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产业增长乏力 深化改革仍是关键—我国三季度石油产业景气指数分析

2015-09-24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彭元正

中国石油企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景气石油经济

□ 文/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 彭元正

石油产业增长乏力 深化改革仍是关键—我国三季度石油产业景气指数分析

□ 文/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彭元正

从2015年前三季度的全球经济发展态势来看,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步伐并不一致,美国经济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势头,而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形势尚未明显好转;新兴经济体也存在发展分化的趋势,印度保持了7%左右的增速,但南非增速下滑明显,俄罗斯和巴西更是出现了明显的经济衰退。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前三季度的增速也明显放缓,一、二季度的GDP增速都在7%,第三季度GDP增速降至6.9%,但已触及经济运行的底部,这种触底运行或将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做出这种判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国经济去过剩产能、去泡沫、去杠杆的过程尚未完成,惯性下滑在所难免;二是金融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稳步推进,会有效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起到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避免经济增速的过渡下滑。

这一宏观经济走势也对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纵观前三季度的石油产业的运行态势,下滑迹象较为明显,各项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考虑到国际原油市场的持续疲软,这种趋势还将延续,导致石油产业整体增长仍显乏力。中经石油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中经石油产业景气指数为95.9(2003年增长水平=100),比上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下滑趋势没有明显改善,在构成石油产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中,与上季度对比,进出口总额降幅缩小;税金总额增速有所下降;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数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降幅扩大,利润总额大幅下降。从景气指数的走势来看,前三个季度的石油产业经济运行情况都明显低于往年同期,处于“浅蓝灯区”的下边界,说明景气运行依然偏冷,增长动力不足,预计在2015年底之前这一态势较难发生根本改变,且存在继续下行的风险。

根据中经石油产业监测预警数据显示,石油产业生产合成指数为100.4(2003年增长水平=100),较上季度微升0.1点,总体基本持平。在重点监测的产品中,第三季度所有产品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按增速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依次是:煤油、汽油、柴油、天然气和天然原油,增速在20.9%到2.5%。从生产合成指数的走势来看,继续呈现企稳回升的走势,增长水平总体上高于去年同期,与一季度的小幅回落不同,二季度和三季度的生产合成指数出现了较明显的增长。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读:第一,我国经济的增速虽然明显下降且有继续下行的可能,但这种中低增速仍然处于合理的增长区间。今年前八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10%以上,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了18.4%,可见基础设施投资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另外环境污染治理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也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着力点,这些积极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振相关领域的市场需求,进而促进对石油和石化产品的需求增长,因此这种刚性需求的存在使得石油产品的产量增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第二,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在触底后有所恢复,尤其是制造业的生产情况有所改善,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5年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尽管该指标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但从12个分项指数看,与上月相比,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都有所上升,均高于临界点,说明制造业的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情况都有了明显改善,从而提振了制造业的发展预期。另外,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的PMI值为51.1%,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说明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步伐的加快带来了制造业的向好。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的恢复性增长也带动了石油、石化等产品的需求增长,进而推动了石油产业的生产增长,因此重点监测的主要油气产品的产量都出现了增长。第三,由于国内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家庭乘用小汽车的井喷式发展,加之近年来公路物流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对汽柴油消费的增长,尤其在成品油价格相对处于一个较低价位的时候,这种需求的增长就更加明显,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石油产业的稳步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需求支撑。

2015年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GDP)初步核算

2015年第三季度,据中经石油景气监测报告显示,我国石油产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跌27.5%,涨幅比上季度扩大4.9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大幅下跌,主要源于第三季度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自今年7月开始,截至目前我国成品油市场已经接连进行了5次下调,仅9月出现了一次上调和一次不调整,其中汽油累计下调825元/吨,柴油累计下调805元/吨。第三季度国际原油价格的走低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持续下行,从而使得我国石油产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也出现大幅下挫。从发展趋势来看,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下行的动力已经不足,低位震荡的趋势明显,另外冬季采暖季的即将到来也会增加对油气的需求,因此预期第四季度出厂价格总水平尽管难以止跌,但跌幅有可能会明显收窄。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是:首先,美国经济的走强并未改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现实,尤其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明显,抑制了国际原油需求增长。美国经济从年初开始持续好转,一度使国际原油需求预期得到增强,但其国内页岩油产量增长强劲,降低了对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速放缓,也进一步降低了国际原油市场的需求预期。因此,从市场需求角度而言,2015年底前国际原油市场难以支撑油价的快速回升。其次,OPEC、俄罗斯等石油生产国的原油产量持续增长,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无法逆转。OPEC的成员国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尤其是担心伊朗在解决了伊核问题后会大幅增产,纷纷突破限额进行生产,而俄罗斯等非OPEC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对能源收入的依赖,也不断增加产量来弥补价格下降的影响,其结果必然导致供过于求的结果。而这种供求关系很难支撑油价的反弹,甚至可能导致油价的继续下跌。最后,美元的走强以及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也会导致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进一步走低。综合考虑,未来一段时间的国际原油价格反弹动力不足,下行压力也得到了一定释放,低位震荡的格局已经形成,这种情况下会对我国石油产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形成抑制作用,但跌幅会比前三季度缩小。

2014年4季度起至今GDP增长情况

我国石油产业三季度的赢利能力下降明显,据中经石油景气监测报告显示,三季度石油产业利润总额为385.6亿元,同比下降60.2%,销售利润率为4.0%,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并低于全部工业销售利润率(5.2%)。这说明,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挫,我国石油产业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的弊端正逐渐暴露,人员臃肿、装置系列多、单系列规模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能耗高等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而这些问题一方面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另外一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又会增强企业负担,其结果就是降低了企业盈利能力。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高油价下掩藏的问题,随着油价的走低往往集中显现,并导致部分石油企业由盈转亏。据中经石油景气监测报告显示,三季度石油产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114.4亿元,同比上升80.8%;亏损面为32.9%,比去年同期扩大13个百分点,比全部工业(15.9%)高17个百分点。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国石油产业必须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9月份公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相关石油企业的改革,破除体制和机制障碍,使我国石油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也唯有通过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才能保证我国石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而言,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分化明显,国内经济形势严峻,结构性调整的阵痛尚未结束。在这种格局下,我国石油产业要增强在国际原油市场的话语权,同时拓宽国际原油的供给渠道,并借原油价格低位震荡的机会加快产能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实现石油企业的市场化转型。

责任编辑:莫北

猜你喜欢

景气石油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下半年黄羽鸡或迎景气周期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2018年2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8.38
2018年3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7.82
2018年2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8.38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