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洞乱针绣乱中有序的飞针走线
2015-09-24黄荣莉无忌
文+黄荣莉 图+无忌
鱼洞乱针绣乱中有序的飞针走线
文+黄荣莉 图+无忌
在巴南区鱼洞街道办事处的一间约30平米的房墙上,整齐地挂着花鸟、动物、山水、人物等精美图画。远远望去栩栩如生,近观却是一幅幅精致的乱针绣作品,细腻的线条、柔和的色彩及生动的造型叫人真假难辨。作为一种全新独立的刺绣种类,创立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的乱针绣,在巴南鱼洞已经传承了近百年。
英文导读: Yang Shouyu created the disordered needle embroidery hundred years ago. It became artistic and Liu Ruiping developped it in Banan.
立体起来的平面绣画
要了解乱针绣,首先要知道乱针绣的创立人杨守玉。日本著名汉学家水原谓江曾说:“她代表了中国文化。”
时间退回到1896年6月,杨守玉出生于江苏常州书香之家,是父母惟一的女儿。8岁时,家人便请常州名士史聘三先生(“七君子”之一史良的父亲)当家庭教师,教授国文、历史。闲时,她常随母回娘家,与表兄“九哥”刘海粟一起学画,或跟表姐学习刺绣。18岁时,杨守玉考入武进女子师范学校学图工美术,品学兼优。毕业后,应著名画家吕凤子先生之邀,到吕凤子在丹阳创办的正则女子学校执教并任绣科主任。
在此期间,杨守玉一边执教,一边研究古今中外的画意绣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里慢慢滋生:“千百年来中国刺绣艺人们都深信刺绣只能反映中国画效果而不能表现西洋画效果,难道刺绣艺术永远都要对西洋画稿望洋兴叹吗?”喜欢创新的杨守玉抱着尝试的态度就这样开始了曲折的乱针绣之旅。她摒弃了传统刺绣“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绣制方法,将画理与绣理相结合,创造性地将西洋的用笔着色原理融于刺绣技法之中,她的针脚长短、疏密不一,错落有致,并根据人物面部光影的变化和造型的需要自由地变化。当中国刺绣史上第一幅乱针绣作品《老人像》刺绣完成之时,画面中的老人神气逼人,与素描画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远看凹凸有致,层次鲜明;近看针脚繁密,层层交盛,竟有一种西洋油画的光色透视效果,这种效果在传统绣品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至此,平面了数千年的绣画一下子左右页图:整个乱针绣的历史并不长,民国至今也不足百年,但乱针绣的问世却足以震撼整个中国传统刺绣界。随着它的声名鹊起,乱针绣又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刺绣”。立体了起来,令时人耳目一新。艺术大师刘海粟这样赞道:“乱针绣的问世打开了中国刺绣艺术的空间。”
也讲针法的乱针绣
抗日战争时期,杨守玉随正则女子学校西迁来到重庆,在璧山镇中学开办刺绣班,对外招收学员。鱼洞乱针绣第三代传承人柳瑞平的老师杨世华便是在这一时期拜杨守玉为师,熟练掌握了乱针绣技法。在杨世华的推广下,乱针绣在鱼洞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但在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珍贵民间工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掌握乱针绣的人也越来越稀少。眼下,整个重庆掌握乱针绣针法的艺人寥寥无几,在杨世华的4名徒弟中,只有柳瑞平算真正传承了杨世华乱针绣的衣钵。
笔者走进位于巴南区鱼洞街道办事处的绣坊,只见约30平方米大小的绣坊墙上挂满了精美的图画,花鸟、动物、山水、人物,远远望去栩栩如生,近观却是一幅幅精致的刺绣作品,细腻的线条、柔和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直叫人真假难辨。
虽然屋外十分喧闹,但绣坊里却悄然无声。在柳瑞平的指导下,几名学员正在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上细心地穿针引线,丝线时而上下飞舞,时而纵横交织,在一双双巧手中,红的、绿的、黄的……一个个色彩艳丽、光泽透亮的花鸟图案渐渐显现出雏形。经过2个多月学习,学员们已慢慢掌握了一些基本针法,能绣出一些简单的图案。
