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和鲁朗扎年琴音色的对比分析
2015-09-24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杨 琛(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西藏拉萨和鲁朗扎年琴音色的对比分析
杨 琛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西藏的拉萨、林芝地区鲁朗镇两件扎年琴形制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在采风过程中以两件乐器的录音样本进行音高、音域、调性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并在其低音区和高音区选取的典型音高样本波形包络图和音色频谱图进行对比分析,试图研究两地扎年琴乐器构造和音响特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对西藏扎年琴的音色特点提出结论。
西藏;扎年琴;形制;音响特性;包络图;频谱图
一、西藏扎年琴的基本形制
扎年琴是我国藏族地区普遍流传的的一件弹拨乐器。
扎年琴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琴头的机构装饰方面,琴头均为曲项,根据地域的差异,其形制和张弦的弯曲程度都略有不同。琴颈指板无品,按弦区域相对较窄,基本处于靠近琴头的位置,使得其基本处在一个八度范围内,且主要以演奏五声音阶为主。主体共鸣箱即拨弦位置呈椭圆形,均蒙以牦牛皮,并在皮上直接架起琴码张弦,由于牦牛皮的皮极易受气候影响,琴码压迫力极易造成皮质损伤,演奏者一般会将琴码移动至共鸣箱的上方边缘;辅助共鸣箱则呈不规则的菱形,运用较薄的木板或合成板覆盖,一般都带有简易“花窗”,在两部分共鸣箱之间会故意留出一个细月牙状的缝隙,这样的缝隙可以更好地固定牦牛皮,而花窗和缝隙也可以起到扩声的作用。
二、拉萨和林芝扎年琴的音高样本波形分析
作者在西藏采风期间选取了拉萨艺人手工制作的扎年琴和林芝地区鲁朗镇艺人收藏的扎年琴的音色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在样本的选择上,作者注意到了选取演奏者演奏的每段旋律的中段最自然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状态作为研究对象。
图1为拉萨扎年琴和鲁朗扎年琴在同一单位时间内演奏的波形图,每格的时间间隔为0.2毫秒。从图1中可看出,拉萨扎年琴的波形相对比较均匀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足见其音高的强弱关系符合常规拨弦乐器的音响效果;鲁朗扎年琴的波形强弱关系相对不够稳定,多出现忽强忽弱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鲁朗琴演奏的节奏要明显快于拉萨琴,另一方面则可看出乐器本体和演奏者存在的问题。鲁朗扎年琴是使用鱼线张弦,琴弦的张力明显弱于使用了带有钢丝芯尼龙弦的拉萨扎年琴;鲁朗扎年琴已使用30余年,乐器明显陈旧且缺乏养护,其弦轴调控系统明显老化,对于琴弦的固定效果不理想,而拉萨扎年琴使用7年,演奏者对乐器保养非常到位,弦轴调控系统完好,对于张弦起到重要作用;拉萨扎年琴演奏艺人其米多吉演奏技术纯熟,拨弦力度适中,音高把握比较准确,而鲁朗扎年琴演奏艺人旺吉在调弦和演奏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生疏感,调音准确度较差,且琴弦调控能力较弱。
图 1 拉萨和鲁朗扎年琴音响样本波形包络图
综上所述,拉萨扎年琴和鲁朗扎年琴的低音区相对高音区演奏效果更为理想,施以力量较为充分,琴弦振动效果良好,而高音区由于乐器构造的局限,为防止碰到其他琴弦,施加的力量必然会有所保留,固琴弦振动不够充分;而就各音区的乐器性能和演奏效果来看,拉萨扎年琴具有明显优势。
三、拉萨和林芝扎年琴的音高样本频谱分析
在此,作者根据上述选取的录音样本,生成低音区的小字组B和高音区的小字一组#F的频谱图,并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如图2所示。
