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

2015-09-27史惠忠

甘肃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人情味贴近生活语文教学

史惠忠

【关键词】 语文教学;贴近生活;人情味;

做人;教学形式;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6—0094—01

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并尽量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生活。所以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运用各种方式去还原、描述生活的本身,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透过语言文字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呢?

一、 教学语言要具有人情味

有人说,完善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诗歌语言的精炼,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这是一种几近苛刻的要求,对于我们来说遥不可及,而这几近苛刻的要求似乎又该成为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姑且不说我们的教学语言要如何精炼、生动、活泼、优美、传神、风趣、雄辩,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用语,我们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学语言要具有人情味。情在言先,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灵魂。同一句话,因为声高、语调、语态的不同,能够有赞扬、挖苦、讥讽、敷衍之意。课堂上教师要注重用带有人情味的语言激发情感,传递关心与关注,这对创设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具有促进作用。

二、结合生活教语文教做人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拼音、辨字形、练造句、分段概括段意,语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陶冶学生的心灵,教会学生做人做事。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无不浸透着真、善、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理。如,在教学《生命生命》时,笔者让学生品读文中三个热爱生命的事例,结合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谈谈对这些话的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说说读后感受,然后让学生读最后一句话,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多种方法丰富教学形式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同样应该千姿百态。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那么学生在单一的课堂形态中所形成的技能,是难以适应生活对语文的全方位需求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形式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该向课外延伸、拓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去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竞争能力和挫折能力等,让生活中必备的基本素质,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操练。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开展美文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后诵读自己感兴趣的美文,并谈一谈阅读的感受、阅读的作用等等。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还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可谓一举多得。

四、根据实际布置各种作业

这里的作业主要指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的作业,这些作业往往对学生的语文实践具有指向性。这种目标明确的作业能够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布置时可分为三种:一是观察性作业。二是印证内容。三是扩展知识。观察性作业主要是熟悉了解。如,学习《陶罐和铁罐》后,要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家里所用的陶罐和铁罐有什么不同,特别是旧的陶罐与铁罐有什么不同。印证内容的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得到结论。如,学习《火烧云》后,请学生观察晚霞的变化,主要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扩展知识的作业主要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如,教学《新型玻璃》后,请学生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玻璃新产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教学时,应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人情味贴近生活语文教学
充满人情味的雅量
消费导刊:面向市场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人情味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幸福的人
浓浓的人情味——记中华情老年公寓护理员郝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