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碰撞
2015-09-30侯伟华
侯伟华
【摘 要】 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然而,仅仅靠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比较公认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学科渗透。本文阐述了思想品德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纵观初中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仔细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发现是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目标一致;内容交叉;方法得当;有机融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申继亮教授2007年9月在接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记者采访时说:“我反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因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在任何一个科目的教学环节中,不单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因此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限定在一门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主力军不是心理教师,而是各科任教师。每个教师都需要在他们的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问题。”他还说:“心理健康的对象问题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两者能碰擦出火花。
一、心育渗透在思品教学中行之有路
作为一个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心理的角度教育学生,并不能仅仅从学业和道德的角度衡量学生。而且,研究发现,学生的行为问题在开始时主要是心理问题,但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帮助,而转化为品德问题。
1.目标一致是基础。思想品德教学的立足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学生成人、成材,成人在前,成才在后,所谓“人才”,首先应该具备的是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纵观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变化期。他们有活跃的思维,对社会有较强的敏锐度,但由于情感丰富,社会认识比较肤浅,容易产生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因此,我们就充分发挥思品学科的教育功能,思品学科是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初中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均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形成健康的个性,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
2.内容交叉是主体。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从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产生的四大因素来看,解决这四个问题,正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主体。因为品德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而这些都是心理因素。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来中,直接间接地就含有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初一下册《第四单元》,六个主题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心育渗透在思品教学中取之有方
1.教育观念需要转变
教师定位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学生的顾问,是学生的心理导师。现代教育提出:教师要先成为心理教师,再成为学科教师。然后才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最后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2.教师需要“因材施教”
这里所谓的因材施教,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的:
(1)正视学生存在的各种差异。十个手指伸出有长短,每个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都是不同的,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应考虑到学生差异来设计课堂教学。
(2)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合理,指的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八年级上册《积极的生活态度》,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小品表演《今天我当家》,并设计情境:父母有事要离家一天,你要独自面对一天的生活起居、饮食、家务、学习等。我们的同学会怎么做呢?在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生活自理能力是自身能够生存、竞争与发展的基础,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干。从而了解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懂得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
3.内容和目标的有机融合
融合的基础是了解。教师要深入了解处在该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关心什么、有什么样的困惑……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确定教学主题,有机融合教育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相逢在花季》一课,我提出问题:男女同学应怎样树立健康向上的青春形象?让学生进行辩论。男女生交往,对初中生来说就充满着神秘感。通过这一活动,使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性别差异,增强性别意识,增进男女生间的沟通,培养与异性同学积极交往的态度。从而为理解异性交往的积极意义打下基础。
4.教学形式的变换
目前思品课教学形式大多是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和记。这样的教学形式看似最“和谐”的,最容易组织课堂,但是,却是最不可取的满堂灌,学生成了课堂中的客人。思品教学内容中的心理道德板块,其实完全可以采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比较常见的是谈话法,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思想品德教师就可以运用谈话法,解决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排除心理障碍。
比如讨论法。教师选择合适的话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辩论,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是主持人,可以是评论者,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其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师的帮助下把握讨论的方向和主题。讨论结束后,师生共同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课堂的教学形式有很多,众所周知,丰富的课堂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其中感悟、成长。学生只有在活动体验中才能学会自我分析、自我完善、与人相处,健全自己的心理品质。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最重要任务。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思想品德课程发展的主要方向目标。为了学生的成长,作为思品教师,将把思品和心理教育的火花绚丽绽放。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思品》
[2]许伟泽.《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
[3]许新海.《让德育融入孩子的心灵》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4]黄俭.《教育一切从孩子出发/行知工程教育思想者系列》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