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探究
2015-09-24鲁东大学山东烟台264000
林 菁 李 敏(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探究
林 菁 李 敏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在多媒体认知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倍受关注的背景下,通过对多媒体认知学习理论的分析,总结出多媒体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四项原则,形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指导多媒体教学与教学课件设计的方法。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第二语言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多媒体技术地不断发展推动着多媒体与第二语言教学的深层次结合,第二语言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而是多媒体化、网络化的多样教学方式。这样的形式下,多媒体教学方面的研究也随之深入,但大部分研究都是从多媒体的文本、声音、影像等技术层面展开,很少涉及学习者的认知角度。忽略学生认知模式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往往追求大的知识容量和好的视觉效果,教学过程热闹好看,夺人眼球,却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学习者的认知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学研究者和教师应该多从认知理论的角度分析教学中多媒体使用需考虑的原则及如何辅助第二语言教学,克服多媒体使用不当为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全球“汉语热”浪潮的掀起,对外汉语认知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认知理论的角度,分析对多媒体使用需考虑的因素及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对外汉语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是一种研究人是如何通过词语和图像进行学习的理论。Richard E. Mayer教授基于构建多媒体学习科学体系的四大理论基础重新构建了以双通道假设、容量有限假设和主动加工假设为理论核心的Mayer多媒体学习信息加工认知理论。本文以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为指导,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原则的探究。
二、多媒体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深入研究无疑对第二语言教学起到了指导性作用,理论从学习者的心理认知过程出发,落脚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善。根据Mayer教授提出的三大假设,我试着归纳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四项原则:相容性原则、相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相互性原则。如图1所示。
图1 多媒体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第二语言教学原则
(一)相容性原则
根据以往心理学的实验发现,学习者在学习包含语音和图像的多媒体材料时,学习效果远远好于单纯的文字性内容。在进行教学素材选取的时候,如果能将文本和图像或语音等信息融合起来,会对学习者的听觉和视觉上进行双重的记忆加深。避免了因单一的内容形式对学习者造成的认知疲劳,同时,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进行理解力的强化,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普通汉语教学,而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其教学实践方法也值得教师思考。成语是人们常用的固定短语,是特殊的词汇单位,其意义往往不是其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概括抽象的整体意义。成语的理解是词语认知加工中的重要部分。
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时候,成语部分讲解难度较大并且理解较为困难。根据认识心理学原理,对学生进行词汇教学时,应该注意既教给学生词汇的定义知识,也教给其语境知识。[1]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优于单一感官的学习效果,视听感知比单一用视觉或听觉效果好,也利于记忆保持。[2]所以,像与声音相关的成语,如“燕语莺声、余音绕梁、钟磬之音”等,文字含义如果能配合实际声音,那学生听完之后就会有较深的印象。
同样,与声音有关的“声振屋瓦、珠圆玉润、如雷贯耳”这样类似的成语,单从字面意义来理解的话,学习者很容易误解为它们是指实际的物体,从而曲解了成语的真正含义。如果文字内容与图像配合,往往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如上成语用那些实际物体来作形容其他事物的原因所在,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印象深刻,也就不容易出错了。而类似“闻鸡起舞、按图索骥、东施效颦”这样的成语,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材料设计的时候,如果能通过故事视频的形式加以设计,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选择适时的时间来播放,同样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相异性和相关性原则
工作记忆的有限性告诉我们,课堂学习语音内容和文本内容的引入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的效率。相反,学习者面对相同内容的时候,工作记忆的双通道因接收同一内容无形中造成了信息接收的大量重复。20世纪60年代以后,更多的心理学家展开研究,揭示出如果教学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的信息超过了学习者短时记忆的容量,它会造成学习者的认知出现过载,从而损害其认知加工过程,影响学习结果。[3]因此,双通道的接收通道因为被同一信息占用从而妨碍了对真正与学习相关内容的接收,这种因内容冗余造成的与学习相关内容的竞争,会导致学习者注意力的分散,进而使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甚至学习效率还会低于原来纯文本型教学方式。从信息加工过程来看,不是所有的语言材料输入都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所以,在多媒体素材的选择要切实考虑其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需要,而不是片面追求多媒体素材的庞杂花哨和展示形式的多样化。[4]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避免教学内容重复的同时,同样也应注意文本内容与所添加图像、语音的相关性。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性原则认为,不含无关文字、图像、语音等信息的教学材料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更有帮助。因此,教学者在进行教学材料设计的时候,既要避免内容的重复,又要根据所讲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达到所添加内容更能有效地辅助教学的目的。第二语言习得本就难于母语习得,再加之学习者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过多的不相关多媒体信息无疑是加重了学习者的信息输入负担。
以阅读理解为例进行说明。阅读理解不同于词汇学习,单纯的词汇学习是一种低水平的机械学习,而阅读理解是高水平的信息意义建构。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学习者在学习非母语文章前,如果可以先看一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图形或录像,会在学习时更容易理解,比直接看材料的效果更好。
(三)相互性原则
这里的对外汉语教学相互性原则指的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性,正所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先前知识与图像模型和声音模型的整合,能够促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双方同样也可以发挥各自主动的因素。教师作为授课的指导者,应当不断地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不断唤起学生之前学习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长时记忆,这也正是我们在教学时与之前知识点的串联效应。而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对学习应当具备充分的主动权,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所谓教学相长,其实,在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便于课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更适度地、更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进行材料分析的时候,尤其是需要采用多媒体来展现话题观点的时候,可让学生主导进行,通过他们个人的经历或知识储备进行小型演讲或即兴表演,甚至可以分组进行正反方的辩论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学生也会因为自己变成主导者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教师也不可一味地播放多媒体课件,不要丢掉教师的引导课堂的责任而成了专职的课件播放员。在进行课程内容编排的时候,也可事前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反馈回来的意见会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另外,课程进度的安排如果也能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可以自主地把握课程材料的节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建立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那整个学习过程一定也会变得积极起来。
三、结语
多媒体辅助第二语言教学已经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普遍应用,多媒体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教学者来说,关注的重点不应该仅仅是多媒体本身,而要从传统的技术层面上升到学习者的心理认知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意义所在。不断地深入研究多媒体认知理论,仍然是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不断应用和扩展,相信多媒体学习环境下的对外汉语学习也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陈培良.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J].教育与多媒体,2002(8).
[3]王建中,曾娜,郑旭东.理查德.梅耶多媒体学习的理论基础[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2).
[4]胥春兰,常天龙.从认知理论看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课件的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H195
A
林菁,2011—2014年在山东海阳市任小学语文教师,现鲁东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李敏,教授,硕士生导师,鲁东大学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