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育率转变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自效应评估
2015-09-29李德山张淑英佘赛男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60064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都60500四川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都60068
李德山,张淑英,佘赛男(.四川大学 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 60064;.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都 60500;.四川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成都 60068)
四川省生育率转变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自效应评估
李德山1,张淑英2,佘赛男3
(1.四川大学 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 610064;2.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都 610500;3.四川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成都 610068)
生育率转变是人口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生育率转变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人口效应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文章首先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出经济发展水平与总和生育率水平间的对应关系,然后通过设置不同的生育水平方案,利用PADIS-INT人口预测软件,比较分析无计划生育条件下和现实条件下,四川省生育率转变与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变动的逻辑关系。研究表明:生育率的快速转变使得四川省30多年来总人口规模少增加4020万人,同时也使劳动力的总负担得到减轻;但生育率的快速转变也加快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为今后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生育率转变;人口效应;总和生育率;计划生育;人口预测;人口规模;人口结构
生育率转变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人口事件。它以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规模和速度在短时间内完成[1]。纵观世界各国人口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将生育率转变路径概括为四个阶段:高生育率水平阶段、持续下降阶段、稳定低生育率阶段、超低生育率阶段。虽然各国的生育率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但高生育率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主要差别在于各国在生育率下降的速度、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四川省生育率水平经过了20世纪50-60年代高生育率水平阶段、70年代的快速下降阶段、80年代的徘徊波动阶段、90年代至今的稳定的低生育率水平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独生子女政策为主导的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加速了四川省生育率的转变。四川省1980年出生率从13‰下降到了2010年8.93‰,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1.4‰下降到2010年的2.3‰,从而使得四川省人口迅速增长得到有效的控制。
随着四川生育率转变的逐步完成,根据四川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相关研究成果表明,2010年四川人口总和生育率水平已经降至1.38①虽然根据四川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四川省省总和生育率为1.08,但是根据相关专家的重新估算,四川省2010年总和生育率应在1.38左右。,人口老龄化特征日渐突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政策亟待结合新的发展形势进行优化完善。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将是我国人口发展中的重要方向。为此,回顾四川省30年来生育政策的成就和问题,对四川省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为未来人口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将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生育率转变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计划生育政策是目前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些研究认为是政府推动的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中国生育水平的下降(Wolf,1986;秦芳芳,1987)[3-4],理由是在生育率大幅下降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还有一些研究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造成的 (Birdsall and Jamison,1983;孙文生、靳光华,1994)[5-6];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是两者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计划生育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生育水平(Tien,1984;邬沧萍,1986;李建民,2004)[7-9]。不过也有研究指出虽然中国生育率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两大因素决定的,但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如文化教育、妇女地位、保健卫生和社会保险、伦理道德和宗教等(Bongaarts,1978;张风雨,1998)[10-11]。
而关于生育率转变所产生的人口效应研究更多的是定性的描述或者是较为粗略的估测。凯恩斯(1937)在《人口减少的经济后果》中最早提出“人口效应”一词。后来,国内学者尹文耀在2007年的《简论“人口效应”与“人口红利”》中把人口事件(如某一时期生育、死亡等人口变动)对人口自身系统状态变化的即时影响和滞后影响界定为“人口自效应”;将人口事件对人口以外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的影响称为“人口他效应”[12]。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效益与投入研究课题组”(2000)分别以粗出生率和年龄别生育率作为测量生育水平的两种指标,估算出1971—1998年我国计划生育的人口一共少生3.38亿人[13]。陈卫、庄亚儿(2004)利用ARMA模型推算出中国在1971—1998年由于计划生育作用,中国少生了4.05亿人[14]。
