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天网”

2015-09-29李腾刘子倩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场站机务天网

李腾+刘子倩

9月3日,中午12点。完成受阅任务的空警-500返回某军用机场。每位机组成员都收到了一束鲜花,机场拉出一条横幅:热烈欢迎预警先锋凯旋。机长宋现平满脸笑意,被等待多时的媒体团团围住。但最高兴的要数领航员弓延方,这天正是他53岁的生日。

然而,在摄像机和聚光灯背后,保障人员已经开始对刚刚落地的预警机进行检测。为了支撑天上的战斗,有数百个不为人知的工作岗位,组成了一张支撑天网的地网,从手持电子终端的后勤人员,到经验丰富、手段灵活的机械师,再到通晓全科的航医,甚至铁路、民企也加入到保障天网的行列中来。

给预警机加油。

由“树”变“网”

一定要作个比喻的话,一个空军场站就像一块电脑主板,乍看上去,整齐、普通、清静。可一旦启动了开机模式,这块“主板”上的各个系统便自动运行起来,而且有序衔接,紧密配合,共同目的是保证头顶上那张“天网”不会出现漏洞。

“我们永远是按照作战模式出动的。”华北某空军场站站长王悦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每架飞机,落地、检查、维护、加油,然后马上再次起飞。”

在国际空战史上,飞机出动率是代表着作战效率的重要指标。王悦建喜欢拿1982年以色列贝卡谷地空战作榜样:以色列空军以84:0取得大胜,无一被击落。“这一方面说明以色列空军的训练水平,另一方面就是保障能力强,使得战机出动效率高,如果战机在地面停留时间过长,装备100架飞机也可能根本打不过人家20架飞机。”而另一个例子是,海湾战争中,美军连续作战期间42天的中,平均每分钟出动战机高达1.8l架次。若没有极度高效的后勤保障,这个惊人的数字是很难达到的。

一架歼-10在起飞前的准备工作并不简单,需要加油车、航空充氧车、飞机空调车、电源车、弹药补给车、挂弹车。而各个环节有序不紊地配合,是战机高出动率的前提。当机务完成工作后,会伸出大拇指,这个平时表示赞许的举动,在他们这里代表着“确认一切安全”,也意味着责任和承诺。每当飞行员看到这个手势,他就明白自己的飞机一切就绪,可以起飞了。所以,机务也有另一个名字,“放飞战鹰的人”。

仔细分类的话,为完成这种保障,一个场站需要26个大专业、275个小专业的岗位,气象、油料、航材、弹药、警卫、驱鸟……没有一个可以省略,也没哪两个可以替代。“这是空军和其他军种相比最大的不同。咱们是一个集合体,各专业要紧密配合,达到一定的默契度,才有可能提高出动率。”王悦建说。

而这种高出动率,还不仅是针对歼击机一种机型。预警机的保障比其他飞机要求更高。电子和雷达设备是预警机的主要设备,这就要求机务要有更强的精确保障能力。从飞机的用途上说,预警机的出勤率是最高的,所以保障系统就要有较高的故障预警能力。同时,预警机需要持续与地面指挥所进行信息交换,预警机的维护和维修与其他战机也就不同,要有一定的机动抢修性,具有高强度的持续维修能力。

随着空警-500列装部队,预警机的后勤保障平台更加完善,后勤保障平台更灵活。为保持战斗力,创新的灵活支援和自主式后勤也成为机务保障的新趋势。所谓自主式后勤,有别于传统的保障模式。一般发生故障,进行检测后立刻调度保障资源,最终得到维修。而升级为自主式后勤之后,它具先导性,对飞机的部件寿命进行预测,生成维修建议,能够识别保障的需求等一系列信息。这也就意味着,战机的后勤保障变得更好、更快以及更经济。

