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米都”建三江 迈向世界一流水稻生产基地

2015-09-28刘加海井洋

新农村 2015年4期
关键词:建三江管理局农场

刘加海 井洋

建三江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位于祖国北部边陲的三江平原腹地,与同江、富锦、抚远、饶河两市两县相邻,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占整个黑龙江垦区面积的22%。界江国境线长达230公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区内土地集中连片,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资源丰富,硬资源和软资源一样富集发达,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及边境贸易的巨大优势和独特条件,富有发展现代化企业特别是绿色产业的优越条件和独特优势。因地处祖国最东方,又以盛产绿色优质水稻闻名,故有“东方第一稻”和“中国绿色米都”之誉。

经过几代北大荒人40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在建三江分局已拥有七星农场、创业农场、前进农场、洪河农场、前锋农场、二道河农场、前哨农场、八五九农场、胜利农场、红卫农场、勤得利农场、大兴农场、浓江农场、鸭绿河农场、青龙山农场共15个大中型国有农场,346个农业生产队,11个直属企业,各类企业261个。总人口20万人,其中职工7.4万人,科技人员1.2万人。现有资产总额31.3亿元,所有者权益4.3亿元。1997年粮食总产量35.5亿斤实现利润7387万元,农业总产值29.9亿元,现已形成稳定的年生产粮豆30亿斤的生产能力。辖区内农场集中,布局合理,土地连片,与周围市县无交叉,铁路贯通,公路纵横,电力联网,机械配套,程控电话、计算机、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覆盖全局,城镇建设日趋完善,是开放型、多功能、社会化、现代化,既有农垦特色,又有城镇风貌的新型垦区,这里汇聚了五湖四海人们开创的北大荒精神以及北大荒文化。难怪陈运和的诗《东北大米》夸这儿:“佳木斯,建三江,东北的大米走四方,粒粒,一片赤诚爱国之心,袋袋,十万官兵子孙的汗,养了自己养他人,养了北方养江南,肥沃的土地肥沃的精神,无边的农田无边的境界‘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六月的建三江,是“绿色米都”最美的季节。绿色的稻田铺向天边,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从2006年至今,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水稻种植面积由503万亩发展到1000万亩,2013年粮食总产142亿斤,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八分之一、占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的三分之一。建三江,在现代化大农业体系的强力支撑下,正在向世界一流水稻生产基地迈进。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居全国之首

建三江管理局境内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集中连片,“以稻治涝”成为增产增收的金钥匙,规模化种植更成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及打造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保证。

从2003年开始,建三江管理局优质粳稻种植面积实现了连续6年以100万亩左右的速度递增,到2012年水稻已发展到1000万亩。全面实现了种子包衣、统一供种、芽种直供“三个百分百”,实现了种子生产措施、质量标准、销售价格“三个统一”。以科技创新为重点,高标准实施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成为全国率先入户的26个市县局之一;坚持种子封样制度,做好种衣剂、配套肥试验,增加农业生产安全性;推广应用了智能化芽种生产、水稻统供芽种、精密机械播种、钵形毯式育苗、高性能插秧、水田氮肥后移技术和“三化一管”等四大栽培模式。

水稻规模化种植推动了全程机械化水平。他们先后从美国、日本、韩国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激光平地机、工厂化育秧设备和插秧机、大中型水稻联合收割机。水稻生产从整地、育秧、插秧、管理到收获,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过去建三江管理局仅插秧一项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今,生产关键环节基本实现了“五个十天”,即十天完成搅浆整地、十天完成水稻育秧、十天完成水稻插秧、十天完成水稻收割、十天完成秋翻地。截至去年底,建三江管理局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居全国之首。

千公里科技示范长廊入户百分百管理局近两年投资2亿元,把建三江变成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实习、科研基地,相继与八一农垦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与中国农业大学项目合作等,在2011年8月东北地区稻瘟病大面积发生时期,建三江管理局实现了稻瘟病“零”发生。几年来,他们相继建起千公里科技示范长廊,建成现代化农业示范区16处;推广普及新技术、新农艺、新工艺50余项,2011年11月被授予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

建三江管理局科技局局长郎福军兴奋地说,从2010年开始,建三江在全国首次开展了3G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验应用,在大棚上安装一套具有传感器数据无线采集系统,人们只要轻点手机键,就能够通过物联网智能监控平台,随时随地查看作物的生长状况,并进行遥控完成大棚“卷帘”升起通风和灌溉微喷等操作。

如今,建三江管理局在科技创新和推广上做到科技入户率100%、到位率98%、普及率99%、科技成果转化率87%、科技贡献率76%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优质水稻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水稻集中秧田育秧、钵形毯式盘育秧、集中供给芽种、卷帘通风器通风、秧田三膜覆盖、微喷给水、水稻稻瘟病防治面积各100%。

全面打造“安全食品生产基地”

“来到三江不用酒,捧出绿色也醉人”。这是建三江管理局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为了实现水稻品质绿色化,近年来,建三江管理局通过制定实施标准,统一、简化、优选,使生产全过程纳入标准管理的轨道。加大制定标准力度,在“全作物”方面,制定了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20余种农业生产操作规程;在“全面积”方面,制定了耕作、轮作、施肥、植保、灌溉、良种标准;在“全过程”方面,针对春播、夏管、秋收等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了50余项全过程的生产标襁在“全方位”方面,制定了研、产、加、销、储等全方位的生产标准体系;而且管局每年还拿出100万元用于农业标准化奖励,“一点不能差,不能差一点”。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建三江管理局靠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目前,全局以水稻为主栽作物的无公害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被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称为全国第一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八五几、胜利、浓浆等农场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通过了美国OIVT、日本JONA、欧盟BCS质量体系认证。建三江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认定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2006年4月27日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绿色米都”。如今,建三江管理局全面打造“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到目前,在全国农区第一个实现全企业、全面积、全过程通过国际质量管理ISO9000和国际环境管理ISO14000双认证,在全省第一个全面积推进无公害产品产地一体化认证,在全国农区第一个实现“农场群”整体农产品追溯。今年将实现绿色食品认证面积800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20万亩,农产品质量追溯面积100万亩。

猜你喜欢

建三江管理局农场
农场假期
星载高分五号高光谱耕地主要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以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区为例
旗帜的力量——国网建三江电业局有限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农场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组建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的通知
一号农场
山西省禹门口水利工程管理局简介
长江航务管理局
丰收的农场
巧借它山之石 铺宽转型之路——赴新沂市盐务管理局考察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