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影响高校学生思想的因素分析
2015-09-29李清艳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资源日渐增多,高等院校在校生几乎人人持有智能手机,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查询各类资料,等等。高校学生在接触各类信息的过程中,思想受到外界影响在所难免,如:各类社会思潮的影响、网络中不良信息的侵蚀影响、就业择业等因素的影响。由此,通过研究影响高校学生思想的因素,以期达到了解高校学生群体的思路变迁,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三观”选择,成为高校各级辅导员需要投入大精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社会思潮;读书无用论;网络不良信息;就业择业
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这是社会取得巨大进步的具体体现,相对以往历史时期的高等院校来讲,高校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在校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人人持有智能手机、熟练的使用网络查询各类资料,参加各类社会或社团活动,等等。在大学生的学校生活中,他们能接触到各类各样的海量信息,信息的好坏善恶会不同程度的对学生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作为高等院校的一名辅导员,理应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健康和心理健康,确保高校学生在人格、性格和体格方面都能健康成长为此,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称职的高校教师。
一、受各类社会思潮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研究机构和学者专家等通过对国内外网络报道、各类文献、网络舆论等相关信息的不断研究和密切关注,从思潮的传播力,网民的参与度、关注度等主要方面进行考量,截止到2015年初,国内外有近十大新思潮较为活跃和影响较大且深远,这些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左派”思潮、生态主义、普世价值论、民粹主义、西方宪政思潮、极端主义、“中国威胁论”、“中国争霸论”、新儒家。其中,历史虚无主义近几年来表现异常活跃,尤其是在近现代历史中,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到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等等。我们讲热爱祖国,历史虚无主义者诘难“这是谁的土地”;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优良品德,历史虚无主义者讲中华民族的“劣根性”,等等[2,3]。类似的思潮如果在高校内传播,对高校学生是极其危险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需要引起高校教育部门、教师等的高度重视,是高校教育的一场“持久战”。同样,其他的社会思潮也应引起重视,以防其变异成不良或有害思潮,侵蚀高校学生思想。
二、受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如通过网络休闲娱乐、查阅学科资料、了解社会热点焦点新闻等等。尤其是伴随着无线移动网络的广泛使用,人们可以通过手中的智能终端设备,如3G、4G等智能手机,以及QQ、微信等即时通讯手机软件,在分享信息、获取信息等方面会变得更加便捷,这也为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形成了更广的渠道和场所。
不良信息包括方方面面,如:一是低俗的淫秽、色情、暴力等淫秽色情类信息;毒品、违禁药品、刀具枪械、监听器、假证件、发票等管制品买卖信息;虚假股票、信用卡、彩票等诈骗信息,以及网络销赃等多方面内容的违反法律法规不良信息。二是通过文字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暴露隐私、风水占卜迷信、“代孕”、“私人伴游”等隐含社会争议的、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违背优良文化传统与习惯等的道德公德不良信息。三是通过各类技术手段,传播像病毒、木马、后门等网络病毒,破坏信息安全方面的网络不良信息,等等。这类网络不良信息在网络中传播时,高校学生在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的过程中,会不时的遇到或看到,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影响,甚至会按照不良信息介绍的方法去模仿或效仿。近年来,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卖淫招嫖、诈骗赌博等案件有上升趋势。
如此分析,高校大学生作为巨大的网民用户群体,在这样的群体内,如果类似上文提及的不良信息在无线移动网络及智能手机的环境下传播,形成的负面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为此,高校辅导员应在学生获取信息方面要加以教育和引导,特别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党建、大学生教育等方面的系列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国家公安部“清网行动”要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新时期社会优秀模范、先进事迹,积极为社会立德树人,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高素质人才。
三、受就业专业等因素的影响
1.学校的部分学科专业设置与当前经济社会需求脱节。在高校扩招的几年内,部分院校只追求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对学科专业设置、市场需求、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等等规划不足和计划不够,导致“易进难出”的局面在各地各校中不断出现。
2.部分学科专业学生存在就业观不正确、不准确现象。初次步入社会,部分高校学生对于首份工作看的过重,想选好第一份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在就業选择上,挑挑选选,就业、择业与职业规划三者间的关系始终没有搞明白,致使就业人数少,而未就业的毕业生会对未毕业的在校高校学生产生负面的专业影响,使他们误认为:“自己所选专业不好,将来就业会不好,没有出路,等等”。如此形成的消极思想会不断影响在校其他学生的思想和观念。
3.部分学生备考各级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的招考。党政机关单位的公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应该得到肯定和认可的。但当前在一部分高等院校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部分高校学生从入校开始,就不学专业科,一门心思备考公考。专业科的考试则采取集中突击搞应付。如此做法,等到毕业年,就造成了这类学生的专业科没学好或荒废,而为了被公考录取,不得奔波于各地的招考,结果出现了:没有被录取的,则错过了就业的最佳时机;被录取的,则会继续影响在校的一部分学生学习专业科的思想和心理等现象,进而影响部分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结语
诚然,除了上文提及的各类因素,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因素,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帮助高校教师及辅导员能更多的了解一些与高校学生工作相关的信息和知识,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作为高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应既要注重学生群体的整体思想状况,又要关注个体学生的“小概率”思想变化,以防发生“小概率”思想变异,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方艳华.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演进及重新泛起原因论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6.75-78.
[2]方艳华,刘志鹏.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主张及本质剖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6).
[3] 陆岩,姜国玉.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02):11-15.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2015,6.
作者简介:李清艳(1976-02),女,汉, 山东临沂,本科学历,硕士学位, 高校讲师、辅导员, 会计学, 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