图 2 拉萨扎年琴和鲁朗扎年琴小字组B频谱对比图
由图2可知,拉萨扎年琴和鲁朗扎年琴的基音均极弱难以辨识,这符合弹拨乐器低音琴弦发音的特点。低音的演奏在拨弦过程中由于琴弦较粗,振动长度较长,振动频率最低,所以低音区的音高其基频都相对较弱甚至在频谱图中很难出现。
虽然两琴都能够形成比较规范的谐音列,但是泛音的能量差别则相当大。拉萨扎年琴除其第三泛音能量最大,其余泛音列均极弱;鲁朗扎年琴泛音列则极为丰富,除基音外,前8个泛音均有一定能量的峰尖出现,最高的峰尖出现在第六泛音,频谱图大体上可以形成从弱到强再到弱的波峰状,图中除谐音列外出现的大量“毛刺”可以看出其噪波的丰富。
根据图中体现的客观状态结合主观评价可知,拉萨扎年琴低音区音色比较纯净明亮,音准度较好,鲁朗扎年琴音色相对比较丰满,丰富的噪波使得音色相对更加充实。
图 3拉萨扎年琴和鲁朗扎年琴调式主音小字一组#F频谱对比图
由图3可知,两把琴都出现了可辨识的基音峰尖,虽然能量较弱,但已经体现其高音区基音相对较为明确的特点。拉萨扎年琴的谐音列虽仍相对比较单薄,但较低音区相比峰尖已有所增加,最大能量出现在第四泛音;而鲁朗扎年琴的谐音列总体能量较低音区则有所减弱,最大能量出现在第二泛音,这应与音偏高,琴弦振动被抑制等方面因素有关。
从图3中可看出,虽然对比性和图5相比有所减弱,但拉萨扎年琴高音区音高、音准度仍然较好,声音更纯正,没有更多的噪声;而鲁朗扎年琴的泛音依旧更丰富,琴体振动要更充分一些。
从形制上可以看出,拉萨扎年琴是由拉萨的乐器制作师傅结合了汉族弹拨乐器的制作工艺,所用木材手感更硬,且使用了材质较硬的蟒皮作为共鸣腔体所蒙的共振材料,尼龙弦张弦效果好,加之演奏者纯熟而恰到好处的拨弦力度,自然使得音色更加纯净,但却难以使得乐器共鸣腔体得到更充分的振动;鲁朗扎年琴出自林芝地区鲁朗镇民间艺人之手,乐器30多年的历史表明,其制作工艺相对更加接近传统,所用木材手感相对较软,且使用了材质易受气候影响而变形且经过“破坏”的牦牛皮作为共鸣腔的共振材料,相比之下乐器的共鸣腔体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振动,但琴弦振动不均匀,鱼线弦张弦松紧度不够,声音保持时间较短,形成了具有丰富泛音列同时掺杂部分噪波的音响。
四、两件扎年琴的总体音色特性
以上可以看出:两件扎年琴的基频都很弱,符合中国民族乐器基频的一般特点,而与西方乐器基频较强的音色特点有很大区别(这是由于中国乐器不像西方那么强调谐音列,而是强调特色);中国汉民族乐器普遍谐音列比较明确,且高频明显,而两件扎年琴高频则不够丰富。
从频谱图中可知,两件扎年琴不论是高音区还是低音区,其泛音列并不具备标准的谐音列特性,其各个分音的排列不具备整数比倾向。以小字一组#F为例,其能量较强的分音有:#F(370.44Hz),#C(568.59Hz),#F(758.12Hz),#A(939.03Hz)。
上述音高关系可知,在其高音区基音上方的纯五度音都是能量最强的泛音。据作者观察,同音弦组的两根弦音高是相同的,但两根弦的振动则不可能完全一致,在振动过程中相互耦合和调制的现象应当是造成这个纯五度音在高音区能量最强的直接原因。但是这种现象在两件扎年琴的低音区却均未出现,由此可知,两件扎年琴高音区音高的明确度均高于低音区。
上述的音高关系恰好形成了一个大三和弦结构,这个大三和弦要比谐音列所含有的大三和弦在排列上更为密集,这就造成了扎年琴音色显得有些粗涩,不够圆润,但又更为饱满的音色特点。相信这与处于高原环境下西藏人彪悍的性格和对音乐的审美观有着很重要的关联。
[1]嘉雍群培.西藏民族乐器[M].台北:台湾山月文化有限公司,2008:198-213.
[2]田联韬.藏族传统乐器(五)[J].乐器,1990(3):25-26.
[3]韩宝强.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186-189.
J63
A
杨琛(1981-),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南京艺术学院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音乐声学,乐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