由于以往的研究采用的方法、基础数据的不同,从而造成其结果而有所差异。细究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生育率转变时间不同和速度不同,结果由于样本选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二是由于基础数据的获得性和准确性,使得他们的起始预测年份各不相同,导致最终评估的人口效果有较大差异;三是政策模拟的假设条件的合理性和现实性,没有将有计划生育调控和无计划生育调控区分出来;四是人口效果的评估更多的是定性描述,而缺少定量分析,并且在测算时没有考虑到生育率转变与社会经济变化的关联性;五是评估的结果仅仅分析了人口规模变动效果,而没有对人口结构变动效果进行细致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计划生育政策对四川生育率转变过程中究竟起起多大作用?生育率的转变对四川省人口规模变动和年龄结构变动有多大程度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在研究人口战略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将综合运用人口转变理论和比较人口预测法等,通过情景模拟分析四川省生育率转变的人口规模效应与年龄结构效应,以进一步深入认识人口变动的规律性,为完善四川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二、四川省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测算方法
为了能够较好地对生育率转变的社会经济效果做出评估,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对生育率转变的“人口自效应”给予准确评估。所以,本文主要针对“人口自效应”而分析的。首先根据四川省人口普查资料得到1981年的相关人口数据及参数。然后通过比较无强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1978—2010年来经济水平发展和总和生育率水平的变动的关系,据此对四川省无计划生育条件下的总和生育率进行测算。最后利用PADIS-INT人口预测软件①该软件是在联合国人口司的支持下,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开发的一款人口预测软件,其人口预测方法是分要素人口预测方法。,模拟不同生育政策假设下的人口发展过程,以比较无计划生育条件下和现实条件下人口增长的不同过程和结果。
1.基础数据的准备与参数的设定
本文的两个假设条件:一是人口的死亡模式保持不变;二是所研究的人口为封闭人口。
(1)初始人口。由于四川省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全面实施“独生子女”为主体的人口紧缩政策②1980年8月四川省政府177号文件明确规定了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奖励和推行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同时考虑到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效果的滞后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其准确性,我们利用四川省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得到1981年分年龄、性别人口的初始人口数据③由于在1997年重庆从四川独立成直辖市,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利用 《四川省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及《重庆统计年鉴2010》按照一定比例剔除重庆人口数据。。
(2)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设定三种方案:一是四川省实际生育水平方案;二是无调控状态下的生育率水平 (见表5);三是更替生育率水平,即TFR=2.1。三种方案的设定详见下文具体分析。表1 为1981年四川省的5岁组的年龄别生育率,根据插值法可以调整为1岁组的年龄别生育率。
表1 1981年四川省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
(3)平均预期寿命。平均预期寿命选取四川省三普、四普、五普、六普数据,中间年份用线性差值计算得到。
(4)死亡模式。根据当前人口状况建立生命表,建立生命表的目的在于通过生命表方法,对当前年龄别人口的存活概率予以估计。通过对死亡水平和死亡模式的研究,根据已有模型生命表给定年龄别人口的存活概率,从而达到进行人口动态模拟分析的目的。这里的死亡模式我们选取的是联合国模型生命表的一般模式。
(5)出生性别比。出生性别比按照四川省三普、四普、五普、六普数据,中间年份用线性差值计算得到。
2.生育方案的选择
为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率转变的作用,我们选择了以下三种生育率方案。
(1)基准方案:人口实际增长的生育水平方案
按照四川省1982—2012年实际总和生育率水平下的四川省实际人口增长状态。
(2)比较方案一:无政策干预的生育水平
根据世界人口发展的历史经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的生育意愿会不断减弱,生育水平也就随之逐渐降低。基于这一点,本文在借鉴以往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世界其他无政府强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总和生育率水平的对应关系,测算四川省总和生育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动的轨迹。该方案的设计思路是为了表明在无计划生育政策下,在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下,育龄妇女生育水平可能达到的程度。
我们选取1978—2010年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等,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网站)的人均GDP和总和生育率数据做面板数据模型。为了检验数据的平稳性,避免伪回归,我们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得出总和生育率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同时采用F检验和Hausman检验确定应该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见表2)。
表2 个体随机效应估计结果
我们将四川省1978—2010年的人均GDP代入上述回归模型,得到四川省无计划生育条件下的总和生育率(见表5)。在无计划生育条件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四川省的总和生育率从1978年的3.72较为平缓地下降到2010年的2.32。同时,在无计划生育的条件下的生育率下降的速度要小于在有计划生育条件下的生育率下降速度,也就是说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在于,在一家出现生育率转变的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促使生育率以更快的速度进行下降。
图1 四川省1978—2010年实际的总和生育率与估算的总和生育率
(3)比较方案二:更替生育率水平
我们在人口模拟情景中还设置了一个总和生育水平保持更替生育率水平(TFR=2.1)的方案①在理想状态下,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为2.0,但由于死亡率和不平衡出生性别比的缘故,目前总和生育率2.1被人口学者、政策决策者和社会大众习惯性地接受为更替生育率水平。。目的是比较该方案与基准方案和方案一之间的差异,这样可以反映出在更替生育水平的条件下,四川省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评估效果和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所引起的生育率下降而产生的人口效应。
三、四川省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规模效应
1.总人口规模变动效应
