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桂龙凝胶膏剂中桂皮醛体外透皮促进作用研究

2015-09-28李智勇陈雪婷王洛临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薄荷脑膏剂桂皮

李智勇,陈雪婷,王洛临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95)

药学研究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桂龙凝胶膏剂中桂皮醛体外透皮促进作用研究

李智勇,陈雪婷,王洛临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 广州510095)

[目的]对比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桂龙凝胶膏剂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测定桂皮醛渗透量,计算透皮速率;综合评价透皮速率、外观、初粘力和持粘力,考察连翘油、姜油、羌活油、薄荷脑和氮酮对桂龙凝胶膏剂的透皮促进作用。[结果]不同透皮促进剂的透皮促进作用顺序为1%薄荷脑>5%氮酮>3%姜油>5%连翘油>3%羌活油。[结论]透皮促进剂能够明显提高桂龙凝胶膏剂中桂皮醛的累计透过率,尤以1%薄荷脑和5%氮酮最为适宜。

透皮促进剂;桂龙凝胶膏剂;桂皮醛;体外透皮吸收

桂龙凝胶膏剂由肉桂、制川乌、制草乌、蒲黄和五爪龙等药材组成,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用于风湿及类风湿疼痛的一种外用经皮给药制剂。经皮给药系统可以避免口服吸收制剂的首过效应及静脉给药易发生不良反应等问题,但皮肤的角质层是大多数药物经皮转运的主要屏障,因此常常在外用制剂中加入透皮促进剂(PE)来克服这种屏障作用[1],从而改善药物的经皮通透性[2]。本实验通过比较透皮促进剂氮酮[3-4]、薄荷脑[5]、姜油[6]、羌活油[7]、连翘油[8]对桂龙凝胶膏剂的经皮透过速率、外观、持粘力及初粘力的影响,优选适宜的透皮促进剂及用量[9],为桂龙凝胶膏剂中复方PE的进一步优选提供实验依据。

1 实验材料

1.1仪器Agilent 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梅特勒-托利多XS-205DU型分析天平(瑞士);BT-S-1型小型试验巴布剂膏涂布机(温州皓丰机械有限公司);TK-12B型透皮扩散试验仪(上海锴凯科技贸易有限公司);BBV-T型初粘力测试仪(济南格瑞特测试仪器有限公司);持粘力测试仪(济南格瑞特测试仪器有限公司)。

1.2试药桂龙浸膏药粉、姜油、羌活挥发油、连翘油均为自制;氮酮(天津市津科精细化工研究所);薄荷脑(上海新嘉香料有限公司);氯化钠注射液(江西润泽药业有限公司);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3动物SPF级NIH小鼠,雌雄均用,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13-0002;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No.44007200012543。

2 方法与结果

2.1桂龙凝胶膏剂的制备[10]取桂龙凝胶膏剂浸膏粉末,加入充分溶胀的卡波姆溶液中,混匀,作为A相;另取明胶加入蒸馏水,溶胀完全,搅拌均匀后加入A相中,混匀作为B相;另取NP700、甘羟铝、1,2-丙二醇和相应的透皮促进剂混匀,60℃水浴加热情况下,加入B相,边加边搅拌,待交联完全后趁热涂布于无纺布上,盖上防粘膜,晾干,剪切,制得桂龙凝胶膏剂。

2.2初粘力、持粘力测试分别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贴膏剂粘附力测定法(附录XⅡE)第一法、第二法测定初粘力和持粘力[11]附录74。以不含透皮促进剂所制得的桂龙凝胶膏剂测定值设为100分,其余的与之相比计算得分。结果见表1。

2.3桂龙凝胶膏剂的外观评价采用文献方法[12]分别对含不同经皮透过促进剂的桂龙凝胶膏剂的基质均匀性、表面光泽度、气泡状态进行评价。各指标评分标准如下。基质均匀性:基质均匀、细白、无颗粒状胶团、无杂斑为8~10分;杂斑略大,但不多或较多,但体积小为5~7分;色泽不均匀,杂斑略大或大,且数量多或较多为1~4分。表面光泽度:反复掀开,表面仍然平滑,无凹洞为10分;表面光滑,但有细小凹洞为7~9分;表面凹洞较小,但较多或略大,较多为4~6分;掀开后,部分或全部膏面无法回复平滑为1~3分。气泡状态:气泡形状小,数量少为8~10分;气泡形状小,零星分布四周为5~7分;气泡形状略大,分布较多为3~4分;气泡形状较大,分布较多为2分;气泡形状大,分布密集,数量多为1分。综合得分=基质均匀性得分+表面光泽度得分+气泡状态得分。以不含透皮促进剂所制得的桂龙凝胶膏剂的外观评分设为100分,其余的与之相比计算得分。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PE对桂龙凝胶膏剂初粘力、持粘力、外观评价的影响结果 (n=5)

