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15-09-23胡彬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自制动手能力

胡彬

摘 要:物理一直是一门强调动手实践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延伸,物理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动手能力 实验仪器 自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154-01

近些年,物理教师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总的来看,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显,下面主要从日常学习、课内实验和自制实验仪器三个方面来进行细致的阐述。

1 在日常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在内容的安排上更倾向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现象。在教学中,要了解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内在关系。然后正确地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比如在学习“声现象”这一章节时,教材中通过几个简单的案例来说明了声音的产生来自于振动,但是教材中的案例毕竟是“死”的,学生仍然想不出为什么物体的振动就可以产生声音呢?自己敲击桌面也并没有看到桌面振动啊?那么声音又从何而来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声音的产生来源于振动,教师从生活中最常见、最微小的现象入手,既然学生看不到产生声音的振动,可以让学生通过感官来感受振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说话的同时把手放在喉结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喉结的振动,“同学们,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振动,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不存在,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却可以通过细腻的感官来感受它的存在。”为了让学生更为清楚的“看”到振动的存在,教师可以把两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将细碎的粉末放在课桌的一边,一个学生在另一边用笔敲击桌面,这一边的学生观察桌面上细碎粉末的状态,然后将两个学生的位置互换过来,由此两个学生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细碎粉末的振动。这样,学生不仅亲眼看到了声音的振动,更学到了“放大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紧接着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声音的发生原理来自制乐器。这样的提议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似乎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教师可以借用学生的文具盒,然后将一些橡皮筋套在文具盒上,同时可以用笔将这些橡皮筋隔开,如此一个简单的乐器就制作完成了。在教师的提示下,很多学生都在进一步的思考和创新,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简易乐器,总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 在课内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初中物理知识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加以教学,所以说教师要重视起物理的课内实验,争取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里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内的实验课程,相应的理论了解和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等有一个先行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对中学物理实验经常用到的一些仪器如游标卡尺、电表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许在一开始的使用中,学生会存在很大的陌生感,但是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学生对这些实验仪器使用的熟悉度和灵活性也会随之相应提高。此外,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也是顺利开展实验的关键。教师要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实验氛围,继而在和谐的氛围中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并适时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开发。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便成了稳中求胜的事情。比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证明自由落实的时间与物理的质量并没有关系,教师可以选择一名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实验,让这名学生手拿一张纸和一个金属盒,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猜测一下,是纸片先落地,还是金属盒先落地呢?”学生肯定会不假思索的回答:“金属盒先落地。”但是随着学生的演示实验,台下的学生惊奇的发现二者同时下落。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织实验,思考出更为巧妙的方法来证明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与物理的质量并没有关系。很多学生都积极的加入到了实验中,其中就有学生将纸片放到金属盒中,然后让金属盒下落,此种实验的设计打破了教师一贯采取的方法,不仅体现出了创新的思维,也让学生看到了惊奇的实验结果。

3 培养学生自制实验仪器的能力

实验仪器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比如在做“凹透镜成像原理规律”的实验时,会用到凹透镜、蜡烛等仪器;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时,会用到电流表、电线、开关等仪器;在做“物态变化”的实验时,会用到蒸馏瓶、试管等仪器;在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实验时,会用到天平、砝码等仪器。但是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无法为物理教学配备先进的实验仪器或者是提供充足的实验仪器,这时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自制物理实验仪器,从而达到“丰衣足食”的目的。如学生在学习“压力”的有关知识时,总是会错误的认为物体的重力直接决定了压力的大小。为了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往往会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即把一个系着绳子的砝码放在托盘中,让学生记下托盘秤上显示的数字,然后轻轻的拉起砝码,在砝码完全脱离托盘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托盘秤压力的示数变化,这时学生就会发现托盘秤的压力示数会从一开始的物理的重量逐步的减少至零,从而让学生理解了压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可能无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天平,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天平的原理自制天平,学生可以用筷子、笔作为天平的秤身,用粉笔做砝码,用刻度代表压力秤的示数,由此便完成了一个简单天平的制作。在自制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要从日常学习、课内实实验和自制实验仪器等多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到物理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崔国玲.浅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09年24期.

[2]乔和彬.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3期.

猜你喜欢

自制动手能力
浅谈利用布艺手偶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