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的金融投资行为理论分析
2015-09-23肖智朋
肖智朋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取得较快发展,金融投资也越发受到人们青睐。金融投资行为理论的基础是有效市场假说,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假设。文章根据我国个人投资者的特点,针对我国特有制度下所形成的有效个人投资行为,探讨如何将金融投资理论与个人投资行为有机结合。
关键词:个人投资;行为分析;金融投资理论
1 金融投资行为的相关理论
现如今,我们所耳闻目染的金融理论主要是以期望理论、行为组合理论以及资产定价模型为基本基础,同时将心理学与行为金融学纳入其中,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模型。
第一, BSV模型。該模型由Barberis、Shleffer和Vishny于1998年提出,其认为,人们进行投资时,往往存在两种偏差,分别是选择性偏差和保守性偏差。选择性偏差指的是投资者对数据的总体特征不重视,而对于数据的近期变化过分重视,而这会导致股价对于企业收益的变化反映不足。保守性偏差是指投资者并不能根据数据的变化修正股价的预测模型,从而使股价过度反应。这里所说的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均是投资者对市场信息产生时可能做出的两种反应类型,如果投资者将某些表面特征相似但是实质内容却不同的信息归为同一类,那么他们会采用相类似的方法进行投资决策,但是由于信息的实质是存在差异的,使得这样的快速处理方式存在偏差,这说明投资者对于旧信息使用过度;如果投资者对于某些信息产生行为锚定效应,那么容易对实质类似的信息反应不足。
第二,DHS模型。该模型是由Daniel、Hirshleifer、Subrahmanyam等于1998年提出,其主要目的在于解释为何在进行资本定价时会出现短期动量与长期反转现象。他们认为,没有信息的投资者并不存在投资判断的误差,而有信息的投资者往往存在过度自信与自我归因的偏差。随着公有信息的不断扩大,最终使得行为偏差不断缩小,对私有信息存在过度反应而对于公共信息反映不足,从而使得股票价格反转。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归因偏差是产生短期动量以及长期反转的主要原因,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如果进一步对归因偏差进行解释的话,其实质是,当投资者发现自己的投资决策与某事件比如股票的上涨或下跌相一致时,他会将这样的一致性认为是自己的能力所致,较高的个人能力产生了这样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当投资者发现他们的行为与某事件产生不一致的情况,此时他们并不认为是由自己的能力所致,更多的是将原因归结于外在因素。也就是说,投资者往往将事件的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这样的归因偏差对投资者的个人决策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也正是由于归因的惯性作用,进一步使市场在短期内现惯性作用,即持续疯涨或持续下跌,同时这也使得投资者更加确信自己有能力对市场进行充分的判断,投资时的过度自信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三,统一理论模型。该模型观察视角重点在于不同参与者的作用机制。该模型将参与者分为信息观察者与动量交易者,二者都存在其局限性。信息观察者的局限在于对当前与过去的价格均不依赖,动量交易者的局限在于对过去的价格过于依赖。
第四,羊群效应模型。所谓羊群效应,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从众心理,当个人的观点或者行为受到群体的影响,那么个人可能对其行为或心理产生怀疑,为了能与大多数人一致,从而使其发现转向,不论个人是否有意识到这样心理的存在,群体的行为都会在有意或无意中影响到个人的心理或态度,从而使个人失去一定的理性判断。该模型认为,投资者存在羊群行为,在交易的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当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进行同向操作时,他们也认为可能是存在某些私人信息,使得市场进行同向变动,因此容易盲目跟风,而失去理性的判断。具体来说,投资者往往会在群体压力下采取非理性行为。对于有序列的非理性行为,投资者采用贝叶斯过程从市场噪音和其它的决策中获得相关信息,其决策集存在一定的序列相关性。而非序列的非理性行为,投资者无法从决策信息中并不会得到零点对称和单一形态。
2 个人投资行为制约因素分析
2.1 社会保障因素
社会保障会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到个人投资行为,第一,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个人收入差距增大,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因素。第二,不稳定局面的产生使得个人选择采用金融投资,以实现自我的保障。由于传统的社会保障并无法对个人产生强大的保护,使得个人对于传统社会保障的依赖性越来越小。第三,人们采用货币化的方式对收入进行精打细算,要想自己的生活质量不下降,那么不得不利用金融投资,以实现对未来的保障 。
2.2 民族及文化因素
民族及文化对于个人投资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传统文化中合约的思想使得人们对金融投资行为产生极大的冲击,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会受文化因素的影响。第二,人口的加速膨胀,使得社会经济越来越不堪重负,个人的投资行为容易在此之前存在缺失或者钝化,影响投资决策。
2.3 投机心理因素