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随之下降。如果按照方案一进行模拟,四川省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5.88‰-32.09‰之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0.22‰-24.75‰之间。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生育率下降的速度要更快些,从而使得四川省 1982—1990年实际的出生率在 13‰-8.93‰之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1.4‰-2.3‰之间。由表3可以看出,无政策干预下的生育率转变模式使的人口规模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
将方案一和方案二测算的人口数量减去现实条件下的人口数量,就得到了1982—2010年间由于计划生育因素少生的人口数量。由于方案一的生育率下降速度要小于实际的生育率下降速度,所以到2010年四川省的人口规模将达到 9707.20-12062.16万人,比从1982年后持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实际人口规模多出1635.45-4020.40万人。由此可以反映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生育率更加快速下降,四川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将方案二和方案一测算的人口数量相减,就得到了在更替生育水平的条件下,1982—2010年间由于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因素所引起的生育率下降而产生的人口规模效应。即到了2010年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所少生的人口数量为2354.96万人。
表3 不同比较方案下的人口规模与实际人口规模的比较 单位:万人
2.结构性人口规模变动效应
(1)少年儿童规模的变动。从表4可以看出,如果按照无政策干预下的生育率转变模式,2010年少年儿童规模达到2187.21-3306.82万人,比实际多增加了822.5-1942.11万人。按照1982—2010年四川省实际教育投入计算的话,这将对四川省本来就短缺的教育资源形成更大的压力,导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更加低下。因此,计划生育政策不仅降低了未来人口增长的风险,而且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
(2)劳动力人口变动。从表4中可以看出,如果无政策干预,到2010年时四川省劳动力人口总规模将达到7859.83万人,比实际情况要多出2063.34万人,即使按照替代生育率水平来计算,到2010年四川省劳动力人口也将达到6624.66万人,比实际情况多828.17万人。试设想,如果20世纪70年代高生育率得以延续,其后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充分就业战略的实施将会处于一种极其艰难的境地。因此生育率的快速转变,使得劳动力数量增速放缓,为四川省充分就业战略的实施赢得了巨大空间。
在1982—2000年间各方案中的劳动力与四川省实际人口中的劳动力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是四川省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时间只不过30年,到2000年劳动年龄人口中只有15-28岁的人口是1972—1985年间出生的人口,而在这个期间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人口的劳动力与各方案中的劳动力人口差距逐渐增大。
四、四川省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结构效应
1.老龄化效应——生育率下降加速人口由年轻型向老年型转变
生育率的转变同时也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如果按照无政策干预下的生育率转变模式,即按照生育率随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的趋势来模拟四川人口结构发展变化的话,2010年四川省少儿人口比仍然保持在22%以上,而老年人口比重保持在9.23%以下,人口年龄结构保持成年型。而在基准方案中,实际人口中少儿人口比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下降了17.4个百分点,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27个百分点,到2000年时四川省的人口就已进入老年型阶段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见表5),可以说,生育率的快速转变加快了人口老龄化速度。
2.抚养比效应——生育率下降使得劳动力负担在减轻
在基准方案中,人口总抚养比系数由64.11%逐渐下降到2010年38.73%(见表6)。人口总抚养系数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少儿抚养系数下降的速度大于老年人口负担系数的上升速度,而少儿抚养系数的快速下降是由于生育率的快速转变而引起的,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生育率转变更加快速,从而导致少儿抚养比快速下降。而少儿抚养负担的减轻可以让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市场,尤其是女性劳动力参与市场。因为在养育子女比较少的情况下,劳动力可以减少时间和花费在子女抚养培育上面。如在基准方案中,少儿抚养比由1982年的56.43%快速下降到2010年的23.54%。
表4 不同方案下四川省结构性人口规模变动 单位:万人
表5 实际人口与比较方案人口的年龄结构比较(%)
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劳动力既要赡养老人还要抚养更多的孩子,造成他们的抚养负担相对就比较重。如在方案一中,1982年的总人口抚养系数为 64.64%,比实际人口的抚养系数多0.35%;1990年的总人口抚养系数有所下降,为53.22%,比实际高出12.63%;2000年的总人口抚养系数有所上升,为70.14%,比实际高26.97%;2010年的总人口抚养系数有所回落,为53.56%,比实际高出14.83%。
表6 实际人口与比较方案人口的抚养比系数(%)
五、结论与思考
本文通过借鉴世界各国总和生育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两者的数量关系,以此测算四川省在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条件下的总和生育率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政策条件下的人口模拟,来分析四川省生育率转变对人口总量、老年人口比、抚养比等方面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通到对四川省无计划生育条件下的总和生育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如果按照无计划生育政策干预下的生育率转变模式,四川省从1978年以来的总和生育率都将远远高于实际的总和生育率水平。即使到了2010年,四川省无计划生育条件下的总和生育率仍为2.3左右,比目前实际的总和生育率1.38还要高。
第二,计划生育政策对四川省生育率下降起着加速的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即使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四川生育率水平也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下降。也即使说,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只是加快了人口的转变和生育率转变的进程,加快了生育率下降速度,并没有改变生育率转变的趋势。
第三,通过对人口规模效应和人口结构效应的分析来看。生育率的快速转变虽有效控制了人口迅速增长的趋势,加快了四川省人口转变的过程,使得四川省30多年来总人口规模比实际人口规模多出1635.45-4020.40万人。但同时这种过快的转变速度破坏了人口转变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使得四川省将从一个低风险的人口转变时期逐渐过渡到高风险的人口转变时期。如果按照无政策干预下的生育率转变模式,2010年四川省老年人口比重保持在9.23%以下。而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2010年四川省实际老年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10.95%,所以计划生育政策加快了人口老龄化速度。
