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绿色水稻迈向产业高端
2015-09-28杨宏亮
杨宏亮
好山、好水,好空气,蕴育出方正好大米,好技术。又为方正大米如虎添翼。在方正20万亩现代水稻示范区。数字化、智能化、航化等高科技正在使水稻生产走向绿色、环保、节本、提质、增效。
前瞻性的水稻生产高新技术,智能化管理,水稻高新栽培技术新模式,正在打造龙江现代农业的新样板,指导全县乃至全省、全国的水稻生产。
方正县是全国著名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发源地,全国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是黑龙江省经国家和省绿色食品中心批准的第三家获得种植、加工及销售绿色水稻的县份。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水稻产量大、质量高,具有营养丰富、晶莹剔透、绵软适口等特点,深受国内消费者欢迎。方正县已被国家相关部门授予“中国富硒大米之乡”、“中国方正大米之乡”称号。2014年1月,方正大米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鼠标一点 灌溉系统智能化
在电脑操作屏幕上,打开一处泵站点,点击一下水龙头开关,只见立即涌出水来,而再点击一下水龙头,灌溉口便停在电脑操作屏幕上打开一处泵站点停住出水。这一“高大上”的灌溉过程,让在场的人员惊叹不已。
在方正县水稻研究院的信息中心,县农机推广中心的科研人员刘志发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水稻自动灌溉系统可以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自动设置或手动操作实现水稻田块灌排水,根据需水曲线,改变田间配水措施,可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节水高效灌溉,减少生产投入成本效果。
据了解,方正县农业信息化控制中心由五大系统组成:水稻节水灌溉自动控制、水稻长势监测、水稻养分多光谱分析指导、航化作业和农业生产综合管理服务。生产指挥、农民咨询、专家监测、消费者质量按群追溯尽在其中。
农业由粗到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精准化作业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安全可靠,可感知、可监测、可调控,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放飞无人机田间管理航空化
在水稻研究院门口,一条50米长的无人机跑道已经建成,投资300万元购进无人机两架、30万元购进农业专用飞机一架已经整装待发。
通过无人机航空作业,能实现水稻秧苗多光谱信息采集、喷药、施肥、病虫害防治。将水稻秧苗的养分、病虫害情况等遥感信息和专家系统分析数据输入航化作业系统,无人机接收系统指令可进行自主巡航,实现精准施药、施肥,动航力三角翼是一种高效施药、施肥航化作业飞机,应用无人机可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达到保护环境,促进食品安全的效果。
通过遥感及无人机喷药施肥,有效降低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每亩节省防治成本约150元(其中劳动力120元,农药费30元),经济效益显著。
田间摄像头生长全程数字化
在方正水稻研究院信息中心,安置在全县稻田里的24个摄像头随时将田间温度、湿度、养分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专家可根据数据分析水稻长势、虫害情况,对症“下药”。
研究人员介绍:对水稻生长期苗情、秧苗长势、病虫草害分布情况的快速采集,水稻生长全程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高清视频查看水稻生长过程及病虫害情况,结合“水稻病虫害专家诊断系统”平台,实现远程专家在线诊断;园区气象自动监测站,可以自动监测园区空气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降雨量、太阳辐射量、太阳紫外线、土壤温、湿度等气象指标,指导水稻生产。
县农机推广中心主任蒋立德介绍到,方正县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700万元,于2012年建成水稻研究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科学院、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现在24个摄像头监测20万亩水田,从浸种、育苗、施肥到加工全过程跟踪。
他说:通过水稻信息化建设,预计使水稻病虫害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5-95%,防治成本减少10-15%,水稻产量增加5-8%,亩增产50斤。水稻信息化建设不但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也很显著,通过分析水稻生长不同周期需求养分的不同,减少农药、肥料的使用量,保护河流、田地不受污染,节水减排,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带动引领方正县100万亩水田科学化、标准化、精量化施肥,提升“方正大米之乡”形象,使方正大米品牌提质提价,大幅提高水稻科学化种植水平,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安全绿色大米生产。
方正,曾有过引领中国水稻生产技术革命的骄傲,方正这个水稻生产大县又向水稻生产的二次革命出发,水稻生产信息化在全省率先,在全国也走在前列,用生态、绿色、现代、持续,打精品稻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