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解读文本之方式开展作文教学

2015-09-27恽理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9期
关键词:文本教材作文

“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学习水平的综合反映。”教师和学生深深感到写作是一项费时费力却难以奏效的工作。

一.饱受诟病的作文教学

现阶段,教师、学生、社会都对作文教学不满。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1.缺乏可操作的写作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优秀的教材应具有可操作性。目前的写作教材在这方面普遍弱化。以苏教版选修教材《写作》为例,它倾向于生活化、人文化,操作性不强。表现在具体的操作板块“写作实践”部分,设计的题目太空,缺乏梯度,很难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

2.作文训练缺乏系统。作文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急功近利,初始年级训练就照搬毕业年级的训练模式,没有分层,缺乏完整细致的规划,结果花了时间不见成效。

3.作文指导低效。目前我国的作文指导普遍重写后,轻写前,忽视写中。写前只提要求,写作过程中一般不指导,认为这样会打断学生的写作思路,不容易暴露作文存在的问题。作文完成后,教师花大力气批改评讲。这种指导方式,直接导致学生无方法作文,遇到困难时得不到有效的帮助,进而漠视事后教师提出的建议。

二.从实际出发的文本解读方式

同一篇文章,教师不同,解读方式不同,但都遵循一个原则,即尊重文本,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1.符合学情的解读方式。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化身为读者、教育者,结合学情寻找一种符合认知规律的方法。解读时,一般先整体后局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研读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写作技法等。如果整体感知较难,教师会寻找突破口,由点带面,引导学生把握整篇。这种解读方式,遵循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易于学生接受。

2.解读中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若预设问题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师会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将原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朝答案靠拢;或通过举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引导学生再读文本,通过阅读找到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者轻松,学者有信心,教学效果不错。

三.以解读文本之方式指导学生写作

文本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吸取知识信息的资源,广义的文本不仅指语文教材,还包括课外读物、学生习作等等。阅读是理解、吸收,而写作则相反,它是表达、倾吐。以解读文本的方式指导写作是系统内的借鉴、循环。

1.遵从认知规律,整体入手,一篇多作。作文应先让学生学会完整表达意思,再要求其准确、精彩地表达。同题不同要求的训练,易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我爱的他(她)》为例:

四次训练后,一篇作文基本合格,学生能从中找到写作的动力和方向。

三.加强写中指导,重视写前、写后指导。作文教学有两种模式:一是弱点模式,一是发展模式。现有的写作指导属于前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作文前,教师应像解读文本那样以学生的身份设想“我最希望老师在这方面交给我什么方法”,如细节描写,什么是细节,是不是字数多就是“细”,怎样才能“细”,有了这些问题作导引,教师才能把握指导方向,找到合适的方法,这样的写前指导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写作过程中,学生常会碰到各种问题,这时教师不应置之不理,而应像解读文本时那样伸出援手。如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拟好了观点却为找不到合适的例子苦恼,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看教材,从课文中找例子。还可以简要口述一个事例,引导学生联想多个相关的事例。思路打开了,写作也能顺利进行。这比单纯的写后提供事例,指出其论证上的缺点的效果要好很多。

教师若像解读文本那样认清现状,放低姿态,探寻合适的指导方法,相信作文教学的春天不会远。

恽理霞,语文教师,现居江苏丹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教材作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