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1例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2015-09-26沙瑞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小脑脑病白质

华 平,陈 洁,沙瑞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210029)

近年来,随着私营企业的发展,工业胶水引起的中毒事件日益增多。工业胶水的主要成分是二氯乙烷(DCE),其异构体1,2-DCE为高毒类物质,易引发中毒。本研究通过对1例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期望能够提高人们对1,2-DCE中毒脑病的诊治水平。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1岁,于2012-7-20至2012-8-30日在某私营电动车厂打工,从事粘胶岗位,密切接触工业胶水,胶水为私营企业自行勾兑,有刺鼻气味,患者每天工作10-12h,车间缺乏通风设备,无任何防护措施。患者因“头痛头昏20天,加重伴发热15天,视物成双8天”于2012年9月13日入院。入院前20天,患者出现头痛,位于后枕部和右颞部,为阵发性胀痛,伴有头昏、乏力,每日下午多见,晨起缓解,未予重视,尚能坚持工作。15天前,患者出现发热,体温在38.0℃左右,同时头痛加重,呈持续性存在、阵发性加重,严重时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呈喷射样呕吐,伴有乏力、纳差、精神萎靡,在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输液治疗无效。8天前,患者出现视物成双,头痛剧烈,频繁呕吐,在当地医院查头颅CT示脑回肿胀,脑沟变浅,脑室系统受压、变小,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和小脑齿状核广泛对称性密度减低,诊断为“中毒性脑病”,予甘露醇脱水治疗后转至我院。

入院查体:体温37.0℃,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70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判断力均正常,双眼内斜位,右眼外展露白2mm,左眼外展露白5mm,向左凝视有左右复视,双侧视乳头色泽淡红,边缘不清,轻度隆起1.0D,生理凹陷消失,静脉轻度充盈,左眼颞侧小片状渗血,余颅神经(-),四肢肌力5°,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双侧病理征(-),共济运动和感觉检查正常,脑膜刺激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1.64×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2.2%;空腹血糖7.13mmol/L;尿便常规、凝血功能、抗核抗体谱、肝肾功能正常、肌酶正常、电解质均正常;免疫组合:免疫球蛋白E 208.0kU/L、补体C3 0.78g/L、补体C4 0.08g/L;甲状腺激素 T3 0.86nmol/L,甲状腺激素 T4 62.1nmol/L,游离甲状腺激素FT3 3.68pmol/L,促甲状腺释放激素0.23mU/L(低 T3综合征)。

器械检查:入院时脑电图示背景波为6-7Hzθ波,两侧大脑半球前部有高幅δ波、少量尖波,呈阵发发放,治疗1个月后复查脑电图完全正常;诱发电位示左侧脑干听觉传导通路功能障碍、右侧视觉传导通路功能障碍;腹部B超及甲状腺B超未见异常;事件相关电位示认知电位正常。

影像学检查:头颅CT(2012-09-11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回肿胀,脑沟变浅,脑室系统受压变小,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和小脑齿状核广泛对称性密度减低;头颅MRV未见异常;头颅MRA未见异常。入院后查头颅MRI平扫+增强:脑回肿胀明显,脑沟、脑裂变浅,脑室系统呈整体性紧缩、变小,脑干受压缩窄,环池消失,中线结构居中,双侧大脑半球白质(皮层下弓状纤维为主)、小脑齿状核和外囊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在DWI序列上呈高信号,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图1a-1h);头颅1H-MRS:两侧大脑半脑白质、小脑齿状核和外囊长T2信号,多个体素的N2-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值轻度下降,胆碱(Cho)、肌酸(Cr)值未见明显改变,未见乳酸峰、坏死峰;皮层区 MRS基本正常(图2a-2d)。

