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15-09-28张洪艳桑丹夏士艳张亚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剖宫产

张洪艳 桑丹 夏士艳 张亚军

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张洪艳 桑丹 夏士艳 张亚军

目的 探究剖宫产患者行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76例行剖宫产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疼痛等情况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7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值得临床推广。

剖宫产;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剖宫产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分娩方式,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剖宫产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 其发生机制是由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脱落引起的血管狭窄或闭塞, 使其灌流的组织器官发生缺血性改变, 或是出现相应的技能障碍, 属于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2]。当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时,可直接引起肢体坏死等现象, 当栓子脱落时可直接引起脑栓塞、肾栓塞及肺动脉栓塞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相关研究表明, 对行剖宫产的患者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4]。为对此说法进行研究论证, 本院特对两组剖宫产患者实施了不同方法的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76例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8例。观察组患者最小年龄21岁, 最大37岁, 平均年龄(28.34±3.78)岁;体重52~68 kg, 平均体重(58.68±3.11)kg;其中初产妇23例, 经产妇15例。对照组患者最小年龄22岁, 最大38岁, 平均年龄(28.54±3.72)岁;体重51~68 kg, 平均体重(58.59±3.07)kg;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16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手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嘱咐患者以去枕平卧位进行绝对卧床休息, 并以6 h为间隔进行定期的翻身活动, 12 h后可以缓慢坐起, 24 h后可于床边进行适当的轻度活动, 并帮助患者于乳房、会阴及全身皮肤等出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对患者的体温变化进行定期观察与检测, 并注意保持患者排便通畅。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 ①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剖宫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讲解, 并告知患者相关的手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嘱咐患者在生活中避开相关的危险因素, 便于患者对该疾病产生相应的了解;②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进行饮食搭配的过程中, 应以科学的方式将饮食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尽量以高蛋白、易消化、清淡、低脂的饮食为主, 日常注意对水分的补充, 提高蔬菜水果的食用量, 便于使粘稠的血液得到稀释, 同时忌油腻, 戒辛辣,保持排便通畅; ③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所居住的病房进行一定的环境管理, 例如打开窗户, 使室内保持通风状态, 同时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5~30°, 防止患者因温度过低而引起血管痉挛, 使血流速度过慢而引起血栓形成;④输液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 应尽量以上肢静脉留置针为主, 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静脉血管, 避免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下肢肿胀疼痛的发生率作为相关指标, 并进行对比。

1.4 满意度评价标准[3]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自设问卷调查表, 调查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患者经护理后基本无任何相关症状出现, 且术后恢复较快;基本满意:患者经护理后存在轻微症状, 但经调整后得以恢复;不满意:患者经护理后相关症状仍较为严重, 调整无效。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相关症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下肢肿胀疼痛的发生率为2.63%,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相关症状发生率对比 [n(%)]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行剖宫产术进行分娩的人数逐渐上升, 如何对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也成为了剖宫产中关键的问题之一[5]。结合本次研究与相关文献资料,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栓塞形成的主要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行剖宫产术后, 出于对疼痛的恐惧而没有尽早进行相应的术后活动, 而选择长时间卧床, 导致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形成;②患者处于妊娠期时, 血液出现高凝聚显性,且血浆纤维蛋白的浓度出现显著增高, 大大提高了栓塞的几率[6];③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后, 周围血管出现扩张现象,加上长时间卧床等因素的影响, 下肢静脉回流受到严重的阻碍, 直接导致了大量血细胞积聚现象的产生[7], 造成静脉壁损伤现象, 致使大量有形物质沉积于血管壁上, 最终引起血栓。护理干预是一种针对性的护理模式, 从引发下肢静脉栓塞形成的根本原因进行护理, 可在应用中起到对症下药的护理效果[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下肢肿胀疼痛的发生率为2.63%,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剖宫产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值得临床推广。

[1] 雷友金, 李艳芳.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吉林医学, 2014, 35(13):7051-7053.

[2] 付玲.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分析.中外医疗, 2013, 32(14):161-162.

[3] 毛莉.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分析.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3):84-85.

[4] 钟夏莲.围产期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的作用.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14):1776-1777.

[5] 杨根花.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1):148-149.

[6] 汪艳红, 金琍文, 张庆华.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12):1107-1108.

[7] 江珍云.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探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16):1245-1246.

[8] 张秀梅, 侯娜.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护理体会.吉林医学, 2014, 35(12):2648.

Investigation of effect b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cesarean section


ZHANG Hong-yan, SANG Dan, XIA Shi-yan, et al.Daqi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Daqing 163000, C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 b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esarean section patients for preven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surgery.Method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receiving cesarean s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Satisfaction degree and incidences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lower extremity swelling and pai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 of nursing as 94.74% than 76.32%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it also had much lower incidences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lower extremity swelling and pain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Implemen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esarean section patients can provide certain prevention to occurr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Cesarean sec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163000 大庆市人民医院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148

2015-06-10]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剖宫产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