2.4桂龙凝胶膏剂的体外透皮吸收实验

2.4.1离体小鼠皮肤的制备取健康NIH小鼠,用8%硫化钠涂搽腹部至皮毛湿润,5 min后,待皮毛变成黄色糊状后,立即用温水擦拭小鼠腹部至干净,饲养过夜,处死,剥离脱毛皮肤,小心剔除皮下组织和脂肪等粘连物质,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干净,浸泡在无菌生理盐水中,密封,于低温冰箱中保存,备用。

2.4.2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释药面积为5.6 cm2,接收室容积为15.63 ml。从冰箱中取出动物离体皮肤,放至室温,用滤纸小心吸干表面水分,检查小鼠离体皮肤的完整性。将其平放在已经放入磁搅拌子的接收池上端,角质层面向上,再将桂龙凝胶膏剂紧贴于皮肤角质层上,释放池用铁夹固定于接收池上,通过取样管将25%乙醇生理盐水溶液注入接收池,注意确保皮肤与接收液间无气泡,磁力搅拌速度200 r/min,水浴恒温37±0.5℃,分别于0.5 h、1 h、2 h、4 h、6 h、8 h、10 h、24 h这8个时间段抽取接收液5 ml,同时补加等体积25%乙醇生理盐水溶液。取各接收液,滤过,备用。

2.4.3桂皮醛的含量测定

2.4.3.1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90 nm。

2.4.3.2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桂皮醛对照品溶液(0.233 μg/ml)1 μl、5 μl、10 μl、15 μl、20 μl,进行色谱测定,按“2.4.1”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并以峰面积(Y)和进样量(X)进行线性回归,结果标准曲线Y=13.942X-0.1733,r=0.9995,表明桂皮醛在进样量0.233~4.651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2.4.3.3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桂皮醛对照品溶液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依法测定,重复进样5次,结果峰面积的RSD=0.15%(n=5),表示仪器精密度良好。

2.4.3.4稳定性试验取空白透皮吸收促进剂24 h所取得的接收液,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10 μl,分别在0 h、2 h、4 h、6 h、12 h、24 h不同时间间隔进样20 μl。结果峰面积RSD=0.40%(n=6),表示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2.4.3.5重复性试验取空白透皮吸收促进剂24h所取得的接收液,滤过共平行制备5份,精密吸取续滤液10 μl,测得峰面积并计算供试品中桂皮醛的含量,结果RSD=0.49%(n=5),表示测定方法稳定。

图1 桂皮醛HPLC图谱

2.4.4累积渗透量、透皮速率的计算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单位面积累积释放量(Qn,μg/cm2)、累积释放百分率(Q)、透皮速率(J)。公式如下:Qn=(VCn+V0∑Ci)/A…(i=1…n-1);J=,式中:Qn:t时间药物的单位面积累计透过量;A:渗透面积(cm2);Cn:t时间浓度测量值;Ci:t时间以前浓度

图2 透皮吸收液的HPLC图谱

2.4.3.6含量测定精密吸取对照品、透皮吸收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桂皮醛的含量。色谱图见图1、图2。测量值;V:接收液总体积;V0:每次取样体积;J:为透皮速率,以累积透过量Qn对渗透时间t作回归,得回归方程,此方程斜率即为透皮速率。J0为未加透皮促进剂的透皮速率。增渗倍数(ER)=J/J0。

2.4.5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桂龙凝胶膏剂的透皮吸收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桂龙凝胶膏剂中桂皮醛体外渗透参数的影响

表1和表2结果显示:加入不同浓度的氮酮、薄荷脑、姜油、羌活油、连翘油对桂龙凝胶膏剂的体外透皮均具有促进作用,并使初粘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持粘力大多有不同程度提高。

其中随着氮酮浓度的提高,促进透皮吸收效果越明显,当浓度为5%时,增渗倍数、累积透过率分别达到24.16%、 45.72%,同时膏剂的外观和初粘力并无明显变化。而以1%薄荷脑为透皮促进剂时,增渗倍数、累积透过率分别达到21.58%、44.36%,但随着浓度的提高,桂龙凝胶膏剂的初粘力和外观均呈下降趋势。

以不同浓度姜油、羌活油、连翘油作为桂龙凝胶膏剂的透皮促进剂,3%姜油的增渗倍数达到6.37,但随着浓度升高,促进渗透效应均并未有明显增强,并且使外观和初粘力得分出现明显下降;5%连翘油的增渗倍数达到5.75,而不同浓度的连翘油对外观无明显影响;姜活油作为透皮吸收剂的效果最差,3%姜活油的增渗倍数仅为3.89。

