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载三十四)了解器乐老师的特点建立良好的教学沟通

2015-09-26周海宏

音乐生活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学琴曲子钢琴

文/周海宏

(连载三十四)了解器乐老师的特点建立良好的教学沟通

文/周海宏

(二)关于教学曲目的安排

前面我已经说了留什么作品,是反映教学水平高低的非常重要的参照点,孩子该弹什么作品,哪个作品具有哪方面的训练意义、教学价值,这是非常复杂的判断,在布置作品的过程当中,老师有很多因素要考虑。

但是我确实见过这样的家长,老是希望老师能够给孩子留难一点的作品。老是希望孩子能够学大一点作品。一些家长,特别是一些音乐学院附中学生的家长,陪孩子从小学琴,他们多年在学琴圈子里面打拼,对圈子的学生比较了解,对各种各样的成功案例也比较清楚,时间长了以后,也觉得自己比较有经验,对专业方面的事也比较有判断力了,就好像是久病成医的患者,觉得自己可以当医生了,主意特别大,特别是那些付出成本很高,付出代价很大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期待也是非常之高,再加上郎朗、李云迪这些光辉形象的参照使有些家长按捺不住,希望孩子尽早成名。在这种心态下,有些学生的家长就显得非常强势,要求老师一定要给孩子布置什么作品,要求老师一定要让孩子参加什么比赛,老师布置的哪首曲子太浅了,某个孩子都练什么曲子,为什么不能给我们孩子练,严重地干扰了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安排,最后引起教师的反感。

我在学校就了解到有这样一个家长,他的孩子非常有能力,是那段时间里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才华最突出的好苗子,所有人都对他寄予厚望。这个孩子的家长非常急功近利,在孩子小学五年级时,家长就让他弹研究生才应该学习的作品,我听过他在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的时候演奏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和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但是,我觉得他仅仅是把音符弹出来了而已,存在的问题太多,如果他演奏这么艰深的作品,想解决他的问题,根本就不知道从哪下手。

没多久,孩子转到我们学校一位全国著名钢琴教授门下学习,家长以为这个教授可以快速带孩子出成绩,没有想到这个教授接手孩子以后,一下子把曲目的难度大大降低,让他弹斯卡拉蒂奏鸣曲和克拉莫练习曲,这就好比从博士生难度,降到小学5年级。因为老师觉得这个孩子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这么小的年龄,应该重视打基础。我和这位教授很熟,我跟这位教授说,您现在的做法,与我当时听孩子考试时产生的想法是一样的。但是家长非常的愤怒,也不知道他是觉得教授不识才,把他们家孩子当成普通学生教了,压制了孩子的发展,还是他觉得孩子弹这么简单的曲子很没面子,怕别的学生比他们家孩子考试的分数高?为了给孩子练什么曲子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你想想,连这样中央音乐学院顶级水平的教授他都觉得不配教他们家孩子,最后,也不知道这个孩子去了哪里,反正是附中再也见不到这个孩子了,等到孩子17岁的时候传来消息,现在这个孩子什么都不是,也不弹琴了。而这个孩子,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人们都期待着他能够成为一个杰出的大钢琴家,但到了17岁已经彻底不学钢琴了。家长的不明智,彻底毁了一个天才级的孩子,所以,在孩子的学琴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该学什么乐曲,不该学什么乐曲,一个曲子什么时候该通过,应该弹到怎样的质量,什么时候放宽要求放过去,什么时候抓住不放,一定练精等等都有很复杂的分析与判断。就好像一个医生判断一个病人,该吃什么药,该用多大剂量,什么时候该加药,什么时候该减药,判断很复杂,病人家属不要对医生横加干涉。

如果你实在对教师的教学安排不放心、不认同,我建议你,宁可去换一个老师,也不要干涉老师的教学安排。

家长应要求教师尊重并听从自己意见的事

以上讨论的事情,都属于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事情,这都是需要家长充分尊重教师意见的事情。但在学琴过程中,也有一些事情,是家长应该向老师提出要求,教师也应该尊重家长意见的。我认为以下这三条是最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让老师明确知道的。

(1)不能向孩子说粗话,不能辱骂、贬损孩子。

(2)绝对不能体罚孩子。

(3)不能在人格、基础条件和能力方面贬损孩子、否定孩子。

以上这三个要求,应该是在孩子跟教师学琴前,就事先和教师沟通好,并达成共识的。虽然这是家长的一个硬性要求,但是如何委婉、得体地让老师了解,并很愉快地接受这样的要求,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社会经验,都有自己的沟通策略,如果老师明白你的意图,但就是不愿意接受的话,那么不管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你都应该去换老师。

我很想在这里提醒家长朋友们:

类似于音乐、戏曲、体育、杂技这些行业,在传统行业科班教育中,经常采用辱骂、体罚、贬损的教育方式,一直遗留到现在,还有些器乐老师仍然沿袭着这些陈旧的野蛮做法。我在前不久就遇到这样的一件事,有一位教师,据说一直有体罚学生的习惯,而这个老师的学生们,都习以为常,自然接受,其中一位学生的家长,却不能容忍,但是由于自己的孩子小,一直没有落在孩子头上,也没有和老师说,有几次教师小不其然地凶了一点,动作粗鲁一点,孩子虽然害怕,但也没受皮肉之苦,家长也觉得属于老师严厉,没有提出意见,终于有一天,孩子被打伤了,不想学琴了,家长才重视起来,把后果搞得很严重。

所以我建议家长朋友,应该在开始学琴前,就提前把自己这方面的要求与教师有一个沟通,就像打预防针一样,提前沟通,就会避免老师真地出现这种行为。弄得后果不好收拾。

总之,良好的沟通是健康学琴的重要基础,也是规避问题的重要前提。我们家长既要了解教师自身的特点,也要了解学琴教学的特点,对这些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就可以在沟通中采用比较好的策略,最后建立良好而愉快的师生关系、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其实我特别想说的是,琴童家长与教琴老师之间是可以建立一种特别亲密的关系的,我本人经历了几个钢琴教师,这种一对一教学所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是最密切的,情感是最深厚的,他们都成为最受我父母敬重、欢迎的朋友,而我教过的孩子的家长,有些已经保持了20多年的友谊。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建立愉快的学琴氛围,还能建立朋友的友谊,扩大了社会交往的圈子,对师生双方都能带来学琴之外的裨益。

(责任编辑 张晓燕)

猜你喜欢

学琴曲子钢琴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孔子学琴
有风吹过
吹曲子
纸钢琴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炀炀的“三心二意”学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