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9-29宁周辉
宁周辉
【内容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逐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课题深入剖析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希望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课堂 创新能力 培养
一、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代里,是否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能否成为当前社会所需人才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然而,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们普遍欠缺自我学习和自我创新的能力。初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我们必须着手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而数学凭借其较为特殊的学科性质,更加需要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数学课堂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缺失的原因分析
1.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绝对的中心地位,学生往往只能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这样的现实情形下,学生们逐渐失去了自我创新的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虽然师生间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很多教师尚未完全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
从走访、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导致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学生由于思想开小差无法跟随或者由于教师讲课速度过快等原因根本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这样很难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
3.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在高中阶段,学生本身的学习任务就很重,压力也很大。但是,现有的教材虽然大胆尝试模块教学,但是还是暴露出一些不合理之处,导致学生往往无法准确理解模块的意识,而影响到自身的预习和温习的进度、效果。与此同时,高中过大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事先的预习,大大影响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最终导致学生疲于追随教师的思路,而无法自主思考。
三、加强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习惯培养的策略
1.全面转变教学观念,为创新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
要想加强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客观因素。为此,笔者认为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1)营造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力求营造一种较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选择轻松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准确的讲解,同时应该给予学生以必要的鼓励,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提问。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预留必要的思考时间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恨不能在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里,将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然而,效果却并不容乐观。因为,学生接受知识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留出部分时间,供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
2.在情境教学中实现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提高
情境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该在在情境教学中实现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提高。
3.通过数学题目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必要的练习题目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但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题目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重点性
在题目练习时,将重点内容和容易出错的部分进行重点练习,加强学生对这类题目的创新和归纳总结;在单元小结时,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创新,温故而知新。
(2)在题目练习的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练习题目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想培养学生创新的习惯,就必须将“创新”融入贯穿到审题、解题、纠错、归纳等过程之中。
(3)通过对解题思路的创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题目来说,由于涵盖了较多的知识点,往往不是只有一种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多思维、多角度的思考,从而能够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也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