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实现“减负增效”

2015-09-27王建平

甘肃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减负增效中小学生

王建平

【关键词】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负增

效;教学方式;家校沟通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6—0023—01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中国教育中的“顽疾”,这一现象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而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找出“减负”的突破口,从点滴做起,真正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落到实处。

一、学校要把减负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减负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减轻课业负担的目标,解放学生,把时间、空间、健康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让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发展。因此,学校要不断完善评价机制,落实国家对素质教育的相关规定,减少考试次数。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控制学生课内外作业量,真正做到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以教育评价改革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突破口。进一步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着力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成长评价体系,继续完善“等级+激励性评语”的方法。要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全面性,为学生的发展设置多把评价的尺子。不单纯以学科考试成绩评价教师,不给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改变现有的评价方式,为学生健康成长打开更广阔的通道。

二、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所在

1. 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改变那种靠加班加点、机械重复、题海战术的低效方式去获取质量,而要把打造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2. 教师要把课堂作为提高质量的主渠道,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勇于发言、敢于争辩,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直观教具、实验操作等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力争把知识消化在课堂之内,这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方法。

3. 教师要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这是减负增效的根本所在。

4. 教师要切实加强作业管理。作业和练习的多与少是学生课业负担重与轻最直接的反映。布置作业不能一刀切,方式要灵活多样。

第一,作业要分层布置,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类型与作业量,使好中差学生都能获得由完成作业带来的喜悦和成功的体验。

第二,作业的形式宜多样化,作业既要有文本性的,比如阅读课外书籍、查阅资料等;又要有活动性的,比如观察与参观、动手操作、家务劳动,社会访谈与调查等。

第三,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作业时间及作业难易程度,让他们始终保持快乐学习的状态。

三、确保学生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拥有一片自由的蓝天,是落实减负增效的内在需求

学校要认真落实“两课(体育、艺术课)两操(广播操、眼保健操)两活动(课外文体活动)”。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安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学校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可做出具体规定,保证学生在课间、节假日和寒暑假的休息,指导学生自主地支配好课余时间。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真正落实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要求,确保学生每天在校有1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要正确引导、合理安排学生在校与在家学习、活动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力所能及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能力。

四、加强家校沟通,创建健康的育人环境,是减负增效的根本保证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兴趣爱好,一方面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引导,反对增加学生负担的补习班以及繁多的兴趣技能培训班,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支配自己的活动,真正为学生“减负”。

家长也要更新教育观念,合理定位对子女的期望值,重新认识家庭教育的功能,密切配合学校进行家庭教育。家长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和活动,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明确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和减负的意义,为子女创造一个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宽松环境,有效减轻子女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减负增效中小学生
减负背景下学困生课业负担问题反思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初中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新探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过重课业负担”是概念,还是判断?——针对“过负”概念及其直接目的的探讨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