当然,这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是建立在制度之上的。每个机务都有两本小册子,《航空机务工作条例》和《航空维修一线管理细则》。按照保障流程,掌握飞机技术状态、维修过程监管、风险管理、质量考评、对每项工作、每个岗位制订了科学精细的质量标准。这也告别了所谓“拧拧螺丝,摸摸油气管”的粗放式维护,而迈入“飞参判读,油液分析”的精细化管理。

然而,倒退到10年前,空军场站的情景还完全不是这样。王悦建回忆说,那时场站的组织管理观念也比较落后,轰炸机出入停机坪还要靠车辆进行牵引。“现代空战战机瞬息万变,一秒间结果大相径庭。”他说,这种原始的方法逐渐被淘汰,如今飞机早已实现自行滑进滑出。

完成这种转变,首先是将原先环节多、效率低的“树状”指挥体系,转变为以“信息主导、网络中心、体系作战”为理念的“扁平化”指挥体系。

另一方面则是将空情预警、火力单元、后勤保障等部队组网,实现战场信息的融合共享。空军某场站通信所所长王之耀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目前各作战单元之间早已实现信息共享。

后勤保障也告别了保管员拿着手工账本进库检查的阶段。空军某师航材股助理盛睿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航材有一整套系统对所有配件进行管理,能够在线受理各种问题,而且保障信息与各级机关实时联通。此外,所有设备一出厂就有二维码,始终跟踪装备的信息。只要一扫就能知道这个部件何时出厂、坏过几次、坏在哪里等信息,“比微信的扫一扫应用出现得更早。”盛睿说。

新型人才“冒头”

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将“硬装备”转化为“硬实力”的关键。

硬实力的核心是人才。王悦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原来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飞行员为五段培训,分到部队再飞几年才能成为一线飞行员,这种体制下,飞行员的成长时间过于漫长。如今改革之后,五级简化为三级,而新人的培训全部在军校里完成,部队可以更专注于作战训练。

飞行员正在出现年轻化趋势。空某师飞行大队长柴进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该师轰炸机飞行员全部都是80后,他本人的飞行时间已经超过2500小时,手下还带了不少大学毕业后就加入空军的90后“大飞(大学生飞行员)”。在柴进看来,国产先进武器的列装和后勤保障体系的改进是年轻飞行员得以“冒头”的重要因素。

以前,由于国产飞机的更新迭代较慢,训练频度高零件磨损厉害,因此部队不太愿意训练新人而倾向于用老飞行员,因为这可以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减少用机成本,但是年轻人锻炼机会很少。此外,后勤保障不到位,机场停了十多架飞机,但能飞起来的不多,起飞前都要查一查哪架飞机今天不飞,然后把这架飞机的零件拆下来安到当日要训练的飞机上,夜航训练就更少了。

对飞行员身体素质的限制也在减少,比如柴进入伍时空军对飞行员的身高要求不能超过1.78米,现在则放宽到1.85米。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飞行员战术素养的要求提高了。以轰炸机为例,原先该机种作战战术单一,基本上是“两点一线”,飞到指定地点投弹然后返回。现在则要在预警机的指导下与其他部队相互配合,随时调整战术任务。“现在的年轻飞行员脑子灵,接受新事物也更快。”柴进说。

“我国飞行员的迭代率已经大大提高,但与美国相比还有差距。”初教-6中队飞行员教练蒋晓峰说。美国飞行员迭代率在5%左右,也就是说每隔20年所有飞行员就都换一批。我国所有年轻飞行员都必须在初教-6上飞满120小时才能“出师”去部队驾驶其他飞机,而且独立上天的机会有限。“只有经历大侧风、急雨云、雷暴等极端天气的洗礼,才能独当一面。”蒋晓峰说。

但飞行时间超过3500小时的蒋晓峰也有遗憾。我国目前没有轮换制度,经验丰富的蒋晓峰只能一直飞初教-6,很羡慕年轻飞行员可以飞歼-10等新型飞机。“开惯了奥拓,也想换个奥迪开。”蒋晓峰开玩笑说。