“学习乱针绣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难,重要的是需要坚持,只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掌握了基本技法,再加上自身不断领悟和练习,都能学会。”柳瑞平称,“说乱针绣不讲针法,是相对于传统的排比针法而言的。乱针绣按物象结构和绣面采光操作,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即行针走线,顺着结构,顺着光线,以造型为目的,以色彩表达情感。”
依照这种乱中有序的创作理念,绣绘一幅乱针绣作品一般有三步。
第一步是平铺打底。将预先创作的画稿用电脑技术打印放大到绣面上,按画面颜色满刺一层底色,使得轮廓清晰,以便增加色线厚度。
接下来是完善细部。用交叉、重叠法将色丝绣到物象和背景上,分主次逐个做实做细。“这一步是绣绘过程中的重点。”柳瑞平说,“一般先绣面积大的色块和远景物象,再绣面积小的与前景物象,而另外一些附着物体的纹饰及引人注目的小件物品放在最后绣。每做一处都要照顾到整体及各个物体间的相互关系,包含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及环境色之间的互为映衬,相互照应。”
最后一步是关键的艺术处理。调整整体与局部的互应关系,加强线条的变化意趣和光线色彩的变化情趣,使光线和色彩统一,呈现出和谐的色调美感。“之前那两步仅仅是一幅乱针绣作品的草图,真正让乱针绣作品上升到艺术层面的便是这一步,它是乱针绣作品的灵魂,是衡量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志。”柳瑞平说,“在这一步里,绣面上的线下针要果断,线的方位、长短、粗细、疏密都要精心设计。”
左右页图:鱼洞乱针绣的针法对于不懂刺绣的门外汉来说,可谓复杂,从铺针到复针再到收针,都是一代代从事刺绣的工作者经过千针万线的劳作后总结出来的理论结晶。
柳瑞平告诉笔者,一幅好的乱针绣作品比一般的刺绣作品更具有收藏价值,因为乱针绣使用不同颜色的线条纵横交叉,堆砌重叠而成,表现出物体的光泽透视效果,画面更加逼真。所以,乱针绣的针法不像一般刺绣时那样直来直去,刺绣时针法灵活,需要不断地转换方向。而能够准确地找到针法转向的拐点,是技艺者真功夫的体现。也只有把这个点掌握好了,绣出的作品才真正称得上是一幅叫好又叫座的乱针绣。
所见之物均可绣画
聊起学习乱针绣的初衷,年近50岁的柳瑞平回忆说,她自小受父亲影响,热爱美术、刺绣等传统艺术。2008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打听到乱针绣大师杨世华正在招收学徒,便毅然前往拜师学艺。凭着自身过硬的美术功底及执着精神,短短几年时间,柳瑞平便完全掌握了乱针绣技法。为进一步深造技艺,她还不辞辛劳地到全国各地寻找知名乱针绣大师交流学习。
《重庆吊脚楼》系列作品是柳瑞平的得意之作,该作品以精湛的技艺,让她在重庆工艺美术界声名鹊起,而她绣绘的其他作品也在各大展览中频频获奖。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如今已有10余人前来拜师学艺,柳瑞平的乱针绣队伍正在逐渐壮大。
与其他刺绣不同,乱针绣的取材面相当大,无论是国画、工笔还是素描、油画、摄影作品,只要平时眼睛能看到的东西,通过乱针绣针法都能将原作图案还原得活灵活现。
在所有的题材中,难度最高的当属人像。“乱针绣人像与传统刺绣人像针法大相径庭。” 柳瑞平称,传统刺绣人像时有固定而明晰的针法,而在乱针绣中一般采用劈丝交叉绣的方式,针法千变万化,随着脸部轮廓和肌肉起伏,并没有明确的限制,看似随心所欲,实则针针随形。因人分男女老幼,情有喜怒哀乐,神更是因人而异千变万化,所以乱针绣人像的难度特别高。要达到形神兼备,就需要注意人物的线条和色彩。
首先列入考虑之首的是外形,也就是人物的轮廓。轮廓的精准是人物像与不像的关键。在勾画绣稿时,即人物总的外形轮廓和五官等细节轮廓都需要分清主次一一画出。外轮廓在勾画时用笔较粗较实,细节轮廓则需用细线虚实相加,对于面部特征明显的眼睛、鼻梁、眉毛等地方更需要细节刻画。
色彩则是整个画面的灵魂,画面的明暗、浓淡、鲜灰以及人物关系的表达都离不开色彩。在刻画人物面部时,需用基线色以稀针交叉打底,而后先淡后浓,先简后繁,跟绘画的原理一样,色彩层层铺进才能达到传神的效果。明暗部的色彩关系一定要相得益彰,明部不能过分突出,暗部也不能一团死寂,明暗交界处则需要颜色偏淡的中间色线,在明部与暗部之间来回绣绘,这样画面才具有空气感和流动感。
目前,在柳瑞平所有的乱针绣作品中,多以山水花鸟居多,她说:“我正在老年大学进修书法,之前已经完成了素描的进修,当我完成所有科目的进修后,我将大量尝试人物像的绣绘。”
左右页图:位于鱼洞街道办事处的乱针绣绣坊并不缺少人气,只要你走进去,不仅能欣赏到各式各样的乱针绣作品,潜心绣绘的学员定能让你感叹她们在绣绘过程中的虔诚。右上图为鱼洞乱针绣第三代传承人柳瑞平。
The Disordered Needle Embroidery in Ba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