入院后诊断为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给予:① 吸氧、心电监护、绝对卧床;②脱水降颅压:20%甘露醇200ml,1次/6h;甘油果糖250ml,1次/12h;间断在甘露醇静滴后给予呋塞米5mg静脉推注;患者眼底水肿和外展神经受压始终未见明显改善,上述剂量维持1个月后始缓慢减量;③大剂量激素冲击:甲基强的松龙500mg/d,连用5d,以后每5d依次减为250mg/d、120mg/d和80mg/d,最后以60mg强的松口服维持,每周减5mg;④抗自由基、脑保护:依达拉奉、维生素E;⑤脑细胞活化剂:胞磷胆碱、三磷酸腺苷、辅酶A;⑥营养神经:B族维生素;⑦抗炎、抗渗出:七叶皂甙钠20mg/d。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20天时,复查头颅MRI提示脑回肿胀略有好转,脑沟较前加深,脑干受压情况较前好转,但脑室受压仍较明显,大脑半脑白质、小脑齿状核和外囊异常信号改变不明显。治疗1个月后,复查头颅MRI提示脑肿胀较前好转、脑干无受压、脑室受压较前有所好转,大脑半脑白质、小脑齿状核和外囊异常信号面积有所缩小、信号强度减弱(图3a-3d),此时患者无头痛、头昏等不适,外展神经功能有所恢复,但仍有视物成双,患者于2012年10月23日出院,嘱其院外继续口服胞磷胆碱和B族维生素。2012年11月23日来院随诊,诉视力轻度减退,检查见双眼球位置居中,右眼外展露白1mm,左眼外展露白2mm,向左凝视有左右复视,双侧视乳头色泽淡,生理凹陷存在,双眼视力0.6,复查头颅MRI同出院时无明显改善,继续口服胞磷胆碱和B族维生素。2013年12月6日来院随诊,诉视力未再进一步下降,检查见双眼球外展到边,头颅MRI提示脑组织无明显肿胀,大脑半脑白质、小脑齿状核和外囊异常信号基本消失(图4a-4d)。

图1a-1d T2WI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皮层下弓状纤维为主)、小脑齿状核和外囊长T2异常信号,脑干受压缩窄,环池消失;1e:DWI示皮层下、外囊的病灶为高信号;1f-1h:T1WI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皮层下弓状纤维为主)、小脑齿状核和外囊长T1异常信号增强后无强化。

图2a、2b 正常脑组织在头颅1H-MRS上的表现;2c、2d:大脑半脑白质长T2信号区域的N2-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值轻度下降。

2 讨论

2.1 一般资料 DCE有1,1-DCE及1,2-DCE两种异构体。两者皆为无色、易挥发、具有氯仿气味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DCE最初被用作麻醉剂、熏蒸剂;后被广泛用于纺织、石油、电子工业的脱脂剂,金属部件的清洗剂,咖啡因等的萃取剂及汽油的防爆剂等;现主要用作有机溶剂与粘合剂。1,1-DCE属微毒物质,迄今未见有关1,1-DCE引起中毒的报道。1,2-DCE属高毒物质,以呼吸道吸入中毒为主,主要靶器官是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

图3a-3d 治疗1个月后,T2WI示脑肿胀较前好转、脑干无受压、脑室受压较前好转,大脑半脑白质、小脑齿状核和外囊异常信号面积缩小、信号强度减弱。

图4a-4d 发病4个月后,T2WI示脑组织无明显肿胀,大脑半脑白质、小脑齿状核和外囊异常信号基本消失。

2.2 临床表现 1989年以前报道的1,2-DCE职业性中毒主要是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见于误服者或短时间内高浓度吸入,潜伏期一般为数分钟或数十分钟[1]。1989年以后报道的1,2-DCE职业性中毒主要是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见于较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1,2-DCE的患者,其临床特点[1]:①潜伏期较长,数天至数十天;②临床表现以中毒性脑病为主,突出表现为颅高压症,部分重度中毒者可有局灶性脑损害的表现,肝、肾损害极为少见;③多呈散发性发病;④起病隐匿,病情可突然恶化等。⑤ 部分患者颅压增高症状可反复出现。⑥死亡原因多为脑水肿并发脑疝。本例患者在接触1,2-DCE30多天时发病,潜伏期较长,同工种另一人无类似症状,病初表现为轻度头痛、头昏、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1周后颅高压症状明显,2周后出现外展神经受压的假定位体征和视乳头水肿,故临床表现符合亚急性中毒性脑病诊断。既往报道的病例多以颅高压症为主要表现,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癫痫发作、小脑性共济失调亦较多见于报道[2-4],偶见有合并视神经萎缩、再生障碍性贫血、应激性溃疡穿孔的报道[5-8]。本例患者早期视觉诱发电位即提示存在右侧视觉传导通路功能障碍,在发病3个月之后出现轻度的双眼视力减退,考虑其视力损害的机理可能有两方面:1,2-DCE的直接损害;颅内压增高导致视神经鞘内压增高,视网膜中央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增高,最终发生视神经损害。

