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微创手术临床效果分析

2015-09-28栗志弘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骨瓣清除率血肿

栗志弘

脑出血微创手术临床效果分析

栗志弘

目的 观察脑出血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 每组50例。微创组实施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 传统组实施大骨瓣开颅手术。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血肿清除率、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0%, 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4.0%;血肿清除率高达96.0%, 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0.0%;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传统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微创手术疗效确切, 跟传统手术对比效果更为显著,血肿清除率更高, 有利于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且术后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脑出血;微创手术;临床效果

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 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严重类型。其是脑实质内血管出现破裂所出现的出血现象, 由于颅内压骤然升高, 患者经常伴随恶心呕吐、头痛现象[1], 如不及时进行抢救, 患者将出现丧失意识的情况, 危及到生命安全。为了观察微创手术的疗效, 本研究选取相关病例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脑出血患者10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每组50例。传统组患者中, 男24例, 女26例;年龄67~80岁, 平均年龄(70.24±4.32)岁 ;体重45~80 kg, 平均体重(62.34±6.13)kg;患者出血部位为:丘脑出血8例, 脑室出血2例, 基底节区37例, 小脑出血3例。微创组患者中, 男25例, 女25例;年龄67~81岁, 平均年龄(70.34±4.19)岁;体重44~82 kg, 平均体重(62.63±6.13)kg;患者出血部位为:丘脑出血8例, 脑室出血3例, 基底节区35例, 小脑出血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组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微创组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所有患者行头颅CT后确定切口部位和血肿所在位置, 术前对患者行全身麻醉, 在标记部位距离皮层最近的位置进行切开, 注意避开重要的脑部功能区域和脑部大血管, 切开后用撑开器撑开, 进行颅骨钻孔并扩大成3 cm×3 cm的骨窗, 探针到达血肿腔后缓慢抽吸将血肿液清除。在硬膜处作“十”字切口并进行悬吊, 置入显微镜, 在显微镜直视下逐层清理血肿, 并注意避开功能区域和大血管,血肿清除完毕后, 如果有活动性出血, 则以电灼将活动性出血止住。将血肿清除完毕及活动性出血止血后, 在血肿壁贴附明胶海绵, 并进行留置引流。

1.3 疗效评价标准 日常生活评价按照Barther指数计分进行评定, 其中评分0~20分为完全依赖, 21~61分为严重依赖,62~90分为中度依赖, 91~99分为轻度依赖, 而100分则为独立[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血肿清除率、日常生活能力与传统组比较均有明显优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和血肿清除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 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 指数比较(±s)

注:治疗后与传统组比较, a 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微创组50 42.56±2.53 30.17±2.53a传统组50 42.23±2.76 28.23±2.37

3 讨论

脑出血起病急、进展快, 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在现代诊疗技术不断改善提高的情况下, 虽然患者的生存率得以大大提高, 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致畸致残率仍较高。在出血量较大的情况下, 需要通过迅速清除血肿来实现缓解降低颅内压, 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 改善脑脊液循环的效果[3,4]。

虽然临床常用大骨瓣开颅手术, 其治疗有一定效果, 但创伤也比较大, 容易带来较多的术后并发症, 不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而微创手术中的小骨窗手术则具有微创, 切口小,创伤也小的优点, 可以在显微镜直视下进行操作, 有利于避免大血管和其他功能区, 避免带来较大的损伤, 且血肿清除率更高, 有利于彻底清除血肿, 避免骨瓣切除, 有利于脑部神经功能的保留, 对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有很大意义[5,6]。

在本次研究中, 微创组实施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 传统组实施大骨瓣开颅手术, 结果显示, 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0%, 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4.0%(P<0.05)。

血肿清除率高达96.0%, 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0.0% (P<0.05)。说明微创治疗效果确切, 且微创操作安全性高。且从日常生活能力来看, 治疗后生活能力改善幅度明显高于传统组, 说明微创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 脑出血微创手术疗效确切, 跟传统手术对比效果更为显著, 血肿清除率更高, 有利于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且术后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1] 张斌, 徐芳, 陈伟, 等.高血糖与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性.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4, 22(6):411-415.

[2] 刘玺昌, 张桂茹.颅内血肿微创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 17(6):650-651.

[3] 孙怀宇, 赛勇, 王越, 等.脑血管淀粉样变相关性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探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4, 30(5):512-514.

[4] 王立江, 张吉荣, 韩光良, 等.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短期疗效分析.现代医药卫生, 2015, 16(4):391-394.

[5] 马书明, 夏海龙.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的临床分析.激光杂志, 2014, 25(3):82-84.

[6] 赵修敏, 杨健军, 吕涌涛, 等.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23(19):5469-547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061

112000 铁岭市中心医院

2015-06-30]

猜你喜欢

骨瓣清除率血肿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