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发展探讨

2015-09-26朱丽

现代计算机 2015年22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教学资源基础

朱丽

(武汉音乐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武汉 430060)

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发展探讨

朱丽

(武汉音乐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武汉430060)

0 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的一部分,肩负着人才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满足社会各领域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需求和增强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教育部高等院校计算机指导委员会[1]对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推进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促进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加强对学生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目前,不同的高等院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方案,不同的专业方向对计算机知识储备和技能有不同的需求。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音乐类艺术院校公共必修课的重要部分,即要体现文科类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还要承载着音乐专业的特殊性。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与音乐艺术相融合以及如何改革与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教学工作者函待解决的问题。

1 音乐类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情况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专业学科彼此渗透,融合的愈加密切。以上世纪80年代MIDI技术为例,其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就给音乐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音乐与计算机绘谱软件应运而生。然而,如何将音乐类艺术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音乐专业学科相结合,充分体现出学科的前沿性与交叉性特点,使学生既能成为出色的专业人才,也能成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是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这要求教学工作者需根据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应用的需求,从宏观上统筹规划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体系结构和内容设置,使计算机技术与专业学科间的关联更加合理化,更加符合艺术院校计算机教育的本质和社会的期望[2]。

音乐类艺术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轻通识,加之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视程度不高。然而,当今社会就业面远远超过专业宽度,计算机技术渗透力度大,社会分工细,职业选择范围广且变动更加频繁,毕业生只有具备更加全面的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计算机通识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此外,教学对象个体差异大、教学学时安排有限、教学内容统一以及教学资源赶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这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第二大问题。

以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例,课程分两学期完成,每学期36课时,上学期重在理论知识和基础软件应用方面,下学期重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教学模式为专业分班统一授课,理论与上机实训一体,每位教师均承担所分配班级一年的教学。该模式下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和共享资源有限,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也很难持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 计算机基础课程“2+X”教学模式

要解决现阶段音乐类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首先需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统一专业集中式教学改成分层分类需求导向式“2+X”教学,加大上机实训比重,重组课程结构和教学团队。其中具体课程结构设置如表1所示,“2+X”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分为:基础型+提高型+(发展型/兴趣型)、提高型+发展型+(兴趣型);教学团队由面向基础型、提高型、发展型和兴趣型教学的教师组成,并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参与课题项目的研究与教学情况的交流。

目前,我院正全面推进课程结构和教学团队的重组,以及新的教学模式的试行,在保持原先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由两学期教学的基础上,追加多门发展型和兴趣型课程,加大在校学生的选择空间,并将必修范围内的课程由每学期36课时增加到48课时,以期来满足学生个体学习的需求和享受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促进我院教师共同学习,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规范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表1 课程结构设置

3 音乐类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发展方案

要推行改进的教学模式,需构建一套全面的测评系统,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真实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分类。该测评系统应具备四大模块: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操作题,涵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难度与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水平相当。测评系统的构建可由计算机课程教学团队共同承担,并在每学年开课之前组织学生进行测评,依据测评结果设置好学生后续学习课程,做好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便是课程考核,它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态度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也能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以我院为例,为充分配合改进的分层分类需求导向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采取弹性的考核方式。首先考核内容要体现专业特色和教学中的重难点,其次考核项目中加入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表现情况,最后要加大任课教师的成绩设定主控权以及成绩评定权,即课程承担教师可自行安排和设置所授班级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评判,相关考核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考核方案

根据我院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包含的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而教学对象则面向一群思维活跃、个性时尚、注意力容易分散的艺术类学生,要想调动该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潜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不断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并针对学生特点拓展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目前,我院推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如下:(1)教师首先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然后以案例驱动教学法展开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理解掌握章节重点知识;(3)再以项目推动教学法检验教学效果,主要是通过上机练习,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4)最后以小组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回顾、评价与总结,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培养其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我院现拓展的教学手段有:(1)教师通过多媒体演播技术和电子网络教室系统,组织计算机课程教学,让学生在体验计算机技术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2)课程教学团队精心策划和组织了“崇文杯”计算机信息技能大赛,并积极将其树立成为一个品牌在校内逐年推广下去,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为我院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3)教师利用手机微信平台,与学生建立互动,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相关疑难问题。

除了上述已有教学手段外,我院教学团队还着力于拓展其他教学手段,包括:举办计算机技术与音乐艺术相融合的前沿知识讲座和各类竞赛活动,鼓励和组织学生多参与校外的各类计算机相关大赛,如文艺演出海报制作大赛、音乐作品网站制作大赛、音频编辑与制作大赛以及影视作品大赛等,带领学生创办和发展各类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联的社团,如动漫社团、音像社团和影视社团等。

艺术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正处在一个转折时期,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充当了更多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课程建设的规划者,课程发展的推动者,也是课程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者。只有不断加强教师的师资水平,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这要求教师需:(1)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2)积极参与课题教学研究,根据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专业需求,即时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最新的教学资源,促进课程的建设与长远发展;(3)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以科研指导教学,积极参与课程教材的编写,将教学经验融入到书本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4)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艺术院校或高等院校艺术院系沟通交流课程建设和教学情况,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更好地服务在校学生。

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学时少,教学内容涵盖范围广,优质教学资源匮乏,课程后期实用性和可拓展性强等特点,往往课程结束后,学生依旧对所学内容很感兴趣,但脱离了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大环境,学生的后续再学习缺乏了动力。因此,教学团队应积极开展院级计算机课题教学研究,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能沟通交流的探索发现式学习环境,实现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将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模式改变成学生自发的学模式。现阶段与今后我院教学团队开展的课程教学研究中,除了教材的编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外,还将着力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该学习平台将用于分享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传播校内各类活动资讯,其模块功能结构图见图1所示。

图1 网络学习平台的模块功能结构图

4 结语

改变现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将计算机技术与音乐艺术相融合,既满足学生共性的基本要求,也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是音乐类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而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全面的测评系统与弹性的考核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网络学习平台,是实现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我院教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在教学资源构建上已初见成效,下一步会加强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以更好地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1]贾凌,田爱奎.本科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0):47-50.

[2]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1-262.

[3]张莉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2):243-244.

[4]张晶.美术类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效性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07):26-28.

5]程向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与专业相结合[J].计算机教育,2012(01):100-104.

Computer Basis Teaching;Music;Art Academy;Course Construction

Disscu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Basis Course of Art Academy

ZHU Li
(Department of Public Basic Courses,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Wuhan 430060)

1007-1423(2015)22-0047-04

10.3969/j.issn.1007-1423.2015.22.012

朱丽(1984-),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2015-06-09

2015-07-30

针对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和专业特点,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适合音乐类艺术院校的“2+X”教学模式,并进一步探讨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方案。

计算机基础教学;音乐;艺术院校;课程建设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professional features of computer basis course of music art academy,analyzes the problem of the course,proposes a“2+X”teaching mode for music art academy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scheme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basis course.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教学资源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