最后,由于四川省80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依靠行政强制力量来实现的,这对四川省的社会和经济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后果。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我国的计划生育将面临重大的改进。2014年3月20日四川省正式实施 “单独两孩政策”,那么生育政策调整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转变有可能使得生育率水平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所以四川省的低生育水平是存在反弹的基础和可能性的。由于本文主要分析的是1982—2010年四川省生育率转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自效应研究,并没有将人口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纳入研究范围,因此,这也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重点。
[1]李建新,涂肇庆.滞后与压缩:中国人口生育转变的特征[J].人口研究,2005(3):16-20.
[2]陈友华.从分化到趋同——世界生育率转变及对中国的启示[J].学海,2010(1):26-34.
[3]Wolf,A.(1986).The predominant role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China's family revolution[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12(2):255-276.
[4]秦芳芳.中国计划生育对生育率影响的评估[J].中国人口科学,1987(2):12-20.
[5]Birdsall,Nancy and Dean J.Jamison,1983,Income andother factorsinfluencing fertility in China[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9,No.4:651-675.
[6]孙文生,靳光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育率效应研究[J].人口研究,1994(6):10-21.
[7]Tien,H.Yuan,1984,Induced fertility transition:impact of populationplanning and socioeconomic change in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Population Studies,38:385-400.
[8]邬沧萍.中国生育率迅速下降的理论解释[J].人口研究,1986(1):10-15.
[9]李建民.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J].人口研究,2004(6):2-18.
[10]Bongaarts,John,1978,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proximate determinantsof fertility[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4,No.1:105—132.
[11]张风雨.九十年代中国生育和人口自然增长水平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8 (4):97-112.
[12]尹文耀.简论人口效应与“人口红利”[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4):26-29.
[13]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909-910.
[14]陈卫,庄亚儿.社会政策对人口趋势影响的检验与评估[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4):1-8.
Study on Demographic-Effect Evaluation of Sichuan Population Fertility Transi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Policy
LI De-shan1,ZHANG Shuying2,SHE Sai-nan3
(1.Institu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4;2.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500;3.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8,China)
Fertility transition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The cause of fertility transition and it brings population effect has been to be the concern of the people.This paper firstly,using panel data model,analyzes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total fertility rate(TFR).Through setting different fertility projections and the software of PADIS-INT,this paper analyze,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n-family planning and family planning,the logic relation of Sichuan Population Fertility Transition and the change of total population,age composition.There were 40.2 million births were averted in Sichuan between 1982-2010 by the rapid fertility transition,meanwhile,it reduced the total burden of labor.But the fertility rate rapidly shift accelerated ageing speed,which put forward severe challenges for“the population long-term balanced development”strategy.
Fertility Transition;Demographic-Effect;Total Fertility Rate;Family Planning Policy;Population Prediction Model;Population scale;Population Structure
C924.24
A
1007-0672(2015)02-0095-06
2014-06-15
四川省计生委2012年人口发展战略招标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经济发展大辞典》编纂(项目编号:12AJL004)和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论文培育基金项目(校研字【2013】14号)资助。
李德山,男,山西运城人,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张淑英,女,四川自贡人,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能源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