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作用
2015-09-28韩涛
韩涛
摘要:本文对水利可持续发展中中国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及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持续发展;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1.前言
只有确保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基础。21世纪的中国,社会和经济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水资源的保护、节约、配置、治理、利用、开发、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水利的建设与投资、工程的管理与运用、除涝防洪、水土保持、法规与科教、机制与体制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2.1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河道断流,水源枯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水土流失使得河道、湖泊、水库、水凼、水塘、梯田等发生淤积,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也同样使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第二,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涵养水源的关键,是水份存在的空间,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
2.2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历时短暂,陡涨陡落,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2.3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江河、塘库,因为表层土壤裸露。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严重时易造成垮坝、漫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抬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水位上涨,宣泄不畅,故常常出现20年一遇的水位10年一遇的流量现象。
2.4容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由于径流改变、植被破坏,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导致山洪灾害。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除了冲毁电力通讯、道路、房屋等设施外,也将破坏水库、水凼、水塘、农田等水利设施,严重的使河道断流,还会影响航运。
2.5水环境质量下降。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增加了水的浊度,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同时,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残存及有机质的肥料、农药等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人水体,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严重,水污染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河道、湖泊、水库等发生淤积,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故导致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
3.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正确的水土保持措施能够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及建设,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即能够在施工中保护施工单位在安全的环境进行施工,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之后的建设质量,提高建筑物的防汛防洪能力,有利的强化了整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3.1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能增加或维持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另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
3.2提高水利工程效益。水土保持能增加塘库蓄水,降低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还可以拦泥拽沙,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河道、湖泊、水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3.3减少灾害,降低损坏。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泥石流、滑坡对水利工程损坏率。
3.4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因地制宜,深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施工。小流域治理应结合实际遵循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原则,综合配置各项措施并合理布局,紧密结合新农村施工,实施环境、河道、厕所、垃圾、污水同步治理,使其形成各项功能较强、结构良好的整体防护体系,达到促进生产、改善环境、保护水源、保持水土的目的。
4.结论
自然与人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必由之路,水利作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其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十分严重,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作用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