2.3 影像学特征 1,2-DCE引起的中毒性脑病在影像学上具有特征性。文献[9,10]报道头颅CT显示两侧大脑白质对称性“蟹爪状”密度减低,弥漫性脑水肿,脑沟变浅,脑回肿胀,侧脑室受压变小。MRI对病灶的分辨率较CT明显增高,表现为[9-12]:①病灶部位:对称性损害两侧的大脑半球白质(以皮层下弓形纤维受累为著)、小脑齿状核、外囊、苍白球、豆状核和丘脑。②病灶信号特点: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较明显高信号,DWI呈高信号。③病灶占位效应:脑组织呈弥漫性肿胀,中线结构居中,脑回肿胀,脑沟、脑裂变浅或消失,脑室系统呈整体性受压紧缩。本例患者头颅MRI显示两侧大脑半球皮层下弓形纤维呈“火焰状”、“蟹爪状”长T1长T2信号,两侧外囊病灶呈圆弧形长T1长T2信号,两侧小脑齿状核呈“肾形”长T1长T2信号,DWI上均为高信号,增强后未见病灶强化,这符合1,2-DCE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特点。目前关于1,2-DCE中毒性脑病1H-MRS表现的仅有1例报道[9]:病灶 NAA/Cr比值明显降低,而Cho/Cr比值升高。NAA位于成熟神经元内,是神经元内标志物,NAA下降见于神经元的损害;Cho是细胞膜磷脂代谢成分之一,是髓鞘磷脂崩溃的标志,Cho升高见于脑肿瘤和急性脱髓鞘疾病;Cr是脑代谢的标志物,Cr波峰比较稳定,不随病理改变而变化,常用作内标准。本例患者病灶区的NAA值轻度下降,Cho、Cr值未见明显改变。其NAA值降低提示存在一定程度的神经元的损害,使NAA的合成减少。其Cho值未升高可能因: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应用后影响Cho的水平;患者于2012年9月29日行该检查,此时已发病1月余,髓鞘崩解释放出的Cho已被清除。

2.4 诊断及鉴别诊断 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既往文献,总结其诊断要点如下:①短期接触较高浓度1,2-DCE的职业史,接触的原材料中含1,2-DCE,现场空气中l,2-DCE浓度超过职业卫生标准的限值(15mg/m3);② 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③出现特征性影像学表现;④ 患者的头发、血液、尿液中可检测到1,2-DCE[13,14];⑤ 排除其他病因所引起的类似疾病。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苯中毒,临床上有有机溶剂职业接触史和大脑半球白质、苍白球受累。但其大脑半球白质病灶信号改变常较轻微,且主要损害脑室旁白质,而非弓状纤维。②CO中毒,临床有CO中毒病史,MRI表现为两侧苍白球对称性异常信号。③多发性硬化,MRI表现为垂直于侧脑室的卵圆形长T1长T2信号,活动期增强有强化。④海洛因所致海绵状白质脑病,有明确海洛因接触史,尤其是烫吸史,MRI显示两侧小脑半球白质呈大片蝶翼样异常信号,脑干被盖部、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双侧大脑半球后2/3顶枕叶深部白质,弓状纤维不受累。⑤艾滋病,MRI表现为脑内散在分布的、大小不等的长T1长T2信号,血清HIV抗体检测可资鉴别。

