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苹果矮砧组培营养钵苗移栽成活率的四项改进技术
2015-09-25刘新江王明涛高桂花陕西省白水县园艺站715600
刘新江,王明涛,高桂花(陕西省白水县园艺站,715600)
1 改小营养硬钵为较大营养软钵
春夏季,在往大田移栽小营养硬钵苹果苗时,由于苗木部分根系已下扎到钵底孔外,必须用小铁铲等在钵底部敲打几下,方可倒出苗,导致相当一部分钵苗的营养土坨碎散,成为裸根苗,大大降低了钵苗移栽成活率。2011年和2012年秋季,笔者对陕西省白水县兴华果蔬有限责任公司春夏季移栽的苹果矮砧(M26)组培营养钵苗进行了调查,其移栽成活率仅在73%~78%,而且有20%~30%的成活钵苗,由于长势弱,翌年春季其嫁接部位(距根颈30厘米处)达不到嫁接要求的粗度(4毫米以上),降低了嫁接成活率和成苗率。如果将塑料日光温室中的玻璃三角瓶中的组培生根苗,直接移栽到较大口径(12~14厘米)的黑色塑料软钵营养土中,先让钵苗锻炼5~7天,再移到室外遮阳网下,继续锻炼7~10天,然后揭去遮阳网,在自然光下再炼苗3~5天,即可运到大田移栽。移栽之前,用锋利小刀将塑料软钵割成两半,去掉,带完整土坨移栽,可大幅度地提高移栽成活率。据2013—2014年秋季调查结果,软钵苗移栽成活率在98%~100%。由于根系完整,钵苗生长势强,嫁接成活率和成苗率显著提高。
2 把大行株距改为小行株距
2009—2010年,兴华果蔬有限责任公司营养钵苹果矮砧苗移栽大田时,行株距为60厘米×30厘米,每亩栽苗量仅3705株。对培育的1.5公顷矮化苹果自根砧玉华富士等成品苹果苗调查发现,该移栽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既浪费土地,又费工费时,管理不便。这是因为锄草时,锄把易损苗;施肥时,人工操作速度慢,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微喷灌时,1次只能喷2行;打药时,横拉药带易碰断嫁接品种新梢(碰断率1% ~3%)。若将带状栽植:行株距为35厘米×18~20厘米,每4行为1个栽植带,带间距为60~70厘米,每亩栽苗9000~10000株。这样,不仅亩栽苗量是原来的2.5~3.0倍,节省土地,而且人工锄草、打药、嫁接、剪砧、剪口涂药等田间作业皆可在带间完成,不损伤苗木;每次追肥在2行中间进行,施肥部位准,可机械作业,速度快,省工省力;喷灌带铺设在栽植带中间,一次可喷灌4行,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3 改浅栽为深栽
2010年以前,兴华果蔬有限责任公司苗圃苹果矮砧营养钵苗移栽,均采用浅栽法(根颈入土3~5厘米),由于一年多次中耕锄草、追肥等田间作业,常导致钵苗部分根系裸露,抗旱、抗寒性降低,削弱钵苗生长势。若改浅栽为深栽(根颈入土10~15厘米),可明显增加自根砧的发根量,增强其固地性,降低翌年秋季大雨后苹果自根砧成品苗的倒伏率,倒伏率由50%下降到3%,显著地提高了苹果矮化自根砧成苗的生长势和成苗率。
4 改露地移栽为覆黑地膜移栽
秋季组培的苹果营养钵苗,一般较纤细,叶片小而薄,叶色黄绿,生长势弱,抗病性差。加之气温逐渐降低,秋雨频繁,移栽大田的钵苗,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较重。对此,近年来,我们改露地移栽为覆黑色地膜移栽,效果较好。其方法是:整地施肥后,先覆盖1.2米宽的黑色地膜,再在膜上按行株距35厘米×18~20厘米打孔移栽钵苗,苗周围地膜用细土压实,防止膜下热气灼苗。其好处是:一来可免除多次人工锄草的麻烦,降低用工成本;二来可明显地提高地温,加速钵苗生长,延长生长期,促使叶片增大,叶色转绿,增强了钵苗生长势;三来降低了空气相对湿度,改善了钵苗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大幅度地减轻了钵苗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发生,有利于钵苗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