主效应;专业(F[18.549]=1.200。p=0.256)与始学年龄(F[52.318]=1.110,p=0.283)对动机类型没有显著影响;各变量之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报告显著的主效应。
1.不同性别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差异
分析显示,动机类型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见表4),主要体现在“学习兴趣”“学习情境”“个人形象”和“个人发展”因子上。其中:女生更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形象因子;男生则更多考虑学习能给自身带来多大的实际效果。这也基本符合当前社会对两性角色的文化定位。
表4 样本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在性别上的差异
2.不同生源地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差异
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学习兴趣、个人形象、个人发展和个人责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见表5),其中学习兴趣差异最为明显,说明成长经历和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较大。城市的学生由于生活相对舒适,其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喜好;农村的学生由于长期的“苦读”,学习的目的性较强,其动机更多体现出外在的“工具性”。
表5 样本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三、结论
(一)研究发现
(1)学生自身的因素对英语学习动机影响较大。高一虹等学者在本世纪初对英语学习动机类型的研究发现,性别对动机类型没有显著影响,有显著影响的是专业类型和水平差异,也就是说学习本身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较大。本研究发现性别和生源地对动机类型的影响显著。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更多体现出“融合型”特点,“工具型”的影响在逐步降低。
(2)影响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整合性加强。同样,高一虹等学者研究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子可分为7个,即内在兴趣、成绩、学习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和信息媒介。本研究将因子整合为5个,即学习兴趣、学习情境、个人形象、个人发展和个人责任,将兴趣、出国和信息媒介归为学习兴趣1个因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否出国和了解外面的世界不再体现出个体差异,这2个因子已经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业余兴趣。
(3)出国生活对西部一般本科生来说还是遥不可及的。本研究去掉的第6个因子是问卷的第28题(我学习英语是为了最终移民国外),学生对此题基本持否定态度。这反映了西部一般本科生对自身未来生活的规划基本没有考虑长期出国工作或生活,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语言学习都没有信心,至少没有把掌握一门外语上升到工作的必需层面。
(二)教学启示
(1)加强日常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成分。由于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主要因子,而这些兴趣更多地体现出学生对国外文化、文学和流行生活的向往,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2)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依然是永恒的主题。本研究显示,高水平的英语教师、高质量的英语教材和高效率的英语课堂教学仍然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要素,这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1]AtkinsonJD.TheAchievementMotive[M].NewYork:Appleton,1953.
[2]Dörnyei Z.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3).
[3]Dörnyei Z.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2005.
[4]Gardner R C,Lambert W 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LanguageLearning[M].Rowley,Ma.NewburyHouse,1972:135.
[5]Gardner R C,Lambert W E.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59(13).
[6]高一虹,赵媛,程英,等.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
[7]高一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发展:四年五校跟踪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8]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1998(3).
[9]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0(4).
[10]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11]文秋芳,王海啸.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
(编辑:文汝)
G642.0
A
1673-1999(2015)12-0061-03
全冬(1972-),男,硕士,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教育技术;陈刚(1973-),男,硕士,重庆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教育管理。
2015-10-10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以赛促学’的大学英语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20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