除空勤人员外,培养“一专多能”的地勤人员也是重中之重。

空中机械师是预警机和指通机等特种飞机独有的战斗岗位。空某师装备部空中机械技术检查主任张峰曾作为空中机械师服役超过10年,他解释道,空中机械师是飞行机组人员,与飞行员一起上天。每驾飞机都有多套系统,空中机械师必须对整个飞机状况了若指掌,导航、动力、通信等专业样样精通,当出现特别危情时还要能开飞机。

与此同时,地面保障人员也开始改变“各管一边”的工作方式,实现跨专业发展。比如懂雷达专业的必须学习定向专业,管起落架的必须也能维修外挂设备。“每个人都要保障多台机器,每台机器都至少有2人保障,这样如果出现战损,设备一样能够正常运转。”王之耀说。

培养模式转变带来的效果已经显现。那一年,八一表演队到南方某地执行任务,当地场站机务保障还在沿用老模式,加氧和加油工作竟然需要4人协力,而且反复多次都没能加上。随队进驻的机务队长王恩惠实在看不下去,礼貌地接过工作后,先加油再加氧,独自一人完成了保障工作。

张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经过近几年的培养,他所在部队一专多能的工程师比例已经达到30%。”

军民融合

体系建设不仅仅只在军队内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正在形成一个共同体,通过将军队与地方两种资源有机整合,发挥出1+1>;2的效果。

从事航医工作25年的陈月秋深刻明白,军地结合是推进军队医疗建设的最佳途径。在他眼中,航医是一个万金油职业,不仅要懂治疗和按摩,还必须对每一项飞行动作了若指掌,清楚各个动作对飞行员身体的负荷。与此同时,航医还要善于察言观色,从飞行员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的心理波动。此外,社交也是航医必须掌握的技能,只有与飞行员和各大医院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航医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航医要求高,需要长时间培养,轮转制度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培养手段。陈月秋介绍,德国的一名医生首先要在空军医院或者航空医学研究所服役超过10年,才有可能当航医。不仅是医术,“医生这份职业从事时间越长越容易受人信任,而航医可以决定飞行员能否上天,尤其需要在军队中树立自己的权威。”陈月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以前,航医并没有轮转制度,与地方医院之间的关系也全靠航医个人打拼。现在,相应的交流机制已经初步建立,航医可以充分利用地方医疗资源,间接减少经济成本。有时为了一个片子,陈月秋与多家医院主治医师反复讨论,“事关飞行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多方会诊的结果更准确也更具说服力。”陈月秋说。

军事交通运输是维系部队战斗力和生存力的大动脉,空军某场站运输股股长刘军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民营企业的加入使运输股五十余量军车告别了连轴转的困境,腾出更多时间执行重点保障任务。“航材、食品、机修部件,只要不涉密,不属于易燃易爆的货物都可以交由民企运输。”刘军说。

与该场站有多年合作经验的某运输企业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该企业在当地布置有多处中转点,一旦军队有需求,只要一个电话,货物30分钟之内就能抵达。不过,军品运输也不是“铁饭碗”,“军队每年都会进行招标,只有效率高、服务好的企业才能获得续约。”该负责人说。

军民融合还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军民各方优势,提高工作效率。以武器研发为例,军队是装备的终端使用者和维护者,飞行员和机修师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数据。以前,研发机构与军队的交流机制不顺畅,许多新装备列装后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调试和修改,一来二去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现在,空军已经与研发部门建立了例会制度,在一线从事保障工作的机务人员得以亲身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中来,从另一个维度发挥自己的专长。

“空军部队不乏创新人才,每年都会涌现出许多发明创造,随着空军战略转型的加速发展,未来武器装备的研发和新型后勤保障人才,必将迎来井喷式发展。”张峰说。

(张力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场站机务天网
首发专列
网 购
厉害了!中国“天网”
风险矩阵在民航机务维修质量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起念
被文在寅削权的军情机构啥来头
现代培训理念在机务培训工作中的应用
海铁联运场站协同应用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DNA编织人体“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