投机的心理会对投资行为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股价的波动性符合人们的赌博心态,他们盲目地追求短期利益,而进一步推动股价的波动性,一旦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就容易高估自己,采取冒险的行动。第二,我国投资者投机心理较为严重,比较明显的是冒险心态与短期行为,不仅如此,由于我们投资者多以中等收入者为主,其收入来源多为工资,并没有接受过具体的证券投资的训练,缺乏相关意识,也没有足够的投资经验,因此可以发现我国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一旦出现波动加剧,多数投资者容易出现风险隐患。
2.4 知识结构因素
知识对于投资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投资是一门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完成的博弈游戏,这也是投资者需要真正面对和积累的,也是个人与机构的差异。第二,我国投资者的相关知识多来源于非正规式的教育,比如股评、报纸、网络等渠道,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并非依据专业知识进行判断,而是根据相关推荐或小道消息进行盲目投资。第三,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并没有进行专业的投资分析,甚至很多投资者并不知道如何分析,只是凭借个人判断进行投资,这种过分看重自己的判断或者过分看重消息的方式,容易导致投资失误。第三,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反思时,往往将失误归结于外界因素,并不善于从自身去发现问题,总结投资经验,对于投资的新产品或新的金融品种认识不足,从而容易造成错误投资。
3 个人金融投资行为的策略
3.1 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
投资者应对市场风险有自己的清晰认识,只有当认识到股市真的有风险,没有永恒的收益,才能建立起良好的风险意识。在进行投资时不要报有过于侥幸的心理,认为可以通过投资很快获得财富。相反,投资者需认真意识到,要加强相关知識的了解给你学习,积累成功经验,对市场与公司有着较为清楚的认识,只有当知识与信息都充分占用时,在投资时才能不盲目跟风,才能获得收益。
3.2 确定回报范围
证券市场往往存在较大波动,不可能长期上扬也不可能一直下跌,投资者不能过于贪心,需要充分意识到投资回报范围的重要性,避免过于短期的投机行为。比如,投资者可以划定合理的止盈与止损范围,当市场到达止盈点时,可以及时止盈,以锁定收益,当到达止损点时,也应当及时止损,只有确定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止盈止损范围,才能长期在证券市场中获得收益而避免过大风险。
3.3 崇尚理性投资
投资者进行投资往往存在一些感性投资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盲目跟风。投资者往往会出现跟随市场的风气进行投资,盲目听从专家或者媒体的观点,而没有自己的认识,缺乏足够的意识与投资理念。第二,过于自信。投资者对于自己的投资方法与相关信息过于相信,使得其对于投资过于自信与偏执,因此投资者需要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抱有怀疑的心态,才能不被自己所迷惑。总的来说,投资者需要善于学习,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打破心里定势,采用逆向思维。在投资时要保持客观的心态,总结经验教训,分析自己的投资思维并对自己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3.4 降低心理局限与认知偏差
以往的研究发现,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容易犯两种错误,一是存在严重的心理局限,使得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会受到心理的严重影响。二是存在认知偏差,知识的局限性以及经验的不足,容易产生认知偏差,使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对于现有信息或者知识准备不足,从认知上产生偏差。因此,投资者采取适当的策略,针对自己的局限和不足,利用某些规则进行自我约束,针对自我的弱点进行逐一的克服。并且不能具有侥幸心理,认为一时的盈利是自己能力的体现,在实践中需要严格的进行参照,选择严格的投资策略。当然,如果投资者认为自己并没有准备充足,那么可以采取委托的方式,交由基金或者其它公司代予操作,以便实现良好的投资循环。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个人投资是金融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质量不断的提升,给我国个人投资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与机遇。为此,作者在本文中主要从个人投资的角度入手,基于传统的金融投资理论对个人投资金融行为展开了研究。并且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我国金融市场中存在太多政策以及操纵等现象,有效市场假说很大程度上并不适用于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也使得传统金融理论在我国并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和应用。同时,由于我国个人投资者存在诸多特点,使得个人投资行为常常偏离理性状态,因此,需要在金融市场的现实基础之上,通过提高投资者的个人投资能力,最终形成有效投资,提高个人收益。
参考文献
[1]攀登,施东晖,曹敏,中国个人投资者采用股价趋势交易策略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3,(11):71-80
[2] 彭星辉,汪晓虹,上海股民的投资行为与个性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1995,2: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