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表释疑“地表形态的塑造”(人教版)

2015-09-24杨金国

地理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板块物质教材

杨金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与旧版教材相比,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逻辑结构层面,都有较大变动。学生常出现主线不清、内容逻辑结构不明、概念把握不好等问题,教师间则常产生争论性的问题。现把常见问题用图表作一一分析。

一、本章内容逻辑结构(图1)

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三个问题:一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内力。本节侧重于哪些力量对地表形态产生作用,变质作用虽为内力,但并不改变地表形态,只形成变质岩,所以它不属于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震却不同,既是内力又改变地表形态,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二是对地表形态起“雕刻”作用的外力。生物包括人类本身是不可忽略的一种外力,且改变地表形态,现实中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某一时期、地区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还表现得非常严重。三是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

课程标准对本节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和“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对应知识分解如表1。

三、地壳运动与板块运动

地壳运动的原因目前有三种解释,即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说的进一步引申,三者彼此联系,形成全球大地构造体系。全球共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大板块之间又有小板块。在教材的板块图中,有一些小板块并入了大板块之中(图中没有表现),还有的小板块不能并入大板块之中,如图中表示出的小板块叫纳兹卡板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误将该小板块归为南极洲板块)。从科学性和教育性出发,教材对此进行了处理:表示位置,不给出名称,重点仍然是六大板块;说明板块运动是地壳运动的原因。

海底扩张说能较好地解释板块运动的原因。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洋壳“新陈代谢”(地幔物质环流)过程,历时约2亿年,这也是海底岩石年龄的下限。因此岩浆活动(地幔物质环流)是板块运动的原因。关于地壳运动与三大学说的关系可用图2表示。

四、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地质循环)

地壳物质在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下,通过不同地质过程完成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具体过程如下(图3):风化过程——形成新的次生黏土矿物,为土壤的形成奠定物资基础;搬运过程——实现地表物质的重新分配;沉积过程(固结成岩过程)——岩石的循环生成;构造过程——地壳发生抬升、沉降、断裂、褶皱、火山、地震等构造活动过程。

教材并未明确提出“地质循环”的概念,但是有其内容。展现“构造过程”的内容在前,因为它是整个地质循环的基础,“山地的形成”展现了构造过程;其它三个过程则通过“河流地貌的发育”来表达。

关于地壳物质循环应理清以下两个问题:①地壳物质循环的三过程(图4):岩浆活动使其“动”;地质作用使其“变”;高温熔化使其“回”。②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其它岩石不能转化为岩浆岩。

猜你喜欢

板块物质教材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