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定,意味着更强的改革

2015-09-29万喆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改革经济

万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近表示,金融稳定事关经济全局。这次国务院专题会上的讲话,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坊间普遍认为,中国政府高层明确释放出稳定金融秩序的决心以及对未来具有导向意义的政策信号。

此次会议讲话可谓正当其时。全球经济走向仍然晦暗不明,关于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不断反复,煎熬着本来经济已十分飘摇的许多国家,尤其是财政政策上矛盾重重、货币政策上不协调的欧元区;大选形势危如累卵,经济形势不见起色的日本;社会稳定岌岌可危,金融市场苟延残喘的某些新兴国家等。事实上,美国自身也不见得就处在良性、可持续的上升通道中。全球经济形势实在令人堪忧。

中国的经济形势也面临相当大压力。内部经济增速放缓,加上国际形势的交困,金融市场的波动不仅给人民生活,也给民众的信心带来了不确定因素。此时,国务院发出稳定信号,无疑是为市场和广大民众打下一剂强心针,为接下来的市场和整体经济的平稳运行奠定基础。

“稳定”当然包括一系列具体政策和举措,如稳汇率、稳资本市场和稳流动性以及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等。但是,如果将此“稳定”当作对静态的维持,对陈旧的姑息,对发展的歇息,对改革的掣肘,则全然谬矣!

金融和市场天然具有风险性。金融市场稳定的存在,就是动态平衡的代表。想要完成市场化,就必须掌握这个深刻内涵。当前我们的管理观念,许多时候还停留在行政效力第一的简单粗放阶段。这种思路下,很难摆正管理与市场的关系。因此,其实是在一种“不懂市场”,也“不懂自己”的状态下进行市场管理。管理者“想要”的,不知道怎么能够从市场运行中得到。对市场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管理,使其往往处在失灵的状态中,以至于最后管理者常常不得不以最为直接的“命令式”方式完成其设定目标,却进一步导致市场失灵,并面临市场最终可能失去弹性、进而无法平衡的结果。

这种观念下的市场,出现了监管“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状况。一方面,监管机构对被监管者像对自己的下属机构一样过于“关爱”,不断进行指导。许多时候,自己也加入了市场竞争者中间,开始对微观操作指指点点,甚至亲自动手,为自己所预想之目标操刀。另一方面,监管机构过于关注微观个别目标,无视市场整体福利,过于关注短期目标,无视长期可持续性,对许多看似有利于其目标的违规违法行为熟视无睹,甚至纵容,折损市场长期信用也在所不惜。这种自定“公正”标准、自定市场运行“规律”的管理方式,也许开始是存着一定的好意,但最终不但破坏公正、破坏市场,而且形成了庞大复杂的内部金融利益集团、寻租利益链,长此以往,更会破坏法制体系、破坏社会稳定。

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内外部环境都十分复杂,某些领域甚至暗流涌动。在不久前的汇率改革与资本市场改革的试水过程中,不断发生一些状况。虽然在政府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已经平复,但给我们发出一个很尖锐的信号,即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但在国际化、市场化的道路上其实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中国经济已然是在全球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经济体,需要构建与此地位相匹配的监督、管理、控制、引导能力。而这是在目前中国崛起路程上最大的挑战之一。

因此,现在谈稳定,决不是四平八稳的稳定,不思改革,自封守旧的“稳态”观念才真正是稳定的大敌。须知,“稳定”的绝不是某些利益集团或部门的利益,而是一国之大利。一些人刻意将“稳定”与“发展”撕裂,甚至对立,源于他们的“稳定”出自于保护自身“稳定”的利益来源。

稳定从来不是发展的敌人,恰恰相反,稳定与发展是一对相辅相成、携手共进的好友。阻碍发展的,一定不可能真正稳定;动摇稳定的,也一定是发展停滞的根源。当前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就是要正本清源,从根本上破除刻意将两者对立的利益固有者的阻挠,坚持市场的公开、透明、公平原则,使市场在动态中达到能够使人民福利最大化的平衡,实现真正的稳定,从而迎来金融市场更健康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改革经济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