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工业油料植物产业 实现绿色增长
2015-09-24李昌珠
李昌珠
我国科技工作者已经就工业油料植物产业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开发,获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突破了高产高含油新品种选育、油脂高效制备和油脂清洁高效转化能源、化工和材料产品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瓶颈。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科研团队主持完成的“非耕地工业油料植物高产新品种选育及高值化利用技术”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针对我国非耕地发展工业油料产业存在高产品种缺乏、加工技术和装备落后、产业效益较低等难题,在蓖麻、光皮树和油桐等工业油料植物高产新品种选育、非耕地矮密化栽培和油料高值化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填补了工业油料良种、加工装备、能源和材料产品与技术多项空白,促进了工业油料植物利用技术和装备支撑体系进步,提高了工业油料植物整体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它同时还提出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工业油料植物新型产业的理念,为完善工业油料植物定向培育技术理论和油脂产品清洁转化理论作出了有益贡献。
工业油料植物高产高含油良种选育取得了重大突破。首创了蓖麻纯雌系三系杂交育种新技术,选育出淄蓖麻8 号等高产高含油新品种8 个,每公顷产干籽4554千克,对比提高32.8%;运用无性系矮化育种技术选育出高产高含油的光皮树矮化新品种10 个和油桐新品种4 个,光皮树干果和油桐干籽每公顷产量分别达到5274千克和3057千克。新品种通过国家和部省级审定。
工业油料植物定向培育技术取得新的进展。研究出新品种区域应用组合控制、株型调控和立地指数密度“三控制”高产栽培技术,攻克了良种制种繁育技术难题。创立了蓖麻纯雌系工程化高产制种新技术,系统研究出新品种区域应用组合控制、株型调控和立地指数密度“三控制”高产栽培技术,产量对比提高20.9%;攻克了光皮树组织培养、扦插和嫁接技术,工厂化年繁育苗木1600 万株,创新集成品种矮化和砧木矮化栽培的“双重矮化”技术,实现了光皮树矮密化栽培,3 年始果,5 年达到盛果期,株高小于3.0米,产量对比提高25.3%;建立了油桐花果调控高产栽培技术,座果率提高16.7%。
发明了高含油、多双键和羟基活性官能团的工业植物油料清洁、高效制备技术和装备。创建了蓖麻、光皮树和油桐油料理化性质的快速检测方法。发明了连续式低温压榨耦合多级逆流萃取制油技术与装备。实现了油料直接入料压榨以及油脂和磷脂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同步提取。制油过程温度低于80 ℃,残油率小于1.0%,蛋白变性率低于5.2%,较传统技术节能10.3%。
创新了工业植物油料清洁、高效转化油脂基能源产品、材料产品和化工产品技术。发明了集气-液-固三相酯化、粗甲酯无水脱皂功效于一体的甘油沉降耦合连续酯交换技术制备生物柴油工艺。开发了耐低温柴油添加剂和生物柴油混配产品B5 和B10。油脂单程转化率提高14.7%,能耗降低18.6%。创新集成油脂选择性加成定向聚合酰胺化等关键技术和制备工艺用于环氧结构胶和环氧沥青材料的耐高温低粘度聚酰胺固化剂产品。运用定向重组、催化转化及调和混配技术,开发出大跨度温度范围发动机等特用的SM 级油脂基生物润滑油系列新产品。
尽管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工业油料植物产业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的供应、生物多样性的协调、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因素制约;原料难以实现低成本规模持续供应,上游(原料)、中游(原料转化能源产品)、下游(市场应用)严重脱节。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推进。
在未来我国工业油料植物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继续贯彻执行已经制定的“不与粮食争地、不与口争粮”和从“耕地种植”转移到“非耕地种植”的基本国策。
要明确产业发展为初级阶段。工业油料植物产业的发展涉及到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实施路径、技术创新、与其它产业协调等诸多领域技术成熟配套、资源供应、技术链和产品链等相联问题。只有定位和认识清楚了,产业发展大计才能清晰精准高效。
要解决与其它新能源政策不一致的问题。例如燃料乙醇与生物柴油企业存在着资源培育、产品应用补贴政策不平衡、不一致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出台政策,规范市场准入、资源培育促进办法、产品补贴等。
要建立工业油料植物集成示范技术体系。主要任务是针对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基础性和共性问题开展攻关,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建立相应的质量检测技术体系,提供可规模化生产的成套技术、标准、工艺、装备,开发出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总之,我国工业油料植物研究开发历史虽然悠久,但作为一项产业着力培育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应当充分结合当地自然和经济社会特点及需求,通过科技创新解决政策、规划及关键技术问题,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总体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