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碳汇工程造林

2015-09-24

林业与生态 2015年7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二氧化碳造林

日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气候司主办的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发布了通过审核签发的26个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项目。随后,广东翠峰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项目业主)与广东粤电环保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交易碳排放5208吨,从而实现国内购买林业CCER的第一笔交易。这标志着林子可以“卖空气”了!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

在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今天,通过植被恢复和保护增加森林碳汇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发展议题,成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利用太阳能最大的载体,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最适用的吸碳器。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成本低、简单易行,综合效益大,具有经济可行性和现实可操作性。据专家测算,每667平方米森林可吸收固定7.8吨二氧化碳,森林蓄积量增长1立方米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1.66吨。150公顷森林可吸收、固定一架波音737飞机的碳排放,1公顷森林能固定一辆奥迪车的碳排放。

正因如此,早在2008年,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就开始实施碳汇造林项目,率先探索森林碳汇自愿减排发展道路。尽管这次交易的减排量不大,但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家发改委签发的森林碳汇项目,发挥了碳汇造林项目申报CCER的试验和示范作用,对引导未来我国森林碳汇参与CCER抵减碳排放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林业CCER项目的成功交易,森林碳汇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要抓住机遇,把绿色化作为永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实施碳汇工程造林项目,有效拓展以森林碳汇为切入点的林业生态效益价值化途径,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切实改善气候条件和林农生计,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推动林业事业向更高目标迈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二氧化碳造林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