综合以上,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桂龙凝胶膏剂中桂皮醛体外透皮促进作用强弱顺序为5%氮酮>1%薄荷脑>3%姜油>5%连翘油>3%羌活油,其中5%氮酮和1%薄荷脑最为明显,适宜作为桂龙凝胶膏剂的透皮促进剂。

3 讨论

本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桂龙凝胶膏剂的特点,选择羌活油、姜油、薄荷脑、氮酮和连翘油作为本次实验中透皮促进剂的优选对象,进行桂龙凝胶膏剂中透皮促进剂的优选研究。桂皮醛是主药肉桂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故选择桂皮醛作为评价桂龙凝胶膏剂皮肤吸收状况的指标成分。

研究中以小鼠腹部皮肤作为吸收屏障,采用8%硫化钠(加入少量淀粉)涂搽小鼠腹部至皮毛湿润[13-15],约5 min后待皮毛变成黄色糊状后,立即用温水擦拭小鼠腹部至干净,可以较好避免硫化钠对小鼠皮肤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再饲养过夜,有利于小鼠腹部皮肤的恢复。选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参考肉桂中桂皮醛含量测定方法[11]127,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吸收液中指标成分的含量,计算透皮吸收参数,考察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桂龙凝胶膏剂的透皮效果。结果表明,5种透皮促进剂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其中1%薄荷脑和5%氮酮透皮促进效果最为明显。5%氮酮的外观和初粘力得分均稍低于1%薄荷脑,而且5%氮酮使桂龙凝胶膏剂持粘力发生大幅度的改变,持粘力得分增加40多倍。因此桂龙凝胶膏剂宜选用1%薄荷脑或5%氮酮作为透皮促进剂,为桂龙凝胶膏剂的进一步PE优选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1]张仲源,张惠生,张丽敏,等.促进透皮吸收的重要作用机理[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6):3-4.

[2]Femenla-Font A,Balaguer-Fernandez C,Merinob V,et al,Effect of chemical enhancers on the in vitro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of sumatriptan succinate[J].Eur J Pharm Biopharm,2005,61(1):50-55.

[3]张红芹,王建新,郝海军,等.三七总皂苷巴布剂中透皮促进剂的优选[J].中成药,2013,35(6):1180-1183.

[4]方睿,张海鸣,王成芳,等.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灯盏茶花素凝胶透皮吸收的影响[J].中成药,2012,34(6): 1174-1176.

[5]李鹏跃,陆洋,杜守颖,等.薄荷脑对葛根素体外黏膜的促渗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2,23(47):4425-4427.

[6]卢露,杨中林,孙明珍.几种中药挥发油对苦杏仁苷膜剂促透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成药,2005,27(3):342-343.

[7]马云淑,程欣,阎红,等.羌活挥发油对大黄藤素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J].中成药,2008,30(9):1298-1301.

[8]杨文婧,程昊,刘婷,等.连翘不同活性成分柔性纳米脂质体透皮给药研究[J].中成药,2010,32(4):577-581.

[9]张星一.透皮吸收促进剂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质控和评价方法[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4):273-276.

[10]李智勇,邱建永,欧阳炜,等.均匀设计法优选桂龙凝胶膏剂的基质处方[J].今日药学,2014,24(10):712-715.

[1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12]刘淑芝,费虹,汤亚池,等.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3):9.

[13]何梦婕,杨婷,杨漾,等.独一味巴布膏对急性软组织挫伤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2012,34(9):1797-1800.

[14]刘兰英,乔明,高峰,等.咳喘停贴剂穴位贴敷对慢性哮喘气道炎症大鼠肺组织T-bet、GATA-3 mRNA表达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6):550-553.

[15]张耀峰,方亮,金勇,等.酮康唑微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4,31(8):595-601.

(编辑陈明伟)

R859.1

A

2095-4441(2015)04-0062-04

2015-10-15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编号:20141029);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院级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1204);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3B040200040)

李智勇(1977-),陕西渭南人,博士,副主任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制剂及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猜你喜欢

薄荷脑膏剂桂皮
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凝胶镇痛贴中薄荷脑的含量
桂皮多酚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清咽滴丸中薄荷脑含量测定
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的优化及其体外释放度
HPLC法测定桂皮中的cinnamtannin D-1和cinnamtannin B-1
桂皮水除口臭
桂皮水除口臭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雄黄乳膏剂的处方组成
中药油膏剂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
糖尿病足溃疡中药油膏剂研制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