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体育健康教学,促学生个性发展
2015-09-29王芹
王芹
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当坚持“以学生的健康与发展为本”,充分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掌握和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充分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基础上,帮助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他们在掌握基本的运动和锻炼的技能基础上,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鼓励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大胆、标新立异地表现自己,养成敢于创新、善于独立思考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运用多种教育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的持久动力,也是影响学习者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仔细分析传统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可看出:导学内容过分追求竞技化,导学策略过于刻板化,教学活动“画地为牢”,规定时间、地点、场地,课堂气氛沉闷,这些都导致了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又是欢喜又是忧”,更为严重的是压制了学生个性和特征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新课标,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实践法、体育游戏法、自主练习法和比赛法等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改变“教多练少,说多做少”的病象,让学生逐步增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实现“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
二、突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激活内在能动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给他们推波助澜,使他们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真正落实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使他们自我活动的能动力大幅增加。对此,我们在导学预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学习的特点和他们不同的需求,科学安排导学内容;课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启引他们认识学习的目标,并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实现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在课中有所收获和进步。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各有特色,在体育学习中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运动能力、运动负荷各异,据此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达标要求也不能强求一样,应设法实施分类、分层施教,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和体育创新的能力。
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广阔空间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环境,它具有积极的导向、陶冶和激励的作用,有益于学生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体育与健康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制订导学预设或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选用生动有趣且符合小学生身心特征的内容,来逐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感、责任感,指导学生在平时的体育训练中锻炼自己的身体、磨炼自己的性格,同时我们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磨砺,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够体验胜利、失败、挫折等等,使他们渐渐学会自我心理安慰、调节和控制。我们还应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制造出各种探索、探险的情境,尽可能给他们增加自我探索的自由,增加实现自我的机会,拓宽他们个性磨砺的时空和机遇。
当然,对部分简单易行、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或训练,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开展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学习、模仿和训练掌握技能技巧,同时使他们的好奇心、表现欲得到满足,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和求异创新能力得到体现。
四、关注并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坚决避免“一言堂”或“满堂练”的教法,应立足于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学生的不同的体育行为、思想特点以及他们体育训练的思维特点,选择具有一定坡度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对所教学生进行分类施教、因材施教。
当然,“因材施教”必须建立在我们对学生内心发展的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给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或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杜绝“一刀切”,教师要从自己心灵的深处去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让他们在实施的分类教学中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体验体育学习与训练的快乐,促进他们个性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比如,学生的性格差异也是正常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对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反应迅速、体育动作干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我们可以组织他们按照教学的进程有序开展自主学习,增大他们的训练量;对于性格不活泼、略显沉默的,动作反应不太敏捷的、体育素质滞后的学生,我们可以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训练,给他们提供榜样的示范和群体的力量帮助,等等。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适合他们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因“过分”而导致学生起逆反心理。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关注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而且还涉及一个时代的“人”的发展。所以,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小学)
□责任编辑:王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