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特定穴配合中药补肾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15-09-25刘梅王健雄黄承飞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督脉葛根椎动脉

刘梅,王健雄,黄承飞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2.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51;3.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

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症状加重为临床表现[1]。国内颈椎病患病率为3.8%~17.6%[2],约70%伴有椎动脉受累[3]。笔者自2012年至2014年期间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不足型)患者90例,开展针药结合治疗和中药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观察病例均为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卫生服务站点中医科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不足型)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有1例脱落病例。两组患者性别(P=0.385)、年龄(P=0.382)、病程(P=0.8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在青岛举行的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订的诊断及分型标准[4]。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摄片显示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CT及磁共振检查、椎动脉造影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④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3年版《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中的颈椎病(肝肾不足型)诊断标准。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1.3 排除标准

①有心、肝、脾、肾严重原发性疾病和重度精神疾病患者;②眼源性、耳源性眩晕患者;③颅内肿瘤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刺

取百会、大椎及双侧后溪、三阴交、太溪、悬钟穴。采用0.30mm×40mm毫针,百会穴沿皮刺0.5~0.8寸;大椎穴斜刺0.5~1寸,针尖随督脉循行方向,顺经而刺;其余穴直刺1.2寸,采用提插补泻法,每穴行针30s,留针30min。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7d。

2.1.2 中药

予以六味地黄加葛根方内服治疗。熟地15g,山茱萸15g,山药15g,茯苓9g,牡丹皮9g,泽泻9g,葛根15g,由制剂室遵循相关标准煎煮成150mL中药混悬液,每次1剂,日服2次,每次150mL药液。连续服药8星期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予以六味地黄加葛根方内服治疗。方剂组成及服用方法同治疗组中药治疗。连续服药8星期观察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根据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与功能量表[5]于治疗前及连续治疗8星期后各评估1次,记录其对应分值。

3.2 疗效标准

参照2003版《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的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原有症状和体征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好转:原有症状和体征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无变化。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包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得分差值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在眩晕总分、生活工作总分、心理总分积分上升大于对照组(P<0.05);在各分值差值变化比较上,除担心病情、睡眠差值、与人相处差值(P>0.05)外,余积分上升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担心病情、睡眠、与人相处与个体心理因素关系较大,临床有待进一步研究。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得分差值比较 (x±s,分)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治愈率为6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治愈率为3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4 讨论

中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明确指出,肾“其充在骨”,“肾生骨髓”,“肾主身之骨髓”。显然,椎间盘退变以及颈椎椎体的骨质增生、疏松,都与肾气是否充盈、骨与髓能否得到滋养不无关系。施杞教授从中医学整体观分析,认为颈椎病固然因为劳损或感受外邪,进而导致气血失和、痰瘀内结、经脉不遂而发病,但其发生、发展与肾的关系十分密切[6]。肾是颈椎病发生之生理学基础,肾虚是颈椎病发生的病因学基础和颈椎病发展的病理学基础。在治疗时至始至终贯穿补肾之理。肝阴和肝阳根于肾阴和肾阳;母病及子,肾阴的盈亏也直接影响肝阴。肾阴虚不能涵养肝木,而致肝阴不足。肝藏血,肝阴不足,肝血亏虚,则气血不能上供于脑,清窍失于濡养,发为眩晕;肝为阴脏中之阳脏,肝阴不足,肝阳偏亢,风阳上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扰动头部清阳,发为眩晕。《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与五脏中肝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现代研究认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流速度、局部血液循环,提高脑血流量;对神经的良性调节;纠正颈椎解剖位置,恢复其力学平衡[7]。椎动脉型颈椎病大多系由于椎节不稳所致,针灸治疗可以调整椎体力学平衡,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从而提高大脑供血量,改善眩晕症状。本课题研究选用百会、大椎穴乃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交会穴;后溪穴乃八脉交会穴,通督脉;三阴交穴是足太阴、厥阴、少阴交会穴;太溪穴是肾经输穴、原穴;悬钟穴为髓会。六穴配伍,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结合,交会穴和本经输原穴结合,三阳经穴和三阴经穴结合。太溪、三阴交穴补益肝肾经经气;百会、大椎、后溪穴调畅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经气,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一身阳气;《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配合选用髓会悬钟。

临床上,杨松柏[8]针灸颈夹脊穴、风池、大椎、百会,治疗颈性眩晕,发现能有效改善与缓解颈部各肌群的病理状态,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管的紧张和阻塞程度,改善血液循环,延续退变,促进损伤修复、炎症吸收,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芮兴国[9]运用肝肾俞原配穴结合局部反应点速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双侧太溪、肾俞;太冲、肝俞;悬钟、阳陵泉,取得较好疗效。刘月芝[10]采用通调督脉法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传统颈夹脊取穴组。

六味地黄丸源于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方中重用熟地为君,滋阴补肾,填精益髓;配伍山茱萸养肝涩精,山药补脾固精,两药都可协助熟地以充复肾中阴精,共为臣药。又配泽泻泻肾利湿,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泻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健脾渗湿,以助山药之补脾,共为佐药。六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以补为主,肾肝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其方药性温和,平补平泻。葛根味甘辛,性平,归脾胃经,具有解肌退热、透发斑疹、鼓舞脾胃阳气、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葛根用于治疗颈椎病由来已久,早在《伤寒论》中就有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项背强几几”的记载。众多临床研究表明[11-16]葛根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活性,起到延缓颈椎间盘退变,缓解临床症状,保护神经细胞,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葛根总黄酮能舒张平滑肌,其扩张血管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改善神经根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另一方面可以缓解椎动脉的痉挛,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针刺特定穴配合中药补肾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不足型),标本兼治,疗效更优。

[1]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S].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386.

[2] 邵宣,许竞斌.实用颈腰背痛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111.

[3]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06.

[4] 孙宇,李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31(2):156-158.

[5] 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249.

[6] 董毅,唐德志.施杞应用补肾法治疗颈椎病经验初探[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10):14-15.

[7] 王海卫,胡幼平.近年来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1):59-60.

[8] 杨松柏.刺加灸治疗颈性眩晕147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4):48.

[9] 芮兴国.采用肝肾俞原配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7):15-16.

[10]刘月芝.通调督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中国针灸,2007,27(4):255-257.

[11]严宁.葛根用于颈椎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03,15(11):55-56.

[12]魏立友,张宏伟,袁军,等.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健康研究,2009,(3):184-186.

[13]赵桂昌,李才锐.葛根素注射液对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31(1):24-25.

[14]陈永胜,陈风琴.葛根素注射液配合颈项夹脊穴刺灸治疗颈性眩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109-110.

[15]郭伟莉,杨荣军.葛根素对颈椎病椎动脉型血流动力及内皮作用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3):2257-2258.

[16]韩艳,蔡敏英.葛根素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216.

猜你喜欢

督脉葛根椎动脉
药食两用话葛根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颈椎病良方葛根汤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Self-Consistent Sources Extensions of Modified Differential-Difference KP Equation∗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