2.5 治疗转归 1,2-DCE中毒性脑病无特效解毒药,目前国内报道的文献[1]均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吸氧、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冲击、抗自由基和脑保护、脑细胞活化剂、控制癫痫发作、控制精神症状、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本文采取的治疗方案基本与之相同,有以下几点需强调:①脑水肿的治疗:脱水剂的使用要全量、联合、长程、缓慢减量。文献报道的疗程多在1-2月,减量需谨慎、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加重及时追加。②高压氧治疗:既往对高压氧治疗的认识不够,少数文献[4,5]报道高压氧用于意识障碍、癫痫、视力障碍患者的疗效良好,维持2个月以上的治疗能显著改善症状。方秀华等[5]报道了1例双眼失明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视力完全恢复。本例患者在发病3个月之后出现视力下降,考虑与颅高压持续时间较长有关,如能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可能会预防此后遗症的出现。李斌等[15]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后期指导功能锻炼的综合性治疗方法,疗效显著优于仅给予常规治疗,进一步证实高压氧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③最近的一项临床研究[16]显示,硫辛酸可促进1,2-DCE中毒性脑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硫辛酸属于维生素B的一类化合物,被称为“万能抗氧化剂”,这与既往清除自由基的治疗策略是一致的。

在中小型企业密集的东南部地区,1,2-DCE所引起的亚急性中毒性脑病已屡见不鲜,但当地医院往往对该病认识不足,在短期的脱水治疗后即匆匆让患者转至上级医院,更有甚者在病情初有好转后即轻率终止治疗。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当地职业性1,2-DCE中毒的诊治水平,而且可能延误患者的病情。针对有1,2-DCE接触史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头颅CT和MRI检查,这对1,2-DCE中毒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能够指导医生尽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遵循“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防止复发”的原则处理脑水肿,并通过动态观察MRI的变化来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和随诊患者的预后。这将大大预防1,2-DCE中毒带给患者严重的后遗症和降低死亡率。

[1]李来玉,陈秉炯,黄建勋,等.1,2-二氯乙烷职业中毒近十年的研究概[J].中国职业医学,1999,26(6):44.

[2]钱传忠,陈卓友,恽文伟,等.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八例临床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6):467.

[3]张巡森,孙道远,陈卫杰,等.1,2-二氯乙烷亚急性中毒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9,27(7):439.

[4]王秋莎.高压氧综合治疗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三例[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5,12(3):192.

[5]方秀华,吕林娟,杨彦楠.二氯乙烷中毒致视力障碍一例报告[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1):76.

[6]曹春燕,孙素梅,张秋玲.1例重度1,2-二氯乙烷中毒临床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7,20(1):25.

[7]王炳森,王 韵.1,2-二氯乙烷中毒与再生障碍性贫血[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3,21(2):127.

[8]刘宪斌.二氯乙烷中毒合并应激性溃疡穿孔1例报告[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7,20(5):305.

[9]刘 靖,朱希松,高 欣,等.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9):1317.

[10]林海勇,杨志辉.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CT和 MRI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5):628.

[11]赵风玲,郑功远,苏冬梅,等.重症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临床表现及头颅 MRl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0,28(3):235.

[12]易海玲,陈剑贤,孙占友,等.DWI对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附7例报告)[J].放射学实践,2011,26(11):1153.

[13]路 明,冯加纯,张汉义,等.以肌阵挛癫痈持续状态为首发的重症1,2-二氯乙烷中毒1例报告[J].J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2007,24(5):560.

[14]曾子芳,陈嘉斌,夏丽华,等.5例职业性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中毒救治体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编.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0:331-332.

[15]李 斌,黄家文,郭娟,等.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综合治疗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2,28(24):3069.

[16]陈烈冉,张子尧,梁新明.硫辛酸治疗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临床观察[J].中国职业医学,2013,1:25.

猜你喜欢

小脑脑病白质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孕妇及胎儿先天性小脑蚓部发育不全MRI表现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动动小手和小脑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