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对策研究
2015-09-23赵荣贤
赵荣贤
摘 要:高校的教学高效有序的运转是是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本文试从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探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 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思考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属于教学管理基础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基础工作的健全和完善,是一所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资源的重要储备,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运作,又具有开发这些储备的管理资源,使其有效释放出潜在能量的重要机制作用。教学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进行“ 合于法” 的管理思路的基础工作,没有管理基础工作,就谈不上科学的管理和组织运转的高效率。
1 教学管理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设计和建立规章制度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一般来说,设计和建立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事情需要管理。这主要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容易发生的问题需要规章制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根据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需要来确立的,是教学管理实践的需要,而不是人的主观想象。
2.什么领域需要管理。这主要是指什么事情、什么范围、什么人员,在什么时间内需要管理。教学管理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明确范围、明确责任、明确任务,这是做好教学管理的基本保证。
3.什么程度需要管理。这主要是指管理制度规定管理与控制得松与紧、粗与细、深与浅的程度的描述。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不是越细越好,当然也不是越粗越好,而是要满足需要恰到好处就是好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是制订的越详尽越好,也不是越严越好,一定要掌握好一个“度” 。
4.规章制度要达到什么目的。目的必须是事先确定的。制度执行后,是否达到了目的,应该是可以衡量的。制度和管理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问题在于值得不值得。如果一个简单的教学工作,需要进行层层请示,这样的管理和制度致使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管理目的的实现。
教学运行管理的实质是以“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因此在做到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就必须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学校的任何一项规章制度,不管是执行性,还是奖惩性的,对一切人应该一律平等,一视同仁,才能体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实现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高等学校教学运行管理高效、有序的基础。
2 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对教学工作有效管理和正确培育、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规范、约束个人言行,通过形成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整体积极向上的合力,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目标的基本保障。
由于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的特点是:其头绪多(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涉及面广(直接面向全体教师与学生),责任重(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了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高效、有序、规范、科学的运行,制定规章制度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任何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都不能独立存在,它只能存在于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规章制度系统框架内,为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目标服务。通过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管理系统内的各个要素有机结合,高效、有序、规范、科学的运行,从而使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整体合力,保证教学管理系统健康有序的发展。
2.可行性原则。任何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本校实际,任何条文必须是可以执行的。不可执行的条文在教学管理中形同虚设应该剔除,否则会影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同时,应使每个人在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时感觉到一种“力度”,就是说,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3.可测性原则。所谓可测性是指对规章制度执行得好与不好,执行到什么程度,都是可以测量和评价的,而这种测量和评价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是有统一标准。可测性要求规章制度中应该有明确的“尺度”和“标准”,避免赏罚不明、标准不一,影响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运行。
4.强制性原则。任何教学管理制度都应该具有“无例外性原则”。有人违反而不受惩罚,是对执行者的不公正和不平等,也显示出制度本身的苍白无力和虚伪性。这就要求任何规章制度均应包括奖惩条款和授予执行部门强制执行的手段和权利。对违反制度的人如果不进行惩罚,就是对此项规章制度的藐视和破坏。
3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岗位责任制
在现代高校的全面改革中,实现教学运行管理的规范化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就一所大学而言,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系、教研室、教师、学生,客观地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既相互衔接又相互作用的链条。在这个链条中,应该体现人员到位、职责到位、时间到位;还应该使系部(分院)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对位衔接,做到工作责任分清、工作关系理顺、工作机制合理、工作渠道畅通,这样才能实现教学工作稳定的、动态的运行状态,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岗位责任制是实现高等学校的教学运行管理系统高效、有序、规范、科学的基本保证。制定岗位责任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责任指标。使岗位人员应该感觉到责任指标的诱惑力,即让他们明确地知道完成责任指标是有好处的,为完成责任指标而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责任指标是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责任指标是可以衡量的,衡量的标准是统一的、明确的、客观的。
2.工作标准。岗位责任制应明确规定岗位所具有的业务功能、岗位业务行为要求(包括业务程序的规定、业务内容的分解、以及每个业务完成情况)以及具体明确每个业务实施的方式和方法。
3.协作要求。它包括部门内外协作关系、上下工作程序协作关系、上下级协作关系、平行部门和岗位协作关系等运作要求。
4.奖惩办法。完成责任指标的要兑现奖励约定,没有完成责任指标的要兑现处罚约定。岗位责任制必须严格而详细地把各种可能发生的与奖惩有关的事件估计到位,并且明确规定奖惩标准,使每个岗位员工自己有确定的理解,以便在实现岗位目标和工作标准、协作要求时自觉地激励或约束自己的行为。
4 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宣传
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落实和执行上,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制度的作用。现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教学管理制度缺乏宜传,执行起来常有误解的现象。因此,应该加大教学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特别是新的管理办法生效之前,应留出一段宣传的时间,利用广播、报刊、宣传栏、网络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有必要的时候甚至举办相应的学习班或咨询会,使新的制度深人人心,为落实“有法必依”扫除障碍。
参考文獻
[1]曹兴文.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研究.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5
[2]张德保.当前高等院校